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夜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仿佛被世界遗忘在一个冰冷、残酷的角落。空气里混杂着血腥气、硝烟味,还有挥之不去的恐惧与绝望。程瑞芳老师嘶哑却坚定的声音成了主心骨,组织着幸存的女人们照顾伤者。沈书仪和苏瑶像是被投入激流的石子,瞬间就被这巨大的苦难淹没了。
沈书仪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半瓶来自未来的磺胺,热水在搪瓷杯里温着,化开那一点点珍贵的白色粉末。每一个动作都极轻,生怕浪费一丝一毫。她走向那些伤口己经红肿发黑、发出不祥气味的伤员,尤其是那些孩子。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额头滚烫,意识模糊,腿上的伤口狰狞。沈书仪用洗净(或许根本谈不上干净)的布条,蘸着那微黄的药液,轻轻涂抹。这超越时代的抗生素对此刻的细菌几乎是碾压性的,几小时后,男孩的高烧竟真的退去了一些,呼吸变得平稳,陷入了一场或许是暂时的、却至关重要的沉睡。
看着那孩子终于舒展的眉头,沈书仪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酸又胀。这微弱的未来之光,确实像一颗投入黑暗湖面的石子,荡开了一圈小小的、希望的涟漪。但这涟漪太微渺,环顾西周,是无边无际的、深沉的黑暗。这半瓶磺胺,相对于眼前浩劫般的伤患,近乎杯水车薪,她只能痛苦地选择,将这点希望施予最危急的生命,承受着抉择带来的沉重压力。
她和苏瑶几乎没有停歇。沈书运用她从2025年带来的急救知识,清理伤口、包扎、固定断肢。她的现代思维本能地想要建立流程、分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但现实的极端匮乏和混乱很快击碎了她的设想。没有纱布,没有消毒水,没有干净的水,甚至没有足够的空间。在这里,所谓的“救援”,就是竭尽全力的徒手挖掘,用微不足道的力量,试图从死亡的巨口里抢夺一点点生机。她分发着少得可怜的食物——一点点米粥或硬邦邦的饼,清水定量到每一口都至关重要。
天色在无尽的忙碌中悄然泛起灰白,寒冷刺骨的黎明即将来临。喧嚣暂歇,痛苦的呻吟也因极度的疲惫而低沉下去。沈书仪毫无睡意,身体的每一寸肌肉都在叫嚣酸痛,但精神却异常清醒。她寻了个角落,靠着冰冷的墙壁坐下,借着入口处透进的、微弱的晨曦,再次掏出了那张皱巴巴的《南京照相馆》票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魂穿1937刀尖上的历史纸质普通,印刷体清晰,“2025年”这个日期在此刻看来,荒谬得像一个冰冷的笑话。她的指尖着票面,思绪飘回穿越前的那一刻:影院里昏暗的光线,银幕上闪过的黑白历史影像——那些她曾以为只是“历史”的画面,此刻正以无比血腥真实的方式环绕着她。那强烈的、几乎让她窒息的共鸣感……
一个念头猝不及防地击中了她。
或许,这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电影票根。南京照相馆……这个名字在她心中反复回荡。它是否是一个坐标?一个锚点?她们因为对那段历史产生强烈共鸣(观影)而被某种无法理解的力量抛回了这个时空节点,那么,回去的“钥匙”,是否也同样藏在“记录”与“铭记”之中?是否与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的、需要被后世所知的一切有关?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沉寂的礼堂。魏特琳女士(明妮)的身影在不远处,她正轻柔地抚摸着一个刚刚睡去的孩子的额头,口中低声祈祷着,侧脸在微光中显得无比疲惫,却又蕴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坚韧。沈书仪想起程瑞芳日记里可能记下的:华小姐如何奔走呼号,如何用身躯抵挡暴行,如何将这里变成绝望中的方舟。
她又看向不远处的苏瑶。即使睡着了,苏瑶的眉头也紧紧蹙着,仿佛仍在梦中与什么搏斗,她的手甚至还下意识地按在藏着那柄小巧却致命武器的地方,保持着最后的警惕。
沈书仪收回目光,再次凝视手中的票根。心跳微微加速。南京照相馆……记录……她似乎捕捉到一丝模糊的线索。在这个时空,她们的存在本身或许就是一种记录,而她们所经历的这一切痛苦、挣扎与微弱的救助,是否就是“铭记”的真正意义?这张来自未来的票根,是否在提示她,回去的路,并非寻找一个物理意义上的门,而是要去完成某种“见证”与“传递”的使命?
晨曦微露,寒意更重。但沈书仪的心中,却因这个刚刚萌芽的、尚未清晰的念头,燃起了一小簇不同于磺胺药效的、微弱却执拗的光亮。她将票根紧紧攥在手心,仿佛握住了一个可能通向未来的、沉重的秘密。
(http://www.220book.com/book/6T5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