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昔日规划的庞大建筑群己然落成。高墙环绕,屋舍俨然,分区明确,虽无雕梁画栋的极致奢华,却自有一股严谨、务实、蓬勃向上的气象。这里没有传统学宫的清幽雅致,反而隐约传来金石敲击之声、算盘拨动之音、甚至还有学子们围绕某种图形模型的激烈争论声。
今日,是“大秦帝国学院”正式开学的日子。然而,与众人想象中皇帝驾临、百官云集的盛大典礼不同,现场的气氛却显得有些……微妙而紧绷。
学院正门前的小广场上,帝国学院的学子们穿着统一的深色学子袍,整齐列队,人人脸上洋溢着好奇、兴奋与一丝忐忑。他们中有精于计算的寒门士子,有善于营造的工匠子弟,有对农事极有心得的老农后人,甚至还有几位被特招入医学院的、擅长草药之术的民间郎中子侄。
与这群“新学派”学子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广场另一侧,一群身着传统儒袍或深衣、神色倨傲甚至带着明显不屑的博士宫博士和他们的得意门生。他们是应诏前来“观礼”的,美其名曰交流,实则多半是来看这群“离经叛道”之徒的笑话。
“哼,奇技淫巧,雕虫小技,竟也敢与圣贤之道并列学宫?”一位老博士捋着胡须,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几人听见,引来几声附和的轻笑。
“听闻此地不读《诗》《书》,专攻些匠人之术,商贾之算,甚至还有庖厨种植之流?真是斯文扫地!”
“且看陛下能坚持几时,待新鲜劲过了,终究还是我儒家经典乃治国正道。”
窃窃私语声中,司礼官高亢的唱喏声骤然响起:“陛下驾到——!”
全场瞬间肃静!所有目光齐刷刷望向学院大门方向。
没有冗长的仪仗,始皇嬴政只带着李斯、尉缭、少府令等少数重臣,步履沉稳地走入广场。他今日未穿冕服,而是一身简约的玄色深衣,更显得精干而专注。
他的目光首先扫过帝国学院的学子方阵,微微颔首,随即又淡淡地瞥了一眼博士宫那边,那边的窃窃私语立刻戛然而止,人人低下头,不敢首视。
嬴政没有走向预设的高台,而是首接走到两拨人中间的空地上,声音清晰而平静地开口,却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今日,帝国学院开学。朕知道,朝野上下,有很多人不解,甚至非议。认为朕兴办此学,是推崇奇技淫巧,是舍本逐末。”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那些博士宫众人,几人顿觉压力倍增,冷汗微冒。
“在尔等眼中,何为大道?莫非唯有寻章摘句、空谈仁义、皓首穷经,方是正道?而能让土地增产、能让兵器更利、能让房屋更坚、能让疾病消退、能计算国用民生之术,便是小道?便是淫巧?”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荒谬!”
“若无精良农具,无水利灌溉,尔等所食之粟从何而来?莫非吟诵《诗经》便能饱腹?”
“若无坚甲利兵,无攻城器械,朕何以扫平六国?尔等何以在此安享太平?莫非空谈《道德》便能御敌?”
“无精准算学,如何计量赋税,规划工程?无医术药学,如何防治瘟疫,保全人口?”
一连串的发问,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人心上,尤其是那些博士宫的人,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朕告诉你们!”始皇的声音恢弘,响彻广场,“能富国强兵者,方为大道!能利国利民者,方是正学!帝国学院所授之工学、农学、算学、医学,皆是经世致用之实学!是帝国强盛之根基,是万民福祉之所系!”
他转向帝国学院的学子们,目光变得深沉而充满期望:“尔等在此,要学的不是空泛的道德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能让帝国更强大、让百姓生活更好的本事!工匠之巧,可强我军械;农人之术,可丰我粮仓;医者之能,可保我民生;算者之精,可理我国财!此等学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价值,远超那些只会空谈的腐儒之论!”
学子们听得热血沸腾,胸膛剧烈起伏,眼中闪烁着激动和自豪的光芒。从未有人如此肯定他们所学“贱业”的价值,而肯定他们的,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朕希望,”始皇最后说道,语气斩钉截铁,“从帝国学院走出的,是能工巧匠,是农事专家,是理财能手,是济世良医!是能真正为帝国扛鼎的栋梁之材!而非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无用书生!”
“帝国的未来,在你们手中!莫负朕望!”
“谨遵陛下教诲!必刻苦攻读,报效帝国!”帝国学院的学子们爆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士气高昂到了极点。
而博士宫那边,则一片死寂,人人面色灰败。皇帝的话,如同最严厉的批判,将他们引以为傲的学问贬得一文不值,却偏偏又无法反驳。
始皇不再多看他们一眼,在李斯等人陪同下,转身步入学院内部,亲自去参观格物院的工坊、农学院的试验田、算学院的演算室……
帝国学院的大门,从此正式敞开。
它宣告着一个新的理念:在这个崭新的帝国里,能创造实际价值的“奇巧淫技”,就是最高的“正道”。
用户27308319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Y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