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道贯通带来的震撼尚未平息,另一场无声却影响更为深远的变革,正伴随着严厉的政令和冰冷的铁腕,渗透向帝国每一个角落的市井巷陌——度量衡的统一。
旧六国时代,度量衡之混乱,堪称一地鸡毛。尺有长有短,斗有大有小,斤有轻有重,莫说跨国贸易,便是相邻城邑之间的交易,也常因计量标准不一而扯皮不断,奸商猾吏更是借此上下其手,盘剥百姓。如今,帝国既要“车同轨”、“书同文”,这“度同制”、“量同衡”、“权同重”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少府监造的标准器——青铜尺、标准斗、标准衡(秤)——己随着一道道加盖皇帝玺印的诏令,被快马加鞭送至各郡县官府。诏令措辞严厉:即日起,所有市场交易、田亩丈量、赋税征收,必须使用新标准器!旧器一律作废收缴,敢有私藏沿用者,重罚!
然而,千百年的习惯岂是旦夕可改?尤其是触及实实在在的利益时。
三川郡,洛阳古城。作为昔日周室腹地、商业重镇,这里的市集向来热闹非凡。这一日,东市却发生了一场争执。
“你这斗分明小了!怎够一斗之数?”一个操着关中口音的粮商指着对面布贩的木斗,满脸怒容。他刚运粮至此,售卖时发现本地商户用的斗似乎比标准斗小一圈。
那布贩是个本地坐商,眼皮一翻,嗤笑道:“外乡人懂什么?这是我洛阳行市多年的老规矩!你这秦斗太大,俺们用不惯!”
“放屁!陛下诏令天下,皆用秦制标准斗!你这旧斗违制!是欺诈!”粮商气得脸色通红,他车上就放着少府颁发的标准斗,对比之下,对方的斗明显小了不少。
周围很快聚拢了一群看热闹的市民和商贩,议论纷纷。有人支持粮商,认为早该统一,免得总是吃亏;更多人则抱着胳膊看热闹,或隐隐支持那布贩,觉得秦法管天管地,还管到他们祖传的斗上了?
“吵什么吵!”几名市吏闻讯赶来,为首的小吏似乎与那布贩相熟,皱着眉头先对粮商呵斥道,“市集喧哗,成何体体统!洛阳自有洛阳的惯例……”
粮商不服,拿出自己的标准斗和诏令副本据理力争。那小吏面露难色,正想和稀泥,忽然眼角瞥见人群外走来几名身着黑色常服、面无表情的男子。他们并未佩戴明显标识,但那冷冽的气质和锐利的眼神,让久在街面混迹的小吏心头猛地一突!
是黑冰台的人!虽然换了常服,但那味道错不了!
小吏瞬间变脸,一把夺过布贩那旧斗,厉声道:“大胆王五!竟敢违抗陛下诏令,私用旧斗,盘剥客商!来人,没收旧斗,罚钱五百,杖二十!以儆效尤!”
布贩王五傻眼了,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如狼似虎的市吏拖了下去。那小吏又赶紧换上一副笑脸,对那几名黑衣人道:“几位官人放心,下官一定严查市场,绝不容许再有用旧器欺诈之事!”
黑衣人冷冷瞥了他一眼,并未说话,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这一幕,在帝国各郡县的市集上,以不同的形式重复上演着。黑冰台的密探如同无形的网,监控着新政的推行。一旦发现阳奉阴违、或是试图利用新旧度量衡差异牟利者,立刻便会招致严厉的惩罚。轻则罚没杖责,重则下狱甚至流放。
血淋淋的教训比任何说教都管用。很快,标准尺、标准斗、标准衡开始在市场上迅速普及。少府派遣的“校量吏”带着标准器,不定期抽查各市场,确保公平。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关中来的商贩不再担心到了齐地楚地被不同的斗尺坑骗;农户缴纳赋税时,也不用再担心官吏用大斗收粮;百姓购买布匹粮食,心里也终于有了杆公平的秤。
“嘿,还别说,这新斗新尺就是好!明码实价,童叟无欺!”洛阳东市上,一个老农买完米,看着那满满当当的标准斗,笑得合不拢嘴。
“是啊,以前那赵国的斗,总感觉缺斤短两,还是现在这个实在!”旁边有人附和。
“听说收税的官儿也得用这标准器,谁也别想多占谁便宜!”
市井之间的抱怨声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新政带来便利的认可。虽然最初是出于对秦法严酷的恐惧,但实实在在的好处很快便让人们感受到了统一的标准带来的公平与效率。
咸阳宫中,少府令呈上的奏报也反映了这一点:各地市场纠纷因度量衡问题引发的投诉大幅下降,商业活动因交易成本降低(无需反复折算)而更趋活跃,赋税征收也变得更加清晰可控。
嬴政看着奏报,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打破旧有的、混乱的利益格局必然会遭遇阻力,但只要方向正确,并以绝对的力量强制执行,最终带来的益处必将惠及大多数人。
度量衡的统一,如同又一根坚实的铆钉,将原本松散分裂的帝国,更加紧密地铆合在一起。市井的公平,只是开始,它为帝国经济的真正融合与繁荣,奠定了最基础、却也是最关键的一块基石。
帝国的肌体,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变得协调而高效。
作者“用户27308319”推荐阅读《全球归秦:朕的星辰帝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Y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