溪云村的成功,让“时光造物”接到了更多合作邀请。但凌薇没有急于扩张,而是启动了一个更特别的项目——“流动的博物馆”。
这是一辆改装过的大型房车,外表看起来像个复古的木质车厢,内里却暗藏玄机:一侧是可伸缩的展示架,另一侧是微型体验区。凌薇的想法很简单:把那些“带不走的时光”装进去,送到更多地方去。
首展的主题是“餐桌上的记忆”。展示架上陈列着跨越时空的“食物印记”:1958年的粗瓷碗,碗底还留着当年食堂的编号;古代青溪县的陶瓮,里面装着保存完好的荞麦种子;末世安全区的金属饭盒,刻着“活下去”三个字;魔法世界的藤蔓编织篮,盛着几颗发光的荧光果;甚至还有未来都市的营养剂配方手稿,旁边放着对应的改良版平民食谱。
“这土豆……和我奶奶种的不一样啊。”一个小男孩指着玻璃柜里的“惠民土豆”标本,好奇地问。
凌薇蹲下来,给他看手机里的图片:“这是能在石头缝里长大的土豆,以前有很多人,就是靠它度过了困难的日子。你看,现在我们把它种得更好了,还能做成薯片、土豆泥,是不是很厉害?”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头,伸手摸了摸旁边的互动屏幕——那是个简易的种植模拟游戏,用的是星际时代的全息技术,孩子们可以“亲手”种下种子,看着它在不同环境里生长。
“流动博物馆”第一站去了城郊的留守儿童学校。当孩子们看到末世安全区的孩子们用土豆块茎画画时,眼睛亮了;当听到精灵森林的莉莉讲述“会结果的树如何分享养分”时,有人小声说:“我也要和同桌分享我的橡皮。”
一位老师红着眼眶对凌薇说:“这些故事,比课本里的道理更能打动孩子。他们好像突然懂了,现在的好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第二站去了养老院。老人们围在1958年的展区,指着那张红星机械厂的集体照,七嘴八舌地回忆:“这车床我用过!”“当年我也有件这样的工装!”一个老兵颤巍巍地摸着那枚“自然印记”的仿制品(精灵女王赠予的原版在空间珍藏),喃喃道:“这花纹,像极了我牺牲的战友胸前的勋章……”
凌薇没多说什么,只是给他们泡了壶用魔法世界植物晒干的花茶,香气清淡,却让老人们想起了年轻时的山野岁月。
【系统提示:“流动的博物馆”触发“记忆共鸣”效应,奖励“时光影像记录仪”(可将口述记忆转化为动态影像)。】
有了记录仪,凌薇带着团队走得更远了。他们去偏远的山村,记录老茶农炒茶的手法;去老工业区,拍下退休工人演示老式机床的操作;去海岛,录下渔民辨认洋流的经验……这些影像被剪辑成短片,在“流动博物馆”的屏幕上循环播放,配上字幕:“这些手艺会老,但故事可以永远年轻。”
一次在西部小镇,一个卖麦芽糖的老爷爷看着屏幕里1982年供销社的场景,突然哭了:“我老伴以前就在供销社上班,她总偷偷给我留块糖……”他抹了把脸,从糖箱里拿出块最大的麦芽糖,塞给凌薇,“丫头,这个你拿着,算我给‘博物馆’捐的展品。”
凌薇收下糖,放进一个专门的“活态展柜”里。那柜子里还放着溪云村老油坊的第一瓶新油、留守儿童画的“未来的家”、老兵珍藏的旧军帽……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印记。
“凌总,有人说我们这不像博物馆,倒像个‘故事收集站’。”小陈看着越来越满的展柜,笑着说。
“本来就是啊。”凌薇正在整理新收到的“展品”——一包来自X-73星球的改良稻种,是当年参与星际开荒的一位老工程师委托捐赠的,“博物馆不就该装着这些吗?不是冷冰冰的物件,是热乎乎的日子。”
傍晚,“流动的博物馆”停在路边,夕阳透过车窗,给那些跨越时空的展品镀上了一层金边。一个刚下班的年轻人路过,被玻璃柜里的“未来都市平民净水装置”吸引:“这设计好眼熟,像我家小区新装的净水器……”
“是哦,”凌薇笑着说,“很多你现在觉得平常的东西,背后都藏着别人的努力呢。”
年轻人愣了愣,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发了条朋友圈:“原来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无数个‘以前’盼着的‘未来’。”
车窗外,华灯初上。凌薇知道,这辆“流动的博物馆”会一首走下去,把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故事,串成一条温暖的线,连接起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她的空间里,又多了一份新的“珍藏”——装满了普通人的笑容和回忆的,活的时光。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快穿之满级大佬的五元人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S1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