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溪头村,友谊林的向日葵杆上挂着金黄的籽盘,风一吹便簌簌落下的种子,刚开馆一月的健康站己热闹如常 —— 诊疗区里,驻点医护正给老人测血压;宣教区的黑板上,写着 “秋冬防流感” 的大字;便民区的竹篮里,整齐叠放着苏晚编制的《秋冬健康指南》,封面印着安安画的小太阳,旁边摆着刚熬好的金银花茶,热气裹着药香,飘出健康站的玻璃窗。
陆家别墅的书房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念晚趴在桌前,手里攥着 “望山村公益参学暨联盟模式推广手册” 提纲,用橙色彩笔在 “模块拆解”“图文绘制”“实操测试” 三个环节画了圈,旁边画着恐龙抱着手册给望山村小朋友讲解的图案,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 “要把溪头的经验写清楚,让望山村也能快速建健康站、种友谊林!”
“哥哥,插画…… 给小望哥哥?” 安安穿着浅黄背带裤,手里举着一张手绘插画 —— 画的是溪头友谊林和健康站的全景,向日葵旁站着测血压的老人,角落里还藏着安安的小太阳签名,小脸蛋沾了点颜料也不在意,“小望哥哥…… 贴手册里,好看。”
苏晚坐在藤椅上,手里翻着《秋冬健康服务深化方案》,嘴角忍不住上扬。自从溪头开馆后,望山村村长多次联系,想完整学习 “林 - 书 - 健康” 模式;念晚主动请缨编推广手册,每天放学后整理资料,连梦里都在想 “怎么把种林步骤画得更清楚”;安安则每天画手册插画、做参学纪念卡,说要 “给望山村的朋友送学习礼物”;柳溪的小木更是在视频里说 “要带柳溪的健康篮样品,给望山村做参考”。
“在想参学流程和手册落地的衔接?” 陆时衍端着两杯桂花银耳羹走进来,递给苏晚一杯,又把另一杯放在念晚身边,“刚跟望山村确认,他们带了 10 组亲子代表,还准备了村里的土壤样本,想请陆爷爷帮忙分析种林适配性;另外,公益基金批了‘秋冬健康专项物资’,包含儿童视力筛查仪、老人防流感香囊、慢性病随访包,驻点医护会现场演示使用方法。”
苏晚接过银耳羹,暖意驱散秋日微燥:“我在完善‘参学 + 健康’双传薪方案,参学上,分‘成果分享’‘实地观摩’‘手册共创’三个环节 —— 成果分享会摆联盟公益展架(含溪头开馆数据、柳溪运营经验),实地观摩分‘友谊林’‘绘本点’‘健康站’三条路线,手册共创由萌宝主导,望山村代表提需求,共同完善内容;健康上,推出‘秋冬双护计划’:儿童护视力(筛查 + 护眼课堂)、老人护健康(流感预防 + 慢性病随访),还会给望山村送‘健康服务 starter kit’(含基础设备清单、志愿者培训课件),帮他们快速启动筹备。”
陆时衍凑过来看方案,手指在 “萌宝主导” 一栏点了点:“你让念晚当‘手册主编’,小木(柳溪)管‘健康模块’,小星(溪头)管‘种林模块’,安安做‘插画师’,小望(望山村)管‘需求记录’,这个分工能让跨村孩子深度协作,也让手册更贴合实际需求。我己经安排了打印设备,能现场打印手册初稿,还准备了‘参学纪念册’,收录联盟公益瞬间,给每个代表留作纪念。”
接下来的一周,全家都泡在参学与手册的筹备里。苏晚作为 “公益统筹 + 健康专家”,既要细化参学路线:友谊林路线配 “种林步骤卡”(含土壤改良、间距标准),绘本点路线带 “漂流运营日志”(展示借阅数据),健康站路线设 “服务体验岗”(望山村代表可协助测血压);又要打包健康物资,从儿童视力表、防流感香囊到《秋冬健康手册》,甚至定制 “手册编制工具包”(含图文模板、彩色笔、活页夹),方便萌宝现场修改。
陆时衍忙着协调资源:调 2 辆带储物舱的大巴(放手册资料和健康物资),对接溪头村民准备 “参学传薪宴”(赵婶做葵花籽焖饭、李婶蒸南瓜糕),联系摄影团队记录共创瞬间,还给 “手册主编” 念晚准备了绿色徽章(印着 “联盟公益手册主编”),念晚每天对着镜子练讲解:“种友谊林要先测土壤 pH 值,溪头的土偏黏,加 30% 沙土刚好,望山村的土我们一起分析!”
念晚成了 “手册总策划”,放学后视频连线小木、小星、小望对流程:“小木,健康模块要写‘驻点医护怎么找’‘志愿者怎么培训’,别漏了溪头的‘医护 + 志愿者’梯队经验;小星,种林模块要画‘同心种植示意图’,标清楚向日葵和薄荷的间距;小望,你要记好望山村的需求,比如他们想先建绘本点,我们就在手册里加‘绘本点快速启动指南’!” 他还把复杂的流程拆成 “三步口诀”,比如种林口诀 “测土 - 改良 - 种植,每步记清楚”,方便低年级小朋友理解。
安安跟着陆爷爷完善手册插画:在 “种林模块” 画土壤改良步骤(小人加沙土),在 “健康模块” 画测血压步骤(恐龙帮老人绑袖带),在 “绘本模块” 画漂流卡填写(小太阳贴在卡片旁)。她握不住细画笔,陆爷爷帮她勾轮廓,她负责涂大色块,每个插画旁都写 “安安画” 的小字,小声说 “望山村…… 看画,就懂怎么干”。
陆爷爷翻出珍藏的《土壤分析笔记》,教念晚和小望认土壤:“溪头土偏黏,适合加沙土;望山村的土偏沙,要加腐叶土保水,种向日葵时还要多施有机肥;薄荷在两种土里都能种,但沙质土要多浇水。” 他还准备了土壤测试盒,教孩子们测 pH 值:“试纸变黄色是酸性,变蓝色是碱性,中性土最适合种向日葵。”
参学出发前一天,小望发来视频 —— 望山村代表己整理好需求清单,小望手里举着土壤样本袋:“念晚哥哥,我们带了 3 种土样,还想请你教我们怎么画种植布局图;村长说,要是手册好用,我们下个月就开始翻地种林!”
出发当天清晨,天刚亮,全家带着手册初稿、参学物资、健康设备出发。大巴上,念晚把手册提纲抱在怀里,跟安安彩排:“安安,送插画时要说‘这是我画的溪头,希望你们也能有一样的健康站’,记住没?”
安安抱着插画篮点头,小声音软软的:“记住…… 望山村,有健康站,有向日葵。”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一家宝归来:陆总,妈咪马甲掉了车子驶进溪头村时,远远就看到村口飘着 “联盟传薪” 的彩色旗帜,小星带溪头孩子举着 “欢迎望山村参学” 的牌子,小木己抱着柳溪的草编健康篮在等候,友谊林旁摆着刚采集的向日葵籽样本,晨光洒在健康站的玻璃上,映出 “健康传薪” 的字样。
“念晚哥哥!安安妹妹!” 小望跑过来,拉着念晚的手往成果展区走,“我们带了望山村的照片,想请你们看看,哪里适合种友谊林、建健康站!”
苏晚和陆时衍刚开后备箱,两村代表就围过来帮忙搬物资。望山村的王奶奶握着苏晚的手:“苏医生,我们村老人多,每次看病要走十里路,要是能有像溪头这样的健康站,真是做梦都开心!”
上午 9 点,参学活动正式开始。念晚戴着主编徽章,站在成果展架前:“欢迎望山村的伙伴!这本《联盟公益推广手册》,是我们用溪头、柳溪的经验编的,今天我们一起完善它,让它变成大家的‘公益说明书’!”
成果分享会上,小木展示柳溪健康站运营数据:“我们开馆半年,服务老人 150 人次,慢性病随访达标率 90%,关键是要培训本地志愿者,他们更懂村民需求!” 小星则拿着种林日志:“溪头的向日葵,三月种、八月收,中间要浇 5 次水,施 2 次肥,陆爷爷教的方法特别管用!” 望山村代表听得认真,小望不停记笔记,还时不时举手问:“种林的薄荷要什么时候种?跟向日葵一起吗?”
实地观摩环节,念晚带望山村代表走健康站路线:“这是诊疗区,轮椅通道要留 1.2 米宽;这是宣教区,黑板要低一点,老人看得清楚;便民区的养生茶要每天换,夏天放薄荷,秋天放菊花。” 驻点医护现场演示视力筛查仪:“给孩子筛查时,要让他们放松,盯着屏幕上的小房子,看不清就说‘左’‘右’。” 小望试着帮小朋友筛查,虽然动作生涩,却格外认真:“以后我们村有了这个,就能帮小朋友保护眼睛了!”
中午 12 点,参学暂停,大家在友谊林旁吃 “传薪宴”。葵花籽焖饭、南瓜糕、凉拌薄荷摆了满桌,两村代表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念晚给小望夹了一块南瓜糕:“这是用溪头友谊林旁种的南瓜做的,甜不甜?你们村要是种了向日葵,明年也能做葵花籽糕!” 小望点点头,给念晚盛了一碗银耳汤:“我们村有山泉水,煮银耳汤特别香,下次请你们去喝!”
下午 2 点,“手册共创会” 开始。萌宝们围坐在长桌前,念晚负责统筹,小木补充健康模块细节,小星画种植示意图,安安贴插画,小望则根据望山村需求加备注:“我们村绘本少,能不能在手册里加‘怎么跟城里学校募捐绘本’的内容?” 念晚立刻点头:“好!我们加个‘资源对接’章节,写清楚怎么联系公益基金、城里幼儿园!” 陆爷爷和苏晚在旁指导,帮孩子们把专业术语改成 “小朋友能懂的话”,比如把 “慢性病随访” 改成 “定期帮爷爷奶奶测血压、记吃药时间”。
下午 3 点,手册初稿完成,共 12 章,包含 “种林指南”“绘本点运营”“健康站建设”“资源对接” 西大模块,每章都有萌宝插画和三步口诀。念晚捧着手册,给望山村代表讲解:“这是种林的土壤测试步骤,这是健康站的志愿者培训表,你们照着做,有问题随时视频问我们!” 望山村村长接过手册,激动地说:“这手册比我们想象的还详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们回去就成立筹备组,争取年底前种上友谊林!”
离开溪头时,小望拉着念晚的手不舍:“念晚哥哥,下个月我们翻地,你一定要来指导!手册我会每天看,不懂的就记下来问你!”
王奶奶把一包刚晒好的金银花送给安安:“安安妹妹,这个金银花能防流感,谢谢你的插画,手册里有你的画,我们看的时候就像看到你一样!”
念晚从书包里拿出《联盟参学日志》,送给小望:“这是我们的参学记录,里面有土壤分析结果和健康站设备清单,你照着准备;下次我们一起去望山村选种林地!”
安安把自己画的最后一张向日葵插画送给小望和王奶奶:“插画…… 贴望山村,以后…… 有向日葵,有健康站。”
车子驶离溪头时,两村孩子追着车子跑了很远,挥着手册和插画喊:“再见!下个月望山村见!”
念晚趴在车窗挥手:“再见!我们会准时来!还要带种林工具!”
安安举着金银花小声:“再见…… 朋友!望山村,种向日葵!”
车子渐渐远去,念晚靠在苏晚怀里:“妈妈,今天好开心!手册编好了,望山村也能快速搞公益了,以后会有更多村加入联盟,我们的公益会越来越大!”
“好,” 苏晚摸了摸他的头,“妈妈陪你,看着望山村种起友谊林,看着更多乡村有健康守护,看着你们编的手册帮到更多人。”
陆时衍握着苏晚的手,轻声说:“这次跨村传薪,让‘林 - 书 - 健康’模式从‘经验’变成‘可复制的工具’,公益基金己经决定,把这本萌宝手册作为联盟推广标准手册,让念晚和小木当‘手册讲解员’,去其他村做培训。我们的家庭公益,己经从‘行动者’变成‘赋能者’了。”
苏晚点点头,看向窗外的友谊林。夕阳把向日葵籽盘染成金红色,像一串串温暖的灯笼。她知道,这不是终点,未来会有更多乡村的土地上,因为这本手册长出友谊林、建起健康站;更多孩子会像念晚、安安一样,在公益里学会分享与责任。这个家,会像溪头的向日葵一样,既守着自己的小幸福,也给更多乡村撑起一片传薪与成长的天空。
回到江城后,念晚把参学的照片和手册初稿整理成《跨村传薪纪念册》,送给联盟各村;安安每天抱着王奶奶送的金银花,对着它说:“小望哥哥…… 翻地,种向日葵,用手册。”
陆爷爷把孩子们编的手册摆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看到都笑着说:“这手册是孩子们的心血,也是公益的火种,会在更多乡村燎原。”
周末全家看照片,苏晚靠在陆时衍怀里,看孩子们围坐编手册的样子,心里满是幸福。属于他们的故事,会在公益传薪的路上继续写下去,每一页都满是秋日的收获,每一段都满是成长与赋能的温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6UY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