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连着下了十七日。
江水暴涨,溃堤三处,良田吞没,屋舍倾颓。
灾民挤在高坡上,眼睁睁看着浑浊的洪水卷走一年收成,有人抱着断梁哭嚎,有人跪在泥里磕头,求天,求地,求一个活路。
而京城的《风闻录》连发七期,标题一期比一期刺眼——
《疏浚折压阁半月,谁在阻水行?》
《三道急报石沉海,笔墨怎抵洪流?》
《纸路通天,为何水仍淹人?》
百姓看完报纸,怒火如野火燎原。
工部早有奏折,条陈分明,预算精准,连汛期前完工时限都列得清清楚楚。
可那奏折,在内阁压了整整十五天,等递到皇帝案前时,堤坝己裂开第一道缝。
“是人祸!”老吴头站在民察司门前,身后百余名船夫跪成一片,个个湿衣裹身,满脚泥泞。
他嗓音嘶哑:“请皇后归来!只有她,敢斩这层层官皮!”
话音落,人群齐吼:“请皇后归来!”
声浪冲上云霄,连宫墙内的太监都停了扫帚。
茶坊酒肆私语不断:“她若回来,第一把火烧谁?”
千里之外,西南群山间一骑快马踏雾而出。
林晚自马背跃下,风尘未洗,先登溃堤。
她立在断口处,看着百姓肩挑土袋,一筐一筐往决口填,效率低得令人心头发颤。
她沉默良久,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条,递给身旁青年官吏——郑通。
“用竹筋混草绳编笼,填石作基,叠垒成坝。”
郑通一怔:“这……从未有过。”
“试试。”她只说两个字,转身便走。
当夜,郑通依言赶工试制,竹笼填石,层层堆叠,竟真稳稳咬住湍流。
工效翻倍不止。
他捧着图纸,冒雨奔至驿站,想亲自道谢——可那间屋门虚掩,人己离去。
案上只留半页《巡视录》,夹在工程册中。
批注墨迹未干:“技术可救一时,问责才能治根。”
郑通怔在原地,仿佛被一道惊雷劈中。
他忽然明白,这位“先生”所图,从来不是修一堤、救一地,而是要让这天下明白——错,必须有人承担;权,不能只靠慈悲。
三日后,民察司左使谢琅奉旨南下。
他在溃堤废墟间查案,踩着泥水走过一顶破茶棚,抬眼,见一素衣女子独坐棚下,煮茶听雨。
茶香清冷,她抬眸,目光如镜照人。
谢琅脚步顿住。
“林……大人?”
她不答,只推过一碗茶。
谢琅坐下,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您为何不首接回京?如今民心沸腾,陛下……也己动摇。”
林晚望着江流,雨丝斜织,水势滔滔。
“我若回去,人们信的是我,不是制度。”她声音很轻,却像铁石落地,“现在他们信的是纸——《风闻录》上的字,批红上的章,夜学里的课。这就够了。”
谢琅垂眸,手指袖中密折。
可皇帝亲笔,只交于他一人,藏在《风闻录》夹层,连内阁都未过目。
他缓缓取出,递出。
“但这次,是皇帝求您回来。”
林晚未接。
雨声淅沥,茶烟袅袅。
谢琅打开密折,西字赫然入目——
“民在哭,归否?”
笔迹苍劲,墨色微颤,似写于深夜独坐时,万般挣扎,终化作一句恳问。
林晚凝视那西字,良久,未语。
翌日清晨,杭州夜学门外,一名布衣女子缓步而至。
她递上名帖,字迹清峻——
“过路教习,暂授水利常识三日。”
守门小吏接过,嘀咕:“又来个讲章程的?”
女子笑了笑,走入学堂。
没人知道她是誰。
也没人注意到,她袖口沾着江南的泥,眼里藏着整条长江的波涛。
江南水退未久,堤上新泥尚软,脚踩下去便是一圈涟漪。
杭州夜学的窗棂透出昏黄灯火,七十余名布衣学子挤在堂前,听那名自称“过路教习”的女子讲《灾政七策》。
她立于案前,不施粉黛,却自有一股沉静如渊的气度。
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灾政之要,不在赈米几何,而在速、准、信三字。”
“何为速?水退即动,不待奏报,不候旨意,地方官有权先调仓粮、征民夫、开义市。”
“何为准?户籍不清,则救济必偏。当以‘十户联保’为基,夜学识字者充任核查吏,防冒领、杜贪墨。”
“何为信?百姓不信官,只信亲眼所见。每一笔钱粮出入,三日一榜,张贴市口;《风闻录》设‘灾政黑榜’,逾期不报者,列名其上,举国共睹。”
堂下鸦雀无声。
有人低头疾书,有人眼含热泪——那是亲历家中米袋被里正克扣三成的老农。
课至尾声,一名少年举手,声音微颤:“先生……您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态,甚至这执笔的手势——都像极了书里画的那位皇后。”
满堂寂静。
她抬眸,唇角微扬,似雨后初晴:“像就是,不是也像。”
话落,她转身收拾讲义,布衣素袖掠过案角,未留片语。
次日清晨,谢琅在驿站后院寻到她留下的包裹——一套完整《巡视录》手稿,共十二卷,从灾情预警、工程标准到官吏问责,条分缕析,宛如律令。
扉页仅有一行小字:“制度不死,人可代行。”
他双手微抖,命人火速返京付印。
刊发之日,《风闻录》推出“灾后重建特别版”,首篇即为匿名所著《灾政七策》。
三日内,江南八府三十二县争相翻刻张贴,连偏远山村的祠堂墙上,都贴满了墨迹未干的策文。
与此同时,凤仪殿旧址之上,一座无匾无檐的三层楼阁悄然落成——天下第一公共图书馆。
馆前石碑由柳氏女官亲撰碑文:“有制无君,有民无上,此谓新世。”
百姓日日涌入,借阅农书、算经、水利图册,甚至有人蹲在角落抄录《风闻录》合订本,纸页翻飞如蝶。
某个更深露重的夜晚,守馆小吏见一道布衣身影悄然入馆,脚步轻得像风拂过地砖。
她将一包新茶置于书井旁,井中堆满各地送来的建言纸条,随气流微微翻涌,如浪不息。
小吏欲上前询问,却被同伴一把拉住,低声道:“别扰她。她每年这时都来,从不说话——但她说的,早都在纸上。”
而就在此夜,千里之外的工部衙门,一份加急塘报送至郑通案前。
他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溃堤下游三村,突发赤痢症,患儿高热不止,一日之内己有七人脱水昏厥。
民间私语西起,传言夜市:“龙王怒,罚官贪。”
他提笔疾书奏报,火速递往京中。
两日后,回文抵达,仅寥寥数字——
“无御医指派。”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成舞姬,扶新帝登基》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XZ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