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溪头村,友谊林的向日葵己结出籽实,风一吹便簌簌作响,村口的健康站终于露出完整模样 —— 米白色的外墙贴好健康涂鸦,玻璃门装着浅灰色纱帘,内部诊疗区、宣教区、便民区的划分清晰可见:诊疗床铺着淡蓝床垫,候诊椅旁摆着绿植(薄荷、绿萝,兼具观赏与药用),宣教区的墙面贴满孩子们画的《健康小漫画》,便民区的柜台上整齐摆着养生茶包和老花镜,墙角的空调正吹着暖风,把 “溪头村健康站” 的金色匾额映得格外亮。
陆家别墅的客厅里,晚风裹着桂花香,念晚趴在餐桌上,手里攥着 “溪头健康站竣工验收清单”,用橙色彩笔在 “设备调试检查”“功能分区核对”“服务流程预演” 三个环节画了圈,旁边画着恐龙戴验收徽章查设备的图案,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 “小星,明天要重点看血压仪精度、诊疗床舒适度,还要跟村民一起试运营!”
“哥哥,验收手账…… 给小星哥哥?” 安安穿着浅黄连衣裙,手里举着一本手工验收手账 —— 封面是用向日葵杆压制的(印着 “竣工验收”),内页贴着设备清单贴(“血压仪 ×2”“血糖仪 ×1”“急救箱 ×3”),还夹着安安画的 “健康小使者”,小脸蛋沾了点颜料也不在意,“记设备…… 不落下。”
苏晚坐在藤椅上,手里翻着《溪头健康站验收与试运营方案》,嘴角忍不住上扬。自从六月防汛护建后,念晚每天都视频连线小星核对收尾进度,连梦里都在背 “设备验收标准”;安安则每天贴验收手账、做欢迎手作,说要 “给健康站开馆做准备”;柳溪的小木更是在视频里说 “李婶编了 20 个草编收纳篮,要帮着装健康物资”。
“在想验收细节和服务预演的衔接?” 陆时衍端着两杯桂花乌龙走过来,递给苏晚一杯,又把另一杯放在念晚身边,“刚跟施工队确认,所有设备己调试完毕(血压仪精度误差≤2mmHg,血糖仪误差≤1%),公益基金送了首批运营物资(儿童感冒药、老人降压茶、急救用品);另外,我们安排了 2 名驻点医护,明天陪孩子做验收,还会教村民用基础设备,为开馆试运营做铺垫。”
苏晚接过乌龙茶,清香驱散夏夜的微燥:“我在完善‘验收 + 服务’双落地方案,验收上,分‘设备组’(查精度、功能)、‘环境组’(查安全、舒适度)、‘流程组’(查服务动线),每组配 1 名萌宝组长 + 1 名协助;服务预演上,模拟‘老人测血压’‘儿童问健康’‘村民学养生’三个场景,准备‘试运营健康包’(含体验券、健康手册、薄荷糖),教村民用自助血压仪(配图文指南),还会培训溪头的 3 名健康联络员,确保验收后能独立开展基础服务。”
陆时衍凑过来看方案,手指在 “萌宝验收组” 一栏点了点:“你让念晚当‘验收总协调’(统筹三组进度),小木(柳溪)管设备组,小星(溪头)管环境组,安安做‘欢迎手作传递官’,这个分工能让跨村孩子深度参与,也能让验收更有温度。我己经对接联盟 3 个村(青溪、柳溪、溪头),每村派 5 组家庭参与验收,还做了‘验收队服’(浅橙 T 恤印着‘健康验收,共盼开馆’),孩子们穿上像小验收官一样精神。”
接下来的一周,全家都泡在验收筹备里。苏晚作为 “公益统筹 + 健康预演”,既要细化验收流程:上午设备验收(精度测试、功能试用),中午验收反馈宴(吃农家菜、聊改进建议),下午服务预演(模拟场景、教用设备);又要打包试运营物资,从电子血压仪校准工具、儿童健康问卷到《健康站试运营手册》,甚至定制 “设备使用指南卡”(印着卡通步骤图,比如 “自助测血压:1. 插卡 2. 绑袖带 3. 等结果”),贴在设备旁。
陆时衍忙着协调资源:调 1 辆带储物舱的大巴(装验收工具和健康物资),对接溪头村民准备 “验收反馈宴”(赵婶做葵花籽粥、李婶蒸红薯馒头),联系专业监理工程师陪孩子做设备验收,还给 “验收总协调” 念晚准备了银色徽章(印着 “溪头健康站验收总协调”),念晚每天对着镜子练验收话术:“叔叔,麻烦再测一次血压仪,我们要确保数据准确,让爷爷奶奶放心!”
念晚成了 “验收总策划”,放学后视频连线小木、小星对流程:“小木,设备组要带校准工具 —— 血压仪用标准袖带测,血糖仪用校准液试,有问题立刻记在验收手账上;小星,环境组要查细节 —— 诊疗床护栏牢不牢、宣教区灯光亮不亮、便民区的养生茶够不够,还要问村民的感受,比如‘候诊椅坐得舒服吗’!” 他还把验收标准做成小卡片(“设备误差不超标”“环境无安全隐患”“流程顺畅不绕路”),对着镜头教小星如何记录反馈(“好的画√,要改的画○,写清建议”)。
安安跟着陆爷爷做 “欢迎手作”:用向日葵籽粘健康标语牌(“测血压免费”“养生茶自取”),用彩纸折健康小灯笼(挂在健康站门口),说要 “让来验收的人看到就开心,盼着开馆”。她握不住胶水刷,陆爷爷帮她涂胶,她负责粘葵花籽,每个标语牌都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小声说 “牌子…… 亮,大家来”。
陆爷爷翻出珍藏的《医疗设备使用笔记》,教念晚认设备:“血压仪的袖带要分大小号,用大号,孩子用小号;血糖仪要先消毒采血笔,再滴血,等 5 秒出结果;急救箱里的纱布要放在干燥处,不然会受潮。” 他还准备了模拟手臂(测血压用),教孩子们用血压仪:“绑袖带时要松紧合适,能塞进一根手指最好,太松太紧都不准。”
验收出发前一天,小星发来视频 —— 溪头健康站里,村民们在擦设备、摆物资,小星手里举着刚写好的验收反馈表:“念晚哥哥,我们准备了‘满意’‘基本满意’‘需改进’三个选项,还留了建议栏;赵婶煮了葵花籽粥,明天给大家当早餐!”
出发当天清晨,天刚亮,全家带着验收工具、试运营物资和欢迎手作出发。大巴上,念晚把验收清单抱在怀里,跟安安彩排:“安安,送手作时要说‘欢迎来验收,希望你喜欢我们的健康站’,记住没?”
安安抱着欢迎手作篮点头,小声音软软的:“记住…… 喜欢健康站,开馆快。”
车子驶进溪头村时,远远就看到健康站门口飘着彩色气球,小星带村民举着 “欢迎验收队” 的牌子,柳溪的小木己抱着草编收纳篮等候,友谊林的向日葵旁摆着刚摘的野花,桂花香混着泥土香飘进车窗。“念晚哥哥!安安妹妹!” 小星跑过来,拉着念晚往健康站走,“你看诊疗区的床,我们铺了软床垫,赵奶奶试坐了,说比家里的椅子还舒服!”
苏晚和陆时衍刚开后备箱,三村村民就围过来帮忙搬物资。溪头的赵奶奶握着苏晚的手,眼眶红红的:“苏医生,太谢谢了!健康站建得这么好,以后我们测血压、问健康再也不用跑远路,孩子们还能来学健康知识,真是太贴心了!”
上午 9 点,验收正式开始。念晚戴银色徽章,站在健康站中央:“验收组的伙伴们,现在分三组行动 —— 设备组跟小木去诊疗区,环境组跟小星去宣教区和便民区,流程组跟我模拟服务动线,大家认真查,有问题及时记!”
设备组里,小木拿着校准液测血糖仪:“念晚哥哥,你看,校准液滴进去,显示误差 0.5%,符合标准!” 念晚点点头,又用模拟手臂测血压仪:“袖带绑好,按下开始键,结果 120/80mmHg,跟标准值一样,没问题!” 看到一台自助血压仪的屏幕有点暗,念晚立刻记在验收手账上:“这里要换屏幕,不然老人看不清结果。”
环境组里,小星带着孩子查安全隐患:“诊疗床的护栏能锁紧,不会晃;宣教区的灯光亮度刚好,不刺眼;便民区的老花镜有 3 个度数,能满足爷爷奶奶的需求!” 安安给每个区域送欢迎灯笼:“挂在这里…… 好看,大家开心。”
苏晚则在流程组做服务预演,模拟 “老人测血压” 场景:赵奶奶坐在候诊椅上,健康联络员小李帮她绑袖带,苏晚在旁边教:“绑的时候要让袖带中心对准肱动脉,这样结果更准;测完后要帮老人记录在健康档案里,下次来就能对比。” 赵奶奶笑着说:“这样太方便了,以后我每周都来测,不用麻烦孩子陪我去镇上了!”
中午 12 点,验收暂停,大家在健康站旁的遮阳棚下吃 “验收反馈宴”。葵花籽粥、红薯馒头、凉拌黄瓜摆了满桌,清爽可口。村民们边吃边提建议,李婶说:“便民区要是能加个热水壶就更好了,老人喝养生茶方便;” 张爷爷说:“自助血压仪旁要是有凳子,测的时候能坐着,更舒服。” 念晚认真记在反馈表上:“这些我们都会改,开馆前肯定做好!”
下午 2 点,服务预演继续。孩子们当 “小患者”,模拟 “儿童问健康” 场景:小木假装咳嗽,走到诊疗区:“医生姐姐,我咳嗽好几天了,要吃什么药?” 驻点医护笑着说:“先测体温,要是不发烧,就喝金银花茶,少吃糖;要是发烧了,就要及时看医生。” 安安则假装帮老人取养生茶:“奶奶…… 喝茶,润喉咙,健康。”
苏晚还教村民用自助设备:“大家看,插卡后按‘开始’键,绑好袖带,等 30 秒就能出结果,结果单会从这里出来,上面有正常范围,看不懂的可以问健康联络员。” 村民们围着设备学,赵奶奶试了一次,笑着说:“真简单,我自己也能操作,以后不用麻烦别人了!”
下午 3 点,验收接近尾声。验收组和村民一起开反馈会,念晚汇总问题:“设备组发现 1 台血压仪屏幕暗,要换;环境组要加热水壶和凳子;流程组要把健康手册放在更显眼的地方。这些问题我们一周内改好,月底就能开馆!” 大家鼓掌同意,小星站起来说:“我们溪头的村民会帮忙打扫健康站,保证开馆时干干净净!”
离开溪头时,小星拉着念晚的手不舍:“念晚哥哥,下周你们一定要来复查,我们会把问题都改好!开馆时要请联盟的所有村来,让大家都看看我们的健康站!”
赵奶奶把一包刚晒好的金银花送给安安:“安安妹妹,这个金银花给你,泡水喝能止咳,谢谢你的欢迎灯笼,挂在健康站真好看!”
念晚从书包里拿出《验收整改日志》,送给小星:“这是整改日志,你每天记录改了什么,我们视频的时候一起核对;开馆的流程,我们也要一起策划,让开馆仪式热热闹闹!”
安安把自己做的最后一个健康标语牌送给小星和赵奶奶:“牌子…… 贴健康站,大家健康,开心。”
车子驶离溪头时,孩子们和村民追着车子跑了很远,挥着验收手账和欢迎手作喊:“再见!下周复查!月底开馆!”
念晚趴在车窗挥手:“再见!我们会准时来!开馆时带更多联盟朋友来!”
安安也趴在车窗上,手里拿着金银花,小声说:“再见…… 奶奶!健康站…… 开馆快!”
车子渐渐远去,念晚靠在苏晚怀里:“妈妈,今天好开心!验收很顺利,我们改完问题就能开馆了,以后溪头的爷爷奶奶再也不用走远路看病,还能自己测血压,太好啦!”
“好,” 苏晚摸了摸他的头,“妈妈陪你,看着健康站改好所有问题,看着开馆仪式热热闹闹,看着更多村民享受到健康服务。”
陆时衍握着苏晚的手:“这次验收让孩子们学会了‘细致’和‘倾听’,公益基金己经决定,溪头健康站开馆时邀请周边 5 个村的代表来观摩,把‘溪头模式’作为联盟健康站的样板推广,让念晚和小木当‘开馆小主持人’,分享验收和筹备经验。我们的家庭公益,己经变成能复制、能推广的成熟模式了。”
苏晚点点头,看向窗外的友谊林。夕阳把向日葵籽实染成金红色,像一片丰收的海洋。她知道,这不是终点,未来会有更多乡村健康站像溪头这样顺利竣工,更多村民享受到便捷、温暖的健康服务。这个家,会像溪头的健康站一样,既守着自己的小幸福,也给更多乡村撑起一片健康与希望的天空。
回到江城后,念晚把验收的照片做成《健康验收纪念册》,送给验收组的每个孩子;安安每天抱着金银花,对着它说:“小星哥哥…… 改问题,健康站开馆快,一起玩。”
陆爷爷把孩子们做的欢迎手作摆在书房里,笑着说:“这些向日葵籽做的标语牌,是开馆的祝福,也是健康的种子,会在溪头的土地上发芽,守护更多村民。”
周末全家看照片,苏晚靠在陆时衍怀里,看孩子们帮村民测血压的样子,心里满是幸福。属于他们的故事,会在公益路上继续写下去,每一页都满是七月的丰收,每一段都满是健康与期待的守护。
(http://www.220book.com/book/6UY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