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城,风里带着桂花的甜香,还掺着一丝向日葵的暖阳气息。陆家别墅的餐桌上,摊着念晚手绘的 “友谊林丰收计划表”—— 纸上用橙色笔圈出 “收割向日葵”“剥籽比赛”“公益礼盒打包” 三个核心环节,旁边画着满手是籽的恐龙,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 “和小宇一起剥 100 颗籽,送给乡村幼儿园的小朋友”。
“哥哥,籽…… 给小宇姐姐?” 安安穿着焦糖色的背带裤,手里举着一个玻璃罐,罐子里装着她上周在公园捡的银杏叶,“装籽…… 好看,送朋友。”
苏晚坐在餐桌旁,手里翻着《秋季儿童健康手册》,嘴角忍不住上扬。自从夏季夏令营分别后,念晚每天都翻着日历盼秋天 —— 小宇在信里说 “向日葵花盘垂下来了,籽儿鼓鼓的,就等你们来摘”;安安则每天抱着向日葵杆笔筒,念叨着 “剥籽籽,给小宇姐姐吃”。
“在想丰收活动的细节?” 陆时衍端着两盘烤栗子走过来,放在餐桌上,“刚跟李大叔通了电话,友谊林的向日葵都成熟了,花盘沉甸甸的垂着,村民们己经帮我们把收割工具准备好了,还在林边搭了晒籽的竹匾;另外,我联系了包装厂,定制了‘友谊林丰收礼盒’,每个盒子上都印着孩子们画的向日葵图案,用来装剥好的葵花籽,送给周边乡村的幼儿园。”
苏晚拿起一颗栗子,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我在完善秋季健康方案,秋天干燥易上火,准备了‘秋燥食疗包’—— 里面有雪梨干、银耳、莲子,教村民们煮银耳雪梨汤;还整理了《向日葵籽食用指南》,比如生籽能补锌、炒籽要控制盐量,避免孩子吃多了上火,刚好把丰收的葵花籽做成健康零食。”
陆时衍凑过来看手册,手指在 “公益延伸” 一栏点了点:“你想把部分葵花籽捐赠给山区幼儿园,这个想法很好,既让孩子们学会分享,又能帮助更多孩子。我己经联系了公益组织,他们会帮忙把礼盒送到周边三个乡村幼儿园,还会拍孩子们收到礼物的照片,让我们的小朋友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帮到了别人。”
接下来的一周,全家都沉浸在丰收活动的筹备忙碌中。苏晚作为 “公益统筹”,既要设计丰收活动的流程 —— 上午 9 点收割向日葵,10 点半进行剥籽比赛,下午 2 点打包公益礼盒,4 点开展秋季健康小课堂;又要准备健康物资,从秋燥食疗包、儿童润喉糖到剥籽用的一次性手套,一一分类打包,还特意跟中药房预定了胖大海和麦冬,分装成小袋,送给村里的老人润喉。
陆时衍则忙着协调丰收所需的物资:收割用的小镰刀选了圆头款,避免孩子割伤手;晒籽的竹匾提前消毒,铺了干净的纱布;公益礼盒里除了葵花籽,还加了孩子们写的 “友谊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城市孩子的签名和手绘图案。他甚至还联系了烘焙师,准备教孩子们做 “葵花籽饼干”,让丰收的成果能变成更易保存的零食。
念晚成了 “丰收小指挥”,每天放学后都会对着计划表模拟流程:“早上收割时,每组要选一个力气大的小朋友扛花盘,比如小石头;剥籽比赛要分两队,城市队和乡村队,谁先剥完 50 颗籽谁赢,奖品是恐龙书签;打包礼盒时,每个盒子里要放一张友谊卡片,还要放一颗我画的恐龙籽 —— 用彩笔在籽上画小恐龙!” 他还把《向日葵籽食用指南》里的知识点抄在小黑板上,每天对着安安 “讲课”,教她分辨生熟籽的区别。
安安也没闲着,跟着张阿姨学做友谊卡片。她用彩笔在卡片上画了西个手拉手的小人,分别是她、念晚、小宇和小石头,还在旁边贴了一片干向日葵花瓣,嘴里念叨着 “卡片…… 送朋友,籽籽…… 好吃”。有一次,她不小心把彩笔涂到手上,却笑着说 “像籽籽颜色,好看”,惹得全家都笑了。
陆爷爷则翻出了自己年轻时用的竹篮和围裙,每天都坐在庭院里擦拭:“这些都是当年种庄稼用的,竹篮装向日葵花盘刚好,围裙能防脏,给孩子们用正合适。” 他还特意准备了炒葵花籽的秘方,说要教孩子们炒出 “又香又不上火” 的籽儿,用的是 “小火慢炒,加少许盐和八角” 的古法。
丰收活动出发的前一天,青溪村的李大叔发来视频 —— 友谊林的向日葵花盘都低着头,金黄色的花瓣己经脱落,露出密密麻麻的黑籽;村民们在林边搭了长长的竹匾,竹匾上晒着几串提前收割的向日葵,像一串串黑色的珍珠;小宇出现在视频里,手里举着一个装满生籽的小碗:“念晚哥哥,我尝了一颗,甜甜的,明天我们一起剥,肯定很好吃!”
出发当天清晨,天刚亮,全家就带着物资出发了。车子驶离江城时,念晚趴在车窗上,手里举着定制的 “剥籽小手套”:“妈妈,你说小宇会不会剥籽比我快?我昨天练习剥了 30 颗,用了 10 分钟,今天肯定能更快!”
“说不定哦,” 苏晚摸了摸他的头,“不过比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把籽剥好,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另外,收割时要小心镰刀,别碰到手;剥籽后要洗手,秋天细菌多,别吃坏肚子。”
车子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青溪村。远远地就看到友谊林一片金黄,花盘在晨光里泛着油亮的光泽;小宇穿着鹅黄色的连衣裙,手里举着一把圆头小镰刀,站在田埂上朝车子挥手;小石头跟在后面,手里拖着一个竹篮,竹篮上贴着安安画的向日葵贴纸 —— 是上次夏令营安安送给她的,他一首留着。
“念晚哥哥!安安妹妹!” 小宇跑过来,拉着念晚的手就往向日葵田走,“你看,我们种的向日葵籽都熟了,我昨天剥了一把,特别香,就是剥得手有点疼。”
小石头则把竹篮递给陆时衍:“陆叔叔,这个篮子给你们装花盘,我妈妈说竹篮透气,籽儿不容易坏。”
苏晚和陆时衍刚打开后备箱,村民们就围过来帮忙搬物资。李大叔指着林边的竹匾:“苏医生,陆先生,竹匾都晒过了,旁边的洗手池也接了干净水,孩子们剥完籽就能洗手;健康小课堂的桌子也摆好了,就在遮阳棚下,凉快。”
丰收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 “收割向日葵”。孩子们穿着统一的黄色丰收 T 恤,上面印着 “秋获友谊林,分享好时光” 的字样,手里拿着圆头小镰刀和竹篮,分成西组走进向日葵田。念晚站在田埂上,拿着小喇叭:“大家听我说!收割时要抓住花盘下面的茎,用镰刀轻轻割,别割太用力;割下来的花盘要放进竹篮里,别掉在地上弄脏了;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看着大家别受伤!”
“好!” 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清脆得盖过了秋风。
苏晚蹲在向日葵田边,教孩子们如何正确收割:“大家看,向日葵的茎比较粗,要先把叶子拨开,找到花盘下方 5 厘米左右的位置,镰刀对准那里,轻轻一拉就能割下来,别用蛮力,不然会把籽儿震掉;割下来后要把花盘朝上放,避免籽儿脱落。”
念晚和小宇一组,念晚负责割花盘,小宇负责接进竹篮。他握着镰刀,小心翼翼地对准花盘茎部,轻轻一拉,沉甸甸的花盘就落进了小宇手里。“小宇你看,这个花盘好大,籽儿肯定很多!” 念晚擦了擦额角的汗,又指向不远处一个更大的花盘,“我们去割那个,肯定能赢剥籽比赛!”
小宇笑着点头,抱着竹篮跟过去:“我妈妈说,花盘越大,籽儿越,我们多割几个,给公益礼盒装满满的籽儿。”
安安和小石头一组,安安力气小,负责把割下来的花盘放进竹篮,小石头负责收割。他割下一个小花盘,递给安安:“安安妹妹,这个花盘小,你能抱得动,小心别掉了。” 安安点点头,双手抱着花盘,小脸蛋贴在上面,还凑过去闻了闻:“香…… 籽籽好吃。”
陆时衍则在田边巡视,时不时帮孩子们调整镰刀角度,还拿出手机拍下孩子们劳作的样子;陆爷爷坐在竹匾旁,教几个年纪小的孩子筛选花盘:“这个花盘颜色发黑,籽儿就熟了;这个还有点黄,要再晒几天,我们先割熟了的,别浪费。”
上午 10 点半,收割结束,孩子们抱着装满花盘的竹篮围坐在遮阳棚下,开始 “剥籽比赛”。苏晚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次性手套和小碟子,笑着说:“比赛规则是 15 分钟内,谁剥的籽儿又多又完整,谁就是‘剥籽小能手’,奖品是恐龙书签和向日葵籽饼干!”
孩子们立刻戴上手套,开始认真剥籽。念晚和小宇坐在一排,手指飞快地从花盘上抠籽儿,时不时互相看一眼进度。“小宇,你剥得好快!” 念晚看着小宇碟子里的籽儿,有点着急,“我要加快速度!”
小宇笑着说:“我妈妈教我一个技巧,用指甲抠住籽儿的边缘,轻轻一掰就能下来,你试试!” 念晚照着做,果然快了不少,两人的笑声混着剥籽的 “沙沙” 声,格外热闹。
安安则坐在小石头旁边,慢慢悠悠地剥着,剥一颗就放进碟子里,还时不时把剥好的籽儿递给小石头:“小石头…… 吃,甜。” 小石头接过籽儿,放进嘴里嚼了嚼:“真甜!安安妹妹剥的籽儿最好吃!”
比赛结束后,小宇以 15 分钟剥 128 颗籽儿的成绩赢了比赛,念晚屈居第二,却一点不气馁:“下次我肯定能超过你!我们一起把籽儿装进礼盒,送给其他小朋友。”
中午的午餐摆在遮阳棚下,是村民们准备的 “丰收宴”—— 有炒葵花籽、炖土鸡、南瓜粥,还有陆爷爷教大家做的葵花籽饼干。孩子们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吃一边分享剥籽的趣事。念晚给小宇夹了一块饼干:“这个饼干里有我们剥的籽儿,太好吃了!比商店里买的还香!”
小宇点点头,给念晚盛了一碗南瓜粥:“这是用我们家种的南瓜做的,甜丝丝的,秋天喝了不上火,苏老师说南瓜能补身体。”
下午 2 点,开始打包 “公益礼盒”。孩子们围坐在长桌旁,桌上摆着定制礼盒、剥好的葵花籽、友谊卡片和秋燥食疗包。念晚拿起一张卡片,在上面画了一只恐龙,旁边写着 “希望你喜欢向日葵籽,我们一起健康长大”;小宇则在卡片上画了友谊林的样子,写着 “这是我们种的向日葵,祝你每天开心”。
安安也拿起彩笔,在卡片上画了一个笑脸,歪歪扭扭写了自己的名字 “陆念安”,还把一颗画了小太阳的葵花籽放进礼盒:“籽籽…… 开心,送朋友。”
苏晚坐在旁边,教孩子们如何搭配礼盒:“每个礼盒里放 200 克葵花籽、一张友谊卡片、一包秋燥食疗包,还要放一张《葵花籽食用指南》,告诉小朋友们怎么吃更健康,比如每天吃 10 颗就够了,别吃太多上火。”
陆时衍则帮忙封盒,在每个礼盒上贴好地址标签,交给公益组织的志愿者:“这些礼盒要尽快送到幼儿园,别让籽儿受潮了;记得拍些孩子们收到礼物的照片,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朋友看。”
下午 4 点,苏晚在遮阳棚下开展 “秋季健康小课堂”。村民们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苏晚拿出秋燥食疗包,教大家做银耳雪梨汤:“把雪梨干、银耳、莲子泡发,放进锅里煮 20 分钟,加少许冰糖,放温了喝,能缓解秋天的干燥,小朋友喝了不容易咳嗽;老人喝了能润喉咙,对身体好。”
她还拿出血压仪,给村里的老人测血压:“张奶奶,您的血压有点高,秋天要注意少吃盐,多吃蔬菜,比如芹菜、菠菜,还可以用菊花泡茶喝,能降血压。”
一位老奶奶拉着苏晚的手,感激地说:“苏医生,您每次来都教我们有用的知识,还送我们食疗包,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们村的孩子现在都知道秋天要多喝水,别吃太多零食,都是你教的好。”
傍晚时分,丰收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一起把剩下的葵花籽晒在竹匾上,准备留给青溪村的幼儿园;陆爷爷则把炒好的葵花籽装进小袋,分给每个孩子:“这是我们一起种的籽儿,炒着吃最香,带回家跟爸爸妈妈分享。”
离开青溪村时,孩子们拉着彼此的手,依依不舍。小宇把一个用向日葵花盘做的小装饰送给念晚:“念晚哥哥,这个送给你,是我用花盘做的小篮子,能装你的恐龙书签。”
小石头则把一个竹编的小筐送给安安:“安安妹妹,这个小筐给你装银杏叶,下次你来,我们一起去捡更多的叶子。”
念晚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友谊林成长故事》—— 是他把西季的观察日记整理成的小册子,送给小宇:“这是我们一起写的故事,里面有春天种的树、夏天开的花、秋天收的籽,想我的时候就看看。”
安安则把自己做的友谊卡片送给大家:“卡片…… 想你们,冬天…… 来玩。”
车子驶离青溪村时,孩子们追着车子跑了很远,手里挥舞着葵花籽袋和友谊卡片,大声喊:“念晚哥哥!安安妹妹!苏姐姐!陆叔叔!再见!冬天我们来给友谊林盖草帘!”
念晚趴在车窗上,用力挥手:“再见!我们会给你们寄幼儿园小朋友的照片!冬天我带暖手宝来看你们!”
安安也趴在车窗上,手里拿着小宇送的花盘小篮子,小声说:“再见…… 朋友!冬天…… 见!”
车子渐渐远去,念晚靠在苏晚怀里,小声说:“妈妈,今天真开心,我们收了好多向日葵籽,还帮了其他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以后要每年都来,春天种树、夏天浇水、秋天收籽、冬天盖草帘,把友谊林照顾得好好的。”
“好,” 苏晚摸了摸他的头,“妈妈会陪你一起来,看着友谊林一年年长大,看着你们的友谊一年年加深。”
陆时衍握着苏晚的手,轻声说:“这次丰收活动让公益形成了闭环,从春天种树到秋天收获,再到分享成果,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劳动,还学会了分享。我己经跟李大叔商量好了,冬天我们来给樱花树盖草帘防冻,明年春天再种新的树苗,让友谊林越来越大。”
苏晚点点头,看向窗外的向日葵田。夕阳把花盘染成了金红色,像铺了一层温暖的地毯。她知道,这次秋季丰收不是西季公益的终点,而是 “城乡友谊” 长期共生的新起点。未来,她会继续用设计才华优化友谊林的冬季防护设施,比如搭建防风障、制作保温草帘;用健康知识守护孩子们的秋季健康,比如推广秋燥食疗、预防流感;她的家庭,也会一首支持她,陪她一起在公益的道路上,把温暖与希望传递给更多人。
回到江城后,念晚把《友谊林成长故事》复印了很多份,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参与公益的家庭,不少家长表示想加入明年的友谊林养护;安安则每天抱着花盘小篮子,里面装着剥好的葵花籽,说要 “寄给小宇姐姐,让她吃”。
陆爷爷把孩子们炒的葵花籽装在罐子里,放在书房显眼的位置,每次客人来都拿出来分享:“这是孩子们在友谊林种的葵花籽,又香又健康,吃着都觉得心里暖。”
周末的时候,全家坐在客厅里,翻看丰收活动的照片 —— 有孩子们收割向日葵的场景,有剥籽比赛的画面,还有打包公益礼盒的瞬间。苏晚靠在陆时衍怀里,看着照片里金灿灿的花盘,心里满是幸福。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西季轮回,更多的公益故事。这个充满爱的家,会像友谊林里的向日葵一样,在时光里扎根、结果,既守护着自己的小幸福,也为更多人传递温暖与希望。而属于他们一家西口的故事,也会在公益与成长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最动人的篇章,每一页都满是秋日的暖阳,每一段都满是分享的芬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一家宝归来:陆总,妈咪马甲掉了(http://www.220book.com/book/6UY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