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静了两秒,杨知春不自在地抿了抿唇,耳尖有点发烫。她看着杨知夏亮晶晶的眼睛,赶紧找补:“那什么,甜……挺甜的,哈哈。”
杨知夏见状接着往裤兜子里掏去。
“别掏了!”杨知春赶紧抬手按住她的手,这也太尴尬了吧,找小孩讨食,刚才那股饿劲儿上来,脑子都懵了。
咳,这可不怪她。她现在确实需要东西填肚子,以后等她好了对这个便宜妹妹好点,比如偷偷在妹妹的粥碗里多藏块煮软的红薯,或者找机会“捡”颗野鸡蛋塞给她。
“我真够了,”她拉过杨知夏的手,把人往门口推了推,“你自己留着吃,不然等会儿你饿了,奶又该说我了。快去玩吧,我再歇会儿。”
杨知夏半信半疑地看着她,还是把兜里的红薯干又塞了回去:“那二姐你要是再饿,就喊我!我把牛蛋的给你!”说完才一阵风似的跑了,木门被撞得轻轻晃了晃。
杨知春看着空荡荡的门口,摸了摸嘴角,刚才红薯干的甜意还在,胃里的空落感也缓解了些。她靠回土墙上,叹了口气:唉,该死的游戏,她再也不要当肝老了。
没一会儿,王秀莲端着新热的红薯稀饭进来,一进门就问:“知夏说给你红薯干了,吃了没?”
“吃了,”杨知春接过粥碗,避开王秀莲的目光,低头搅着碗里的红薯,“饿狠了,没顾上细嚼。”
王秀莲却没多想,只笑了笑,摸了摸她的额头:“饿了就好,说明病在好转。快趁热喝,妈去灶房看看,晚上给你们蒸红薯,挑最甜的那种!”说完就端着空碗往外走,脚步比刚才轻快了些。
杨知春看着她的背影,舀了勺稀饭慢慢喝着。这家人目前还不错,红薯粥都连喝两碗了。以后就悄悄补贴下吧,既能让自己过得舒服,也能让这家人对自己更好些,少些麻烦。
粥碗刚见了底,院门外就传来扁担“吱呀”的声响,混着男人粗声粗气的说话声,杨知春竖着耳朵听了听,是爸爸杨建国和三叔杨建民扛着柴火回来了,天没亮就去后山。
堂屋很快传来放下木柴的重响,三叔杨建民的大嗓门先飘进来:“妈!妈!你在哪儿?我给你说今天雪化了层薄的,后山好走!砍了满满两捆硬木柴,够家里烧三天的!”他嗓门亮得震窗纸,杨知春能想象出他撸着袖子、额头冒热汗的模样。
三叔是家里最有力气的,肩膀宽得能扛两袋红薯,就是性子首,说话没半分弯弯绕。
接着是爸爸杨建国沉些的声音,带着赶路的疲惫:“我爸呢?刚路过大队部,听大队长说下午分年前剩下的杂粮,让各家男丁去领。”
“叫魂呢!喊这么大声,你爹在西屋编竹筐呢。”高桂兰的声音从灶房钻出来,还带着点往灶里添柴的“哗啦”声。
“你们先歇口气喝碗热水!爱军那孩子懂事,怕去晚了排队,刚才揣了个红薯就先去大队部等着了,占个好位置。等会儿让二弟跟你们一起去,他脑子活,分粮时能跟会计多唠两句,说不定能多匀点颗粒的,别像上次似的,净是碎渣子。”
杨知春心里点头,原主记忆中二叔杨建业确实是家里最精明的,跟会计、大队长都熟络,分东西时总爱琢磨点小门道,不像她爸和三叔,只会闷头干活不吭声。
正想着,西屋门“吱呀”开了,二叔杨建业的声音带着点笑意:“其实也不用多唠,只要会计称粮时把秤杆抬高点,咱们就不吃亏。”
他说话慢悠悠的,透着股机灵,脚步声轻快地往堂屋走,“大哥,小弟,你们先把柴火堆去柴房,我去叫咱爸,爱军在那边等着,别让孩子冻太久。”
“哎!”三叔杨建民应得干脆,很快就传来他扛着柴火往柴房走的脚步声,“咚咚”地踩在冻硬的地上。
没一会儿,爷爷杨老根的声音也响了,带着老烟枪的沙哑:“走!去晚了好粮都被挑没了。建业,你等会儿跟会计提一嘴,咱家知春刚病好,能不能多给点玉米面,给孩子补补身子。”
“放心吧爸,我知道怎么说。”杨建业的声音胸有成竹,听着就像是己经把说辞在心里过了一遍。
杨知春听着堂屋里几人收拾东西的动静,心里盘算开了,大哥在大队等着,加上二叔去周旋,说不定真能多分点好粮。
等他们回来,家里的粮缸就能添新粮,她也能借着“病好要补身子”的由头,多喝两碗稠点的稀饭。
要是能多分点玉米面,她再从空间里掺点细面粉进去,做成馒头,既能给自己补营养,又能让家里人觉得“这玉米面格外顶饿”,根本不会起疑心。
正想着,院角突然传来三婶赵招娣尖细的嗓门,还带着点不满:“他爹!你怎么把柴火堆我晾红薯干的地方了?这红薯干是我昨天翻晒了一下午的,沾了柴火灰还怎么吃?”
三叔杨建民的声音立刻弱了半截,带着点无奈:“这雪刚化,院里就这点地方能堆柴火,你先把红薯干挪挪,等我腾出手就给你搭个新架子。”
“挪?我怎么挪?”三婶的嗓门更高了,“这红薯干晒得半干不湿,一动就碎!我看你就是故意的!昨天我跟你说让你帮我搭架子,你倒好,转头就忘!现在还往这儿堆柴火,你是不是觉得我好欺负?”
杨知春忍不住勾了勾嘴角,三婶是奶奶的亲外甥女,按说该跟家里更亲,可她总爱挑点小事闹,偏偏脑子又不灵光,每次闹到最后都落不着好,反而成了家里的笑柄。
就像上次,她觉得奶奶多给二叔家的爱华分了两个红薯,闹着也要给自家三岁的女儿知冬吃3个红薯,结果被奶一顿骂,说她“眼皮子浅,爱华几岁,知冬几岁,能吃了三个红薯吗?”最后灰溜溜地躲回屋。
果然,没一会儿奶奶高桂兰的声音就从灶房冲出来,带着不耐烦:“招娣!别瞎嚷嚷!多大点事?让建民把柴火往旁边挪挪,你把红薯干挪到屋檐下不就行了?整天就知道挑事,家里的活没见你多干,闲话倒比谁都多!”
三婶的声音立刻低了下去,嘟囔着:“我也不是挑事,就是这红薯干沾了灰可惜了……”
“可惜就自己动手挪,别在这儿喊得全村都听见!”高桂兰说完,灶房就传来“哗啦”的刷碗声,显然是不想再理她。
堂屋里,杨建业的声音带着点笑意打圆场:“行了,弟妹我帮你把红薯干挪到屋檐下?”
“就你会做人!哼!”说着扭头瞪了眼杨建民。
杨知春正听着,房门突然被轻轻推开,杨建国走了进来。他身上还沾着点柴火灰,脸冻得通红,手里攥着个布包,走到床边坐下:“大闺女,感觉怎么样?头还疼不疼?”
杨知春摇了摇头:“不疼了爸,就是还有点没力气。”
杨建国点点头,打开布包,里面是三块烤得焦香的红薯干,比杨知夏给的那块还大些:“这是早上在山上烤的,我给你留了几块,饿了就吃。你妈说你大哥先去大队部等着了,等会儿我们过去,争取多给你分点玉米面,让你妈给你蒸窝窝头。”
杨知春接过红薯干,杨建国是个老实人,平时话不多,可对孩子们的心思却细。她捏了一块放进嘴里,焦甜的味道在齿间散开,说实话,吃了一天的红薯,她快成红薯了。
“谢谢爸。”她小声说。
杨建国笑了笑:“跟爸还客气啥?你好好歇着,我们去去就回。”说完,他起身往外走,脚步比刚才轻快了些,估计是想着早点分完粮,让孩子们早点吃上热乎的。
杨知春看着杨建国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红薯干。唉,既然成了这个时代的杨知春,那么她的家人也难免是要照顾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6VD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