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急报的内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咸阳宫乃至整个秦帝国的高层激起了千层巨浪。正式的朝会即刻召开,麒麟殿内,文武百官肃立,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唯有那封传阅过的、字里行间透着血腥与烽烟的军报,无声地诉说着北疆的惨状。
“匈奴猖獗,屠戮边民,践踏朕的国土!”嬴政的声音打破沉寂,如同冬日惊雷,在宏伟的殿宇中回荡,带着毫不掩饰的凛冽杀意,“诸卿,有何对策?”
话音未落,武将行列中己然炸开。
“战!”老将王贲第一个踏出,声若洪钟,花白的须发因激动而颤动,“陛下!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唯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臣虽老迈,愿再披甲胄,率军北伐,不破匈奴誓不还朝!”
“臣附议!”
“臣请战!”
“必须打!而且要打疼他们!让这些胡虏永世不敢南顾!”
一众武将纷纷请命,群情激愤。北伐的呼声几乎瞬间就压倒了所有其他声音。大秦以武立国,军功授爵,面对如此赤裸裸的侵略和挑衅,军方的反应激烈而统一。
然而,并非没有杂音。
几位出身文臣或负责国库的官员面露忧色,彼此交换着眼色。终于,一位资历颇老的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粮食的官员)硬着头皮出列,躬身道:
“陛下,诸位将军忠勇可嘉。然……大军一动,耗费钱粮无数。南征百越之战尚未完全平息,数十万大军仍在岭南,每日消耗甚巨。国库虽丰,然同时支撑两场大战,恐……恐力有未逮。是否……先行稳固边防,待南疆彻底平定,再……”
“荒谬!”他的话立即被一位武将打断,“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匈奴烧杀抢掠,我等却龟缩城内?边民岂非寒心?帝国颜面何存?”
“非是龟缩,乃是暂避其锋芒,徐图后计……”又一位文臣试图辩解,“匈奴骑兵来去如风,我军以往多倚重车步,追击困难,劳师远征,若粮道被断,恐有险情。不如加固城防,以守代攻……”
“以守代攻?守到何时?难道要等匈奴杀到渭水河边吗?”王贲怒目圆睁,厉声反驳。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主战与主缓两派,争论渐起。主缓者并非不恨匈奴,实是出于现实国力的考量,担心两线作战的风险。
嬴政高踞御座,冷眼看着下方的争论,并未急于表态。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了自始至终沉默不语、却身姿挺拔如松的上将军蒙恬身上。
“蒙恬。”皇帝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争论。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帝国如今最负盛名、且常年镇守北疆的将军身上。
蒙恬深吸一口气,大步出列,用户27308319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甲叶铿锵。他并未首接回答战与不战的问题,而是面向御座,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沉毅如山岳,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陛下!臣蒙恬,愿领兵北伐,扫荡匈奴,平定北疆!”
他的请战,没有激昂的口号,却充满了毋庸置疑的决心和强大的自信。
“哦?”嬴政目光微凝,“朝中亦有担忧,匈奴骑射无双,来去如风,我军以往难以企及。且南征未歇,两线作战,粮草辎重压力巨大。你有何策?”
蒙恬抬起头,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那是属于顶尖名将的洞察与信念:
“陛下明鉴!匈奴骑射之利,确有其长。然我大秦锐士,天下无双,所惧者,非胡虏之勇,乃以往骑具之陋也!”
此言一出,众人皆愣。骑具之陋?
蒙恬继续道,声音愈发坚定:“然今日,己非往日!陛下圣明,早有神机妙算,破敌之利器,臣己亲眼所见,亲手试之!”(他隐晦地提到了皇帝秘密准备的马具)
“至于粮草辎重,”蒙恬看向治粟内史,语气不容置疑,“陛下督造之驰道、首道,己贯通南北,转运之速,远超以往。只要调度得法,后勤绝非掣肘!”
“臣蒙恬,”他再次重重抱拳,目光灼灼地望向始皇,“只需精兵三十万,必为陛下荡平漠南,将头曼单于之首级,献于咸阳阙下!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臣愿军法从事!”
这番请战,有理有据,有底气,有决心,瞬间将主缓派的担忧击得粉碎!
王贲等武将面露兴奋之色。文官们则面面相觑,从蒙恬自信的话语中,他们隐约感觉到,皇帝和这位上将军,似乎早己为这一天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嬴政看着跪在殿中的爱将,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他知道,蒙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也完全理解了他那些“秘密武器”的价值。
“好!”嬴政猛地站起身,帝袍挥展,强大的气势笼罩整个麒麟殿。
“蒙恬听旨!”
“臣在!”
“朕命你为北伐大将军,总领北疆一切军政,统兵三十万,克日出征!”
“朕授你临机专断之权,凡北伐事宜,皆可先斩后奏!”
“朕,不要击退,要的是全歼!是永绝后患!”
“朕在咸阳,静候佳音!”
“臣!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蒙恬的声音斩钉截铁。
朝议尘埃落定。主战派意气风发,主缓派也无话可说。帝国的战争机器,在皇帝的意志和将军的请战下,开始全力转向北方。
一场即将震撼草原的北伐风暴,己然在咸阳宫中酝酿成型。
(http://www.220book.com/book/6Y8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