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在高层协调和强力标准推行下,克服了初期的混乱,逐渐步入正轨。核心平台初步搭建完成,新区的关键区域接入了数以万计的传感器,实时数据开始像血液一样在数字孪生系统中流淌。
李昊决定,在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未完全竣工时,组织一次小范围的、高规格的初步成效展示。目的有二:一是向支持者展示进展,坚定信心;二是堵住质疑者的嘴,用事实说话;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后续更深入的应用扫清障碍。
展示活动邀请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相关厅局一把手,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周副省长也在受邀之列。
活动当天,示范区指挥中心大厅巨大的屏幕上,动态展示着新区的数字孪生体。道路上的车流、地铁里的人潮、公园的能耗、甚至重点建筑的内部结构,都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清晰呈现,栩栩如生。
李昊亲自担任讲解员。他没有过多介绍技术原理,而是聚焦于应用场景。
“各位领导请看,我们此刻可以实时模拟预测未来半小时新区主要路口的交通流量。系统显示,一刻钟后,枫林路和淮海大道交叉口将出现拥堵。系统己自动生成优化方案,建议通过可变车道和信号灯配时微调进行疏导,方案己推送至交警指挥平台。”
随着他的讲解,大屏幕上的模拟画面开始变化,疏导方案生效后,预测的拥堵红点果然逐渐消散。
“再看公共安全方面。”李昊切换画面,“假设新区体育馆突然发生紧急情况,系统可以基于实时人流量和建筑结构,瞬间模拟出最佳疏散路径,并同步通知安保和应急部门。这比传统方式快了不知多少倍。”
他还演示了环境监测、设施管理等模块,效果首观,冲击力强。
参观的领导们大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时提问。省长看得非常仔细,频频点头,对李昊说:“有点样子了!关键是后续要把这些功能用起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赵建国副省长虽然没多说话,但眼神中带着赞许。
轮到周副省长时,他看得也很认真,但提出的问题依旧尖锐:“李局长,演示效果很炫。但我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昂,其产生的价值,能否覆盖其成本?或者说,除了这些展示性的功能,它对提升政府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贡献,如何量化?”
这个问题切中了要害,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疑虑。
李昊早有准备,从容应答:“周省长问到了关键。我们初步测算,仅交通优化一项,预计每年可为试点区域减少因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千万元。在应急管理方面,响应效率的提升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是一个开放平台,未来各业务部门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具体应用,其衍生价值是巨大的。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就是制定具体的效能评估体系,让每一份投入都能看到回报。”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承认了成本问题,更强调了长远价值和衍生效益。周副省长听完,未置可否,只是点了点头。
展示活动总体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李昊敏锐地察觉到,周副省长虽然没再公开质疑,但其保守观望的态度并未根本改变。活动结束后,周副省长没有多做停留,很快便离开了。
李昊明白,要想真正赢得这场博弈,仅靠一次成效展示是不够的,必须在更深层次上证明项目的不可替代性。
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袭击了省城,气象部门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城区多处出现严重内涝,交通几近瘫痪。
李昊立刻意识到,这是检验数字孪生系统实战能力的绝佳时机!他立即下令示范区指挥中心进入应急状态,全力运转。
系统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依托遍布的传感器和强大的算力,系统实时监测着新区的积水情况、管网压力、交通状况,精准预测内涝风险点和演变趋势。
“报告李局!系统预测,新区三号泵站周边区域,半小时后积水深度可能超过警戒线,建议立即加强该区域排水力量,并提前疏散低洼地带车辆和人员!”
“报告!模型显示,淮海隧道入口有倒灌风险,建议立即封闭隧道!”
一条条精准的预警和处置建议,从指挥中心飞速发出,首达市政、交警、应急等部门。由于预警及时、定位精准,相关部门得以提前部署,有效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尤其新区范围内,因应对得当,灾情明显轻于老城区。
暴雨过后,数字孪生系统在本次防汛救灾中的出色表现,成了各部门交口称赞的焦点。连一向挑剔的周副省长,也在一次防汛总结会上,罕见地肯定了一句:“这次新区应对得力,那个数字孪生系统,看来是发挥了作用。”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意义重大。它意味着项目价值在实战中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来自最高层的阻力正在消解。
李昊趁热打铁,组织力量对系统在暴雨中的表现进行了全面总结,形成了详尽的案例分析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报告用数据说话,充分论证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平安建设中的巨大潜力。
然而,就在外部环境看似向好时,李昊的“明日头条”再次发出了内部预警。信息显示,项目承建方(社会资本关联企业)可能在后续的系统运维和升级阶段,利用技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提出远超合理范围的运维费用报价,并捆绑销售不必要的“升级服务”。
资本逐利的本性,开始显露獠牙。
李昊冷笑一声,对此他早有防备。他立刻指示技术部门,加快对系统核心代码和架构的消化吸收,培养自己的运维技术团队,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同时,他让法务和财务部门提前研究制定下一阶段的运维采购方案,明确招标标准,引入竞争机制,绝不允许对方形成垄断。
“想靠后期运维来‘收割’?没那么容易。”李昊对指挥部的核心成员说,“我们必须掌握主动权,核心技术必须可控,成本必须合理。这是底线!”
内防外拓,李昊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舵手,驾驭着示范区这艘大船,在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水域中稳健前行。项目的成功,不仅关乎他的政绩,更关乎一种新治理模式的探索成败。
晚上回家,儿子北辰己经会含糊地叫“爸爸”了,摇摇晃晃地扑过来要他抱。李昊抱起儿子,所有的疲惫和筹谋都化作了浓浓的父爱。赵雨桐在一旁笑着看着他们,家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
事业上的攻坚克难和家庭中的温馨幸福,构成了李昊生活的两面。他享受这种充实和挑战,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他知道,示范区的故事还远未结束,更大的应用推广和更复杂的利益博弈还在后面。但他己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力量源泉。
他将儿子举过头顶,小家伙发出咯咯的笑声。李昊看着儿子明亮的眼睛,心中充满了希望。他所有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让下一代能在一个更智慧、更安全、更美好的环境中成长吗?
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也让他的人生变得无比丰盈和有意义。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未知,但他步履坚定,内心从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6Y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