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同文、车同轨的诏令如同无形的巨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将帝国辽阔疆域上迥异的文化与习俗强行糅合为一体,其引发的震荡与变革深入社会的每一个毛孔。然而,在这场文化整合的背后,始皇帝嬴政的思虑却更为冷峻和现实。他深知,思想的统一需要时间,但物理上的威胁必须立刻根除。
六国虽灭,但其遗留下的隐患远未肃清。散落于旧贵族、地方豪强乃至民间的大量兵器,如同暗疮脓包,随时可能引发叛乱的火星。更何况,帝国未来的敌人将来自更遥远的西方,维持一支庞大无比的常备军不仅耗费惊人,更需确保绝对忠诚。军队,必须也只能掌握在中央手中。
这一日的大朝会,气氛因之前文化统一的争议而略显沉闷。李斯奏报着各地推行新文字、新度量衡的进展与遇到的阻力,言辞间不乏对某些原六国地区阳奉阴违的指责。
始皇静默地听着,待李斯奏毕,他并未首接回应,而是缓缓起身,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全场,抛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诸卿,天下兵器,多为铜铁所铸。”始皇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民间私藏兵甲,乃乱世之弊习。今海内己定,法令一统,黔首安居乐业,要此等凶器何用?徒增械斗之患,助长奸宄之心,甚或为六国余孽所利用,祸乱地方!”
群臣屏息,隐约猜到了皇帝想要做什么。
“再者,”始皇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昔日诸侯纷争,铸剑为犁尚且不易。今朕既收天下兵戈,自当化杀伐之气,为永固之祥瑞,以彰太平,以镇国运!”
他停顿片刻,一字一句,清晰地下达了命令:“即日起,颁诏天下:收缴民间及六国旧族所藏一切兵器!无论铜剑、铁戈、弓弩、甲胄,皆需上缴所在郡县官府!敢有私藏者,以谋逆论处,腰斩于市,夷其三族!”
冷酷的命令让殿中温度骤降!这是一场针对整个帝国范围内所有潜在武力威胁的、前所未有的彻底清算!
“收缴之兵械,”始皇继续道,眼中闪过一丝宏大的构想,“集中于咸阳!朕要效仿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之故事!然九鼎不足显今日天下一统之气象!朕欲铸十二尊巨型金人(铜人),各重千石(约合今30吨),立于咸阳宫前广场及主要宫门之外,永镇西方,象征兵戈永息,天下长安!”
十二金人!永镇西方!
这个构想太过惊人,以至于群臣一时都忘了反应。收缴天下兵器己是大手笔,而将其熔铸成如此庞大的象征物,更是亘古未有的奇思!这不仅是消除隐患,更是极具震撼力的政治宣传和心理威慑!
“陛下圣明!”李斯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高声附和,“此策一可绝祸乱之源,二可显陛下止戈之仁德,三可立万世不朽之象征!臣即刻拟诏,命各郡县严格执行,限期完成!”
无人敢反对。这项政策虽然酷烈,但其背后的逻辑无可指摘——为了永久的和平,必须解除潜在的武装。更何况,那十二金人的构想,带着一种令人震撼的、近乎神话的色彩,迎合了人们对永久太平的渴望,也满足了始皇追求亘古未有的功业的心理。
诏令以最快的速度颁行天下。
帝国的统治机器再次高效而冷酷地运转起来。各郡县官吏、驻军,甚至黑冰台的密探都行动起来,挨家挨户,清查收缴。反抗不是没有,一些旧贵族试图藏匿祖传的宝剑宝甲,一些地方豪强试图武力抗拒,但在秦军铁蹄和严酷律法面前,所有的抵抗都如同冰雪遇阳,迅速消融。
无数的兵器——青铜剑、铁戟、长矛、弓矢、皮甲、铜盔……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被搜检出来,装上马车,如同百川归海般,源源不断地运往咸阳。
咸阳城外,专门开辟出的巨大工坊区炉火日夜不息。来自少府和天工阁的顶尖工匠们,指挥着数以万计的刑徒和工匠,将这些沾染过无数鲜血的战争利器投入巨大的熔炉之中。
烈火焚金,熔化的铜铁如同金色的河流,汇聚成一片灼热的海洋。工匠们按照皇帝亲自审定的设计图(融合了秦军甲士与传说中神将的形象,威严勇猛),采用失蜡法等复杂工艺,浇铸出一个庞然大物的部件。
这是一个极其浩大而艰难的工程,但无人敢懈怠。
数月之后,第一尊金人终于铸成!
它巍然屹立于咸阳宫前广场,高近五丈(约合今11.5米),重逾千石,通体由青铜铸就,历经打磨,在阳光下闪烁着青幽而威严的光芒。金人造型为一名顶盔贯甲的秦军武士,面容肃穆,目视远方,一手按剑(象征武力储备),一手前伸(象征止戈为武),雄浑磅礴,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消息传出,咸阳万人空巷,争相目睹这一奇观。来自帝国各地的使者和商贾,看到这尊庞然巨物,无不震撼失色,跪地膜拜。关于始皇帝收缴天下兵、铸金人永镇西方的传说,也随之迅速传播开来,极大地震慑了那些仍心怀异志的六国遗族。
始皇嬴政站在咸阳宫的高台上,俯瞰着广场上那尊沉默而巨大的金人,以及远处工坊区仍在为铸造后续金人而升腾的滚滚烟尘。
他的心中并无多少欣赏艺术品的闲情逸致。这十二金人,于他而言,是武器,是工具。是消除内部物理威胁的强制手段,是宣告和平来临的政治象征,更是对天下人进行心理暗示的强大装置。
它们沉默地矗立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皇帝的绝对权威和无边力量。
帝国的内部,正在被以各种方式,锤炼得更加紧密,也更加……顺服。
而熔炉中沸腾的铜铁,除了铸造成金人,其富余的部分,则被悄悄地引向了少府管辖下的另一处更为隐秘的工坊。在那里,它们将被铸造成另一种形态的“兵器”——统一制式的犁铧、锄头、凿子、锯条……
化剑为犁,并非虚言。
只是,无人知晓,皇帝心中所想的“犁”,所要开拓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片无垠疆土。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