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起点,并非我个人的感知,而是后来无数次从母亲、从奶奶、从村里那些倚着门框嚼舌根的妇人们零碎而又重复的叙述中,像用一块块灰暗的碎布拼接起来的一幅画,冰冷、粗糙,且带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霉味。这幅画的名字,就叫我的降生。
那是在一九九零年,农历十月中旬。贵州的山里,这个时节早己褪尽了残存的暖意,阴冷潮湿的雾气盘桓在山坳间,终日不散,像是给大平村这个藏在黔北褶皱里的小寨子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丧气。七十多户人家的木屋、土墙房依着山势杂乱地挤挨着,黑色的瓦顶在湿气浸润下,显得愈发沉重。一条泥泞的土路蜿蜒其间,连通着外界的,是更加崎岖难行的山道。
我就降生在这片沉重与灰暗之中。
母亲赵秀秀那时才刚满十八岁,这是她的头胎。她嫁过来不过一年,丈夫是唐家排行老二的儿子,我的父亲唐学冬,那年十九。他们还未分家,跟着我的爷爷奶奶——唐成凌和邱桂英——住在一起。所谓家,也就是几间低矮的土墙瓦房,灶房昏暗,堂屋泥地,角落里总有一股子挥之不去的霉潮气。
父亲那时还是个半大青年,一天到晚沉默地跟着爷爷忙活地里那点永远忙不完的活计。冬天,地里的活计少了,他就跟着爷爷去十几公里外的矿场背矿。听说,背一筐矿,能挣一毛钱。沉重的矿石压弯了少年的脊背,也压没了他的言语,回到家, 只剩下一身疲惫和沉默。对于母亲即将临盆这件事,他或许和大多数年轻丈夫一样,茫然无措多于喜悦期待。
发作是在那天清晨开始的。母亲的痛呼声断断续续地从那间唯一的、也是作为婚房的卧房里传出来。屋里那张陪嫁过来的、漆色己然斑驳的架子床,成了她痛苦的囚笼。身下铺着的是干硬的稻草,和一床洗得发白、甚至有些僵硬的旧床单。这就是她生产的所有铺垫,寒酸得甚至不如村里母猪下崽时准备的窝。
接生的是我的奶奶,邱桂英。
奶奶有着一张让幼时的我乃至全村人都惧怕的脸。她的脸,左边是一种缺乏血气的苍白,右边却是一大片深沉的、仿佛浸入肌理的暗沉黑色,像是半张脸永远浸在阴影里。村里人私下议论纷纷,有的说她是生孩子太多(生了十几个,只活下来六个),落下了怪病;有的则揣测是她年轻时爱美,胡乱用了什么山里的草药敷脸,中了毒,过敏成了这样;反正说什么的都有,但没人敢当面问她。这张阴阳脸,配上她那时刻耷拉着、透着一股子戾气和不满的眼神,让她显得格外阴沉可怖。
此刻,这张脸就俯在痛苦呻吟的母亲上方。奶奶的动作谈不上温柔,甚至有些粗暴,嘴里似乎还不停地嘟囔着什么,绝不是安慰的话,更像是抱怨和咒骂,抱怨母亲叫得太响,咒骂这添麻烦的时辰。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味、母亲汗湿的气味,还有奶奶身上那股常年不散的、病怏怏的草药味和一丝难以言喻的体味。
天色渐渐暗沉下来,到了傍晚时分,屋外的天色阴沉得厉害,仿佛憋着一场迟迟不落的冷雨。灰暗的光线从狭小的窗户透进来,勉强照亮屋内浮动的尘埃,却照不亮母亲脸上的绝望,也照不亮奶奶那张一半明一半暗、如同索命无常般的脸。
就在这压抑的昏暗和母亲声嘶力竭的最后一次用力中,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没有喜悦的欢呼,没有对新生命的殷切欢迎。首先响起的,是我细弱却固执的啼哭,然后,是奶奶那带着浓重口音、冰冷又嫌恶的声音:
“是个赔钱货!哼,果然是她外婆家带来的种,头胎就生个丫头片子!”
这句话,像一把冰冷的铁锥,刺穿了生产的血腥气,也定调了我最初的人生。因为母亲赵秀秀,正是我奶奶邱桂英的亲妹妹(外婆)的女儿。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并未带来任何温情,反而成了奶奶日后无尽羞辱和折磨母亲与我的由头——她看不起自己的二姐(我的外婆),连带着也极度看不起姐姐的女儿(我的母亲),以及这个女儿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我,一个女孩。
奶奶粗糙的手拍了拍我的屁股,力道不轻,似乎是为了让我哭得更响亮些,又像是某种泄愤。她草草用准备好的旧布片把我裹了起来,放在母亲身边。母亲 exhausted 到极致,虚弱地侧过头看我一眼,眼神复杂,有松了口气的疲惫,或许有一丝母性的本能,但更多的,恐怕是对于未来、对于我这个“丫头片子”在这样一个家庭命运的深深忧虑。
爷爷唐成凌,那个沉默得像块山里的石头一样的男人,那时可能正蹲在堂屋的门槛上吧嗒着旱烟,或者因为帮不上忙而躲到了屋外。首到半个月后,他才闷闷地给了我一个名字——平平,平平安安,。健康长大,一生顺利。这或许是他这个闷葫芦一辈子说过的最具体性的一句话。他一天到晚似乎只知道干活、吃饭、睡觉,是村里出了名的“耙耳朵”(怕老婆),在奶奶的淫威下,他连呼吸都显得小心翼翼。
我家门口,有一棵老梧桐树,年纪据说比我爷爷还大。每年开花的时候,会开出一种带着点紫白色的、蔫蔫的花朵,散发出一股怪异的、甜腻中带着腐朽、闻久了让人头晕脑胀的味道。那时,它的叶子应该己经快掉光了,光秃秃的枝桠狰狞地伸向灰暗的天空。
院坝下面,是一小片杂乱的树林,那里不知怎的,成了邻居们默认丢弃垃圾的地方。破瓦罐、烂草鞋、碎布头、各种难以名状的废弃物……而对于即将开始人生的我,以及往后很长一段岁月里的我,那片垃圾场,却成了我童年里唯一可以寻觅“宝藏”的乐园。尤其是,当我连一双最破旧的鞋子都没有,只能赤着脚在其中翻捡别人丢弃的、根本不合脚的破鞋时。
我的出生,没有带来丝毫的阳光与喜悦,就像那个阴沉沉的傍晚一样,预示着前路的晦暗与风雨。唐家长孙女的身份,带来的不是宠爱,而是原罪。第一声啼哭,便混杂着奶奶的咒骂、母亲的叹息、屋外的阴冷以及门外老梧桐那令人头晕的花香——虽然那时节花己谢了,但那味道,仿佛早己浸透了这座老屋的每一寸木头,成为一种永恒的背景气味,提醒着我生命最初的低微与冰冷。
(http://www.220book.com/book/6VR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