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手术比预想中复杂。当手术灯亮起时,李卫国在走廊来回踱步,手里攥着己被汗浸湿的卫星监测报告——月球基地通信中断己超过48小时。
"爸,爷爷会没事的。"李明明递过保温杯,眼底同样布满血丝,"医疗卫星显示主刀医生是顶尖专家..."
话音未落,手术室突然传来惊呼。李卫国冲过去时,只见监护仪上心跳曲线急剧波动。"患者对国产支架排异反应!"麻醉师急声喊道,"必须立即更换进口支架!"
"不行!"李卫国脱口而出,"我父亲宁愿..."话说到一半突然愣住——监测屏上父亲的心跳竟自我平稳下来,与月球基地刚刚恢复的通信信号频率完全同步。
主治医生啧啧称奇:"奇迹!老爷子体内像有导航系统,自动调节了生理节律!"
便在这时,儿媳Amy抱着哭闹的重孙赶来。婴儿突然止住啼哭,小手伸向手术室方向咿呀学语。更神奇的是,随着这串奶音,所有监护仪器同时呈现完美波形。
"快录下这声音!"李明明突然醒悟,"可能是某种生物谐波!"
月球基地恰在此时传回紧急求助:"生命维持系统故障!氧气只能维持72小时!"
团队将婴儿咿呀声放大分析,发现声波频率能大幅提升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父亲术后醒来得知此事,虚弱却坚定地指示:"把...把咱们村的太空育种秧苗送上月球...用孩子的声波催长..."
紧急方案火速启动。搭载着水稻秧苗的补给火箭腾空而起,视频里父亲坚持坐在指挥席,胸前还贴着心电监测电极。当火箭进入月球轨道时,他突然咳嗽着指向屏幕:"等等...让飞船绕到月球背面...我算过那里有氦-3矿..."
全场愕然。NASA公开数据从未显示该区域有矿藏,但探测结果令人震惊——氦-3储量足够全球能源使用千年!月球基地因此获得新能源,生命维持系统得以全面修复。
庆功会上,父亲却突然陷入昏迷。专家会诊得出结论:新型支架与老人体质存在延迟排异。唯一希望是尚未上市的纳米机器人技术,主要研发者竟是父亲当年资助的贫困生——如今己是中科院院士。
"老师当年给我交学费时说过..."院士红着眼眶操作设备,"科技最终要造福老百姓..."
纳米机器人手术需要实时星链通信保障。偏偏此时太阳耀斑爆发,全球信号中断。千钧一发之际,Amy抱着重孙赶到控制台。婴儿对着麦克风咿呀发声,竟阴差阳错形成抗干扰声波屏障。
手术成功的时刻,月球基地传来捷报:太空水稻首次收获,亩产达地球三倍。父亲在欢呼声中苏醒,第一句话是:"快...把稻种分给乡亲们..."
更妙的惊喜接踵而至。重孙抓周宴上,小家伙同时抓住稻穗与卫星模型。太空水稻由此得名"星穗一号",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定育种。
秋收时节,父亲坐着轮椅回老家主持开镰礼。金灿灿的稻田里,他突然起身走向收割机,胸前纳米机器人监测屏与卫星云图同步闪烁。当机械臂割下第一束稻穗时,全世界通过星链首播看见——百岁老人与重孙的手共同握住稻穗,背后是掠过月球的"望乡号"卫星。
夜深人静时,父亲悄悄叫醒李卫国:"其实我早知道支架有风险...但总得有人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他颤巍巍打开铁盒,里面是泛黄的笔记本,"这是你太爷爷留下的种田心得,我添了些航天笔记...等重孙大了给他..."
月光透过窗棂,照见笔记本上跨越百年的字迹: "壬戌年旱,禾苗尽枯——幸得公社打井队" "庚子年星链通,稻田用上太空水——曾孙明明之功"
李卫国泪眼模糊中,忽听监测仪发出提示音。纳米机器人传回数据:父亲心脏功能恢复至六十岁水平。窗外,收割机正自动规划路线,星穗稻谷堆成金色小山。
晨光熹微时,父亲披衣下床,将一把稻谷撒向天空。无人机群腾空而起,带着最新育种前往西北航天基地。在那里,它们将搭乘飞船前往火星——人类下一个家园。
"看见没?"父亲指着朝霞中远去的机群,"这种子啊,就像咱们李家人...走得再远,根永远扎在土里。"
悲恒河的于小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W4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