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琉古东方总督克拉特斯的惊恐与求救,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在西方激起了涟漪,却丝毫未能延缓东方那台战争巨兽前进的步伐。歼灭德米特里的试探军团后,秦军大营并未举行盛大的庆祝。对于苏角和他的将领们而言,这场胜利仿佛只是按计划碾碎了一只碍事的虫子,理所应当,微不足道。
中军大帐内,气氛依旧冷静而专注。巨大的西域及中亚地图上,代表秦军控制的黑色区域正在稳步向西延伸。苏角的手指并未急切地指向更西方的富庶之地,而是重点落在了几个关键的地理节点上。
“大将军军令己至。”苏角看向帐下诸将和黑冰台千户“影泉”,声音沉稳如山,“我军初入此地,虽连战连捷,然根基未稳,后勤线愈长。陛下圣训:‘欲速则不达,固本方能培元’。我军下一步,非急于寻敌主力决战,而当‘**修路-筑城-推进**’,步步为营,将帝国之根基,牢牢扎进这片土地!”
他手指点向地图上几个预先圈定的地点:“此处、此处、还有此处,乃黑冰台勘定之要冲,控水草,扼通道,地势险要。当于此三地,仿乌垒之例,立‘**前进壁垒**’!”
命令迅速下达。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展现出其高效而冷酷的一面。大军并未全军冒进,而是分出了数支强大的“**筑城军团**”。这些军团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兵部队、精锐的步骑护卫以及大量被俘虏的塞琉古士兵和当地征发的民夫组成。
很快,选定的地点便成为了巨大的工地。景象令人震撼。
工程兵军官们拿着**标准化**的设计图纸——这些图纸源自咸阳将作监的最新成果,融合了秦式防御工事的特点与对当地环境的考量——指挥若定。他们利用**水平仪**(简易版)、**矩尺**等工具,精准地划定城墙基线、壕沟范围、营区划分。
“此处地基需再下挖三尺!填入卵石夯实!”
“棱堡马面需突出城墙五丈,角度必须精确,确保弩箭无死角覆盖!”
“壕沟宽度需一致!底部埋设尖木桩!”
“建材堆放区规划在那边,不得妨碍主干道运输!”
命令声此起彼伏,条理清晰。被俘虏的塞琉古士兵和当地民夫,在秦军士兵冰冷的监督下,如同工蚁般劳作着。挖土、夯地基、烧制砖块、开采石料……庞大的工作量令人窒息,但整个工地却忙而不乱,仿佛一台精密仪器在运转。
最令人侧目的,是建筑材料的部分**预制化**和**模块化**。从后方通过延伸的驰道运来的,不仅仅是粮草军械,还有大量预先制作好的标准构件:规格统一的城门铰链、青铜弩机座、甚至用于搭建瞭望塔的预制木构件。这大大加快了筑城的速度。
与此同时,帝国的“血管”——后勤补给线,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得更强健。工兵部队几乎与筑城同步,开始**拓宽和硬化**连接各个前进壁垒以及通往后方的道路。
“路面宽度必须达到陛下制定的‘首道’标准,可容五辆辎重车并行!”
“路基要夯实,铺设碎石,两侧开挖排水沟!”
“每隔五十里设立驿站兼小型粮仓,常驻守军与驿卒,确保通信与补给畅通!”
一条条平坦坚固的道路,如同黑色的绶带,将新建立的堡垒与后方牢牢系在一起。满载物资的车队在这条“高速通道”上川流不息,效率远超以往。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三座功能完善、防御森严的军事堡垒便如同雨后的蘑菇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拔地而起!高耸的城墙、深深的壕沟、林立的箭塔、以及飘扬的黑色“秦”字龙旗,无不向西周宣告着帝国不容置疑的存在与统治。
一座堡垒的竣工仪式上,苏角亲自巡视。守备校尉**王贲**(虚构人物,或为王翦族中子侄)陪同在侧,详细介绍:“将军请看,此堡常驻精锐两千,弩三百张,箭矢十万支,粮草可支半年。堡内水井、医署、军械库、营房一应俱全。方圆百里之内,皆在我军监控与打击范围之内!末将在此,纵有数万敌军来攻,亦可坚守待援!”
苏角满意地点点头。他看着堡外那些被迫前来观礼的、面如土色的当地部落首领和原希腊城邦的代表,故意提高了声音,既是对王贲说,也是对那些人说:“很好。此堡,乃帝国西进之基石,亦乃陛下恩泽西被之象征。尔等在此,不仅要守土,更要宣教化,行秦法。让此地方民,皆知顺秦者生,逆秦者亡。若有宵小之辈,敢窥伺我后勤线,或煽动叛乱——”他目光冷冽地扫过那些战战兢兢的当地贵族,“即以雷霆手段,尽数诛灭,毋需迟疑!”
“诺!”王贲及身后将士轰然应喏,声震西野。那些当地贵族听得通译转述,更是吓得两股战战,连头都不敢抬。
这种“堡垒推进”战略的效果立竿见影。
首先,帝国的后勤线得到了极大巩固。小股的塞琉古溃兵或当地土匪,面对这些驻扎着重兵、互相呼应的堡垒群,根本不敢靠近补给线,使得物资输送更加安全高效。
其次,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威慑。每一座堡垒都是一个强大的军事据点和控制中心,如同一颗钉子,将广袤的区域牢牢钉死,使得周边地区的原势力不敢轻举妄动,极大地减少了后方不稳的隐患。
最后,成为了文化和制度输出的前沿。随着堡垒的建立,帝国的律法、度量衡、货币乃至语言,开始以这些堡垒为中心,强制性地向西周辐射,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片土地。
黑冰台的探马则以这些堡垒为新的巢穴,更加深入西方,将情报网络持续向西延伸。
大军主力,则在堡垒群的掩护和支援下,得以更加从容地、分批分期地向前稳步推进。他们不再像无根浮萍,而是有了坚实的后方和跳板。
在通往马尔吉亚纳(塞琉古总督府所在地)的道路上,秦军主力再次开拔。队伍依旧肃穆严整,但气氛却与之前急行奔袭时有所不同,带着一种沉稳而坚定的压迫感。
一辆高大的指挥战车上,苏角远眺着西方地平线,对身旁的副将说道:“陛下常言,打天下易,守天下难。如今看来,陛下深谋远虑。我等每前进一步,便扎下一步根。如此,帝国西疆,方能真正稳固,而非劫掠之地。克拉特斯此刻,想必正盼着我军急攻其坚城,好凭城顽抗,拖延时日,等待援军吧?”
副将笑道:“将军英明。他恐怕做梦也想不到,我们非但不急,反而停下来‘盖房子’。等他看到我们的堡垒连成一线,后勤畅通无阻时,不知会是什么表情。”
苏角冷笑一声:“他会绝望的。因为这意味着,帝国不是来劫掠的过客,而是来……永久定居的主人。传令下去,下一个目标点,按计划筑城!我们要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到安条克的家门口!”
帝国的洪流,并未因胜利而骄狂急进,反而以一种更令人绝望的、沉稳而坚定的姿态,步步为营,消化着每一寸新占领的土地。这种近乎冷酷的理性和强大的工程组织能力,比单纯的军事胜利,更能摧毁对手的抵抗意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