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镇的春天总带着股醒人的绿,镇东头的河水涨了,漫过岸边的青石板,把刚冒芽的柳枝泡得发嫩;秦家老院的槐树抽了新枝,嫩黄的叶子裹着绒毛,风一吹就晃,像无数只小手在打招呼。施工队的人正忙着给老院翻修,锯子 “嗡嗡” 地响,木屑混着泥土的气息,漫得满院都是。
秦向东站在院中央,手里拿着张图纸,正跟施工队的师傅商量:“这棵老槐树和桂花树得保留,都是几十年的老物件了,孩子们还等着夏天在树下乘凉呢。” 他指着院角的两棵树,眼里满是珍视 —— 这棵槐树是秦老太太年轻时栽的,见证了秦家几十年的变迁;桂花树则是顾盼刚嫁过来时种的,如今己经长得比房高,每年秋天都开满金黄的花。
施工队的师傅点点头:“秦厂长您放心,我们肯定小心施工,保证不碰伤树。您说的那个孩子们的游乐区,我们就在西边的空地上建,搭个滑梯,再弄个秋千,保证孩子们喜欢。”
顾盼抱着盼星站在廊下,看着秦向东忙碌的身影,嘴角挂着温柔的笑。盼星己经三岁了,会说不少话,还会跟着小槐后面跑,手里拿着个布偶兔子,时不时喊:“爸爸,加油!”
小槐则成了 “小监工”,每天放学回家就跟着施工队跑前跑后,一会儿帮着递工具,一会儿问东问西:“叔叔,滑梯什么时候能建好呀?我想带同学们来玩。”
施工队的师傅笑着说:“快了,再过半个月就能完工,到时候让你第一个玩。”
老院翻修的日子里,秦家暂时搬到了秦书月家。秦书月和林伟特意收拾出两间房,还每天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让他们住得舒舒服服的。“哥,嫂子,你们要是住得不习惯,就跟我说,我再给你们调整。” 秦书月一边给盼星喂饭,一边说。
顾盼摇摇头:“挺好的,你们照顾得这么周到,比在自己家还舒服。就是麻烦你们了。”
“都是一家人,别这么见外。” 林伟笑着说,“等老院翻修好了,咱们还能一起在院里吃饭、乘凉,多热闹。”
半个月后,老院终于翻修完成。新修的院墙刷得雪白,还留了个小花坛,种满了月季;西边的游乐区里,滑梯和秋千闪闪发光,都是崭新的;老槐树和桂花树被精心修剪过,枝叶更茂盛了。全家人搬回来那天,乡亲们都来帮忙,王大婶还带来了刚蒸好的馒头,说 “乔迁之喜,得吃点好的”。
小槐和盼星冲进游乐区,兴奋地玩起了滑梯,笑声满院都是。秦老太太坐在廊下的藤椅上,看着眼前的一切,眼里满是欣慰:“现在的日子真好,孩子们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长大,比我们那时候强多了。”
顾盼给秦老太太递上杯热茶:“奶奶,以后咱们就在这院里好好过日子,看着小槐和盼星长大,看着榆镇越来越好。”
秦向东的分厂这阵子也有了新动作 —— 开始转型生产环保设备。消息传出去后,不少人都不理解,说 “做环保设备不赚钱,不如做原来的医疗器械零件”。可秦向东却有自己的想法:“咱们榆镇的环境这么好,不能因为赚钱就破坏它。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做环保设备不仅能为家乡做贡献,还能有长远的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为了生产环保设备,秦向东特意去市里的厂家考察,还引进了新的生产技术。他把分厂的工人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派去学习新技术,柱子还被派去市里的厂家培训了一个月,回来后成了环保设备生产的技术骨干。
有个老工人不解地问:“秦厂长,咱们做医疗器械零件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做环保设备呀?这风险太大了。”
秦向东拍了拍老工人的肩膀,笑着说:“老张,我知道你担心风险,可咱们得为长远考虑。做医疗器械零件虽然赚钱,但竞争越来越激烈;做环保设备虽然刚开始难,可前景好,还能为家乡的环保事业做贡献。咱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得为子孙后代着想,不能挣污染家乡的钱。”
老工人点点头,虽然还是有些担心,却还是决定跟着秦向东干。在秦向东的带领下,分厂的环保设备生产渐渐走上了正轨,还接到了第一笔订单 —— 给邻县的工厂生产污水处理设备。订单完成后,邻县的工厂负责人特意来榆镇表示感谢:“你们生产的设备质量真好,比市里厂家生产的还好用。以后我们还要跟你们合作!”
秦向东的决定不仅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还得到了区里的支持。周站长特意来分厂视察,还带来了政府的补贴:“秦厂长,你为榆镇的环保事业做了贡献,区里肯定支持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咱们一起解决。”
顾盼的文化站这阵子也没闲着,新开了 “亲子阅读班”,每周六下午上课。顾盼准备了很多适合孩子看的绘本,还让小槐和念念当 “小老师”,教更小的孩子读诗、看绘本。
小槐学得很认真,每天都提前准备要教的内容,还会自己编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念念则拿着小画笔,给小朋友画小图案,哄他们开心。有个小朋友哭着要妈妈,念念就拿着自己的布偶兔子递给她,说 “别哭了,咱们一起看绘本,妈妈一会儿就来接你了”。
顾盼看着孩子们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亲子阅读班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能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让榆镇的孩子们在爱和陪伴中长大。
这天下午,顾盼正在文化站给亲子阅读班的孩子们讲故事,忽然看见秦向东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盼儿,赵红梅回来了,她父亲病逝了,来奔丧。”
顾盼愣了一下,没想到赵红梅会在这个时候回来。她想起以前赵红梅和她父亲对秦家的刁难,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看着秦向东的眼神,她知道,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咱们得去看看,” 顾盼放下手里的绘本,对秦向东说,“不管以前怎么样,现在她家里出了事,咱们不能不管。你去买个花圈,代表咱们家送去,就说…… 就说节哀顺变。”
秦向东点点头,心里满是感动 —— 他知道,顾盼能放下过去的恩怨,不容易。他赶紧去镇上的花店买了个花圈,送到赵红梅家。赵红梅看着花圈,眼里满是惊讶,又有些愧疚:“秦厂长,谢谢你。以前是我不对,对不起你们家。”
秦向东摇摇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你父亲走了,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处理好后事。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跟我说。”
赵红梅点点头,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她知道,自己以前做得太过分了,可秦家却能不计前嫌,在她最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份恩情,她永远不会忘。
顾盼和秦向东从赵红梅家回来,夕阳己经西下。老院的槐树下,小槐和盼星还在玩秋千,秦老太太坐在廊下,看着他们的身影,脸上满是笑容。顾盼走过去,坐在秦老太太身边,轻声说:“奶奶,咱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秦老太太点点头,握住顾盼的手:“是啊,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秦向东走过来,手里拿着刚摘的桂花,递给顾盼:“今年的桂花开得早,咱们酿点桂花蜜,等冬天的时候喝。”
顾盼接过桂花,闻着淡淡的花香,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她和秦向东在一起,只要乡亲们互相帮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因为这里有她爱的人,有温暖的家,有善良的乡亲,有永远不会改变的初心。
春天的月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老院的每个角落,像撒了把碎银。小槐和盼星己经睡了,屋里传来他们均匀的呼吸声。秦向东和顾盼坐在廊下,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幸福。
顾盼想起刚到榆镇的那个雪天,想起扫盲班的第一堂课,想起秦向东办分厂时的艰难,想起父亲对她的期望。她知道,这些经历都成了她最珍贵的回忆,也成了她前进的动力。
她相信,未来的榆镇,会越来越美好;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因为这里有她爱的人,有温暖的家,有善良的乡亲,有永远不会改变的初心。
秦向东握住顾盼的手,轻声说:“盼儿,咱们明天去给爸上坟吧,告诉他咱们老院翻修好了,分厂也开始做环保设备了,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了。”
顾盼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她知道,父亲一定会听到她的话,会为她高兴,为榆镇的变化高兴。
月光下,老院的槐树枝轻轻摇曳,像在守护着这个温暖的家,守护着榆镇的每一个日夜,每一段平凡而又珍贵的时光。风里带着桂花的甜香,吹过老院的每个角落,让人觉得格外舒服。顾盼靠在秦向东肩上,心里满是幸福 —— 她知道,这个春天,会成为她这辈子最难忘的春天,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温暖和感动,会永远留在她的心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6VM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