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外,广袤的戈壁滩被选定为西征大军最后的演武场。这里没有咸阳阅兵的万众瞩目,却有着更加贴近实战的肃杀与紧张。蒙恬深知,西征面对的将不再是散漫的游牧骑兵或城矮兵弱的西域小国,可能将是组织严密的军队乃至陌生的战法。仅凭个人勇武和单一兵种,己不足以应对万里的征伐。帝国的军队,必须在出征前,熔炼成一台更加精密、能适应各种战场环境的战争机器。
于是,在后勤巨兽隆隆向西输送补给的同时,玉门关大营内,一场针对性的军事变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首先变化的,是**骑兵军团**的强化。得益于马镫和高桥马鞍的全面列装,秦军骑兵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不再仅仅是机动侦察或侧翼骚扰的力量,而是成为了能够正面发起强力冲击的**决定性力量**。演武场上,重甲骑兵(“铁骑”)排成密集楔形阵,人马皆披玄甲,在令旗指挥下,开始进行集群冲锋训练。马蹄声如雷鸣,大地为之震颤。骑兵们借助马镫稳稳立于马上,手中长达一丈有余的马槊放平,形成一片死亡的钢铁森林,冲锋之势,仿佛能摧毁前方一切障碍。轻骑兵则演练着更加灵活的战术:高速迂回、包抄、骑射骚扰,以及追击溃敌。他们的机动性因马镫而大大提升,能在飞奔的马背上更稳定地开弓放箭,箭矢的准头和威力今非昔比。
其次,是**弩兵方阵**的演进。强弩依旧是秦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如今的弩兵方阵,装备着更多射程更远、破甲能力更强的钢弩。演练的重点,在于与骑兵、步兵的协同。他们需要在骑兵发起冲击前,进行数轮恐怖的饱和远程打击,最大限度地削弱和扰乱敌军阵型。演练中,弩兵们根据旗号和鼓点,进行快速的轮番射击、前进、后退,以及与前方保护他们的重步兵方阵进行换位演练,整个过程要求如臂使指,整齐划一。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支新组建的**工程兵部队**。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斗兵种,却装备着各种奇特的器械:标准化的大型预制构件(用于快速架设浮桥、组装攻城塔楼)、坚固的土工作业工具、以及大量令人望而生畏的**火药包**。他们的演练科目包括:在模拟的河流上快速架设浮桥保障大军通过;在假设的城墙下进行“坑道作业”(实则往往是爆破作业);以及操作改进后的重型投石机,精准地抛射那些火药包,轰击远处的标靶。作者“用户27308319”推荐阅读《全球归秦:朕的星辰帝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烟尘,成了演武场上最令人胆寒的景象。蒙恬给他们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摧城拔寨,为大军扫清一切物理障碍。
最后,是专门加强的**后勤护卫部队**。他们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和部分骑兵混编而成,任务明确:保卫那漫长而至关重要的后勤线,清剿可能出现的小股溃兵或土匪,确保“钢铁巨蟒”能安全地将养分输送到大军体内。
蒙恬并未置身事外,他带着一众将领和新设立的**参谋部**成员(由帝国学院出身、通晓算学地理的年轻吏员和富有经验的老校尉组成),终日奔驰于各个演练区域。他们根据黑冰台所能提供的有限西方情报(关于可能的阵型、城堡),不断设定各种战术想定。
“假设敌军据守山口,重步兵固守,如何破?”
“若遇西方重步兵方阵(如马其顿方阵),弩兵当如何覆盖,骑兵当如何切入?”
“攻城时,工程兵爆破与弩兵压制、步兵攀爬如何协同?”
一道道命令下达,各兵种根据指令不断变换阵型,进行合成演练。开始时难免磕绊,骑兵冲得太快脱离了弩兵掩护,工程兵作业时未能得到有效保护……但在蒙恬严厉的督导和参谋部不断的沙盘推演、复盘总结下,配合越来越娴熟。
整个玉门关外,杀声震天,烟尘滚滚。钢铁的碰撞声、弩箭的呼啸声、战马的嘶鸣声、火药包的爆炸声以及军官嘹亮的号令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冷兵器时代巅峰的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雄壮乐章。
所有参与演练的将士都明白,他们正在练习的,是一种全新的战争方式。一种将帝国的科技优势、组织优势发挥到极致,以体系化的力量碾压一切敌人的战术。他们不再是单一的战士,而是这台名为“西征军”的庞大战争机器上一个精密咬合的齿轮。
当最后的演练结束,各部队回归本阵,虽然人人疲惫不堪,但眼神却格外明亮。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在军中弥漫:无论西方有何等强敌,在这般强大的力量和严密的协同面前,都必将被碾碎!
蒙恬看着渐渐沉入地平线的夕阳,以及夕阳下那些肃整的军团,缓缓点了点头。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把帝国最锋利的战刀,己经为西征,彻底淬火开刃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