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过了一周,这段时间苏家的饭菜也越来越好,吃肉也频繁很多。
知道儿子手里有钱,苏驰自己也升职加薪了,吃好点就吃好点。
苏燕眯着眼睛,吃的满嘴流油。
苏远夹着菜,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爸,那两个个人,后来怎么判的?”
苏驰夹了一筷子花生米扔进嘴里,嚼得嘎嘣响,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嘛?枪毙也不关你的事,好好吃饭。”
苏远撇了撇嘴,没再追问。
听这语气,林顺发父女的下场,肯定好不了。
吃完饭,他想着几天没见大丫姐了,便溜达着出了院门,朝着小三合院走去。
推开院门,就看到林小山探出个小脑袋。
“小远哥,你来啦!”
“你姐呢?”苏远问道。
“我姐在里面,小远哥,我告诉你,我姐上班了。”林小山笑呵呵的说道。
苏远眉头一皱:“怎么就去上班了?身体还没养好呢!”
正说着,大丫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苏远,脸上露出了笑容。
“小远,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苏远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看她气色还不错,“身体还没好就去上班了?”
“没事啦。”大丫笑着摆了摆手,“养了几天,吃饱了饭,力气就回来了,厂里的活也不累。”
苏远知道劝不动她,只能叹了口气:“那你自己多注意身体,要是不舒服就赶紧请假休息,别硬撑着。”
大丫心里一暖,用力地点了点头。
她知道,小远这是在关心她。
进了屋,大丫手脚麻利地给苏远倒了一杯热水,有些不好意思地把搪瓷缸子递过去。
“小远,你坐,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
苏远接过水,热气扑在脸上,他浑不在意地笑了笑:“大丫姐,客气什么。”
他喝了口水,暖意顺着喉咙滑下,才开口问道:“厂里累不累?”
“不累,一点都不累。”林大丫连忙摆手,脸上是藏不住的满足和喜悦,
“我在二食堂,每天就是洗洗菜,切切菜。食堂的王主任人也特别好。”
“二食堂?”苏远若有所思。
“是啊。”林大丫点了点头,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苏远放下搪瓷缸子,随意地问了一句:“跟傻柱是一个食堂吗?”
“傻柱?”林大丫愣了一下,她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仔细在脑子里回想了一遍,才不太确定地说道:
“哦……好像听厨房里的人提过一嘴,说咱们厂有个叫傻柱的师傅,做菜很厉害,不过他是三食堂掌勺的。”
她说完,好奇地看向苏远:“小远,你问这个干什么?你认识他?”
“院里的邻居。”苏远淡淡地回了一句,他看着大丫懵懂的眼睛,语气严肃了几分,
“大丫姐,以后在厂里,离这个人远点。别跟他说话,也别搭理他,就当不认识。”
林大丫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她对苏远的话深信不疑。
小远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
她没有追问原因,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把这件事牢牢记在了心里:
“我知道了,小远,你放心,我以后见着他都绕着走。”
看着她这副听话的样子,苏远心里稍安。
大丫性子单纯,万一被傻柱那种拎不清的浑人缠上,也是个麻烦事。
叮嘱完傻柱的事,苏远端搪瓷缸又喝了口水,正准备起身回去,大丫却忽然想起了什么。
她让苏远等一会,转身快步走进里屋。
片刻后,捧着一个小木盒走了出来。
“小远,这个……是奶奶给你的。”她把木盒递到苏远面前。
“是什么?”苏远接过盒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旧木盒,边角都有些破损了。
大丫摇了摇头,轻声说道:“我也不知道。奶奶说,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份谢礼,你一定要收下。”
苏远点点头,打开了盒盖。
盒子里面铺着一块褪了色的红布,布上码着十来个大洋。
还有一块巴掌心大小的玉牌,色泽温润,上面雕刻着一些云纹。
他拿起那块玉牌翻看了几下,除了觉得手感不错,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小远,奶奶说,你要是不收下,她这辈子心里都过意不去。”大丫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恳求。
“行,那我就收下了。”苏远没有推辞,他明白这是老人家的一片心意。
看到他收下,大丫脸上的笑容才真切了几分。
两人又聊了几句,大丫便送苏远到了院门口。
……
又是几天过去,天气越来越冷了。
苏远盘算着的小生意,终于到了可以下场试试水的时候。
晚上,苏远走在前面,光福提着一个铁桶,桶口用一块厚布盖着,又用绳子扎得严严实实。
阎解旷则背着一个背篓,里面是两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粗陶碗。
桶里装的,是苏远研究了好几天的成果......卤羊杂。
这个年代,京城的羊杂相对便宜,不像猪下水,那都算是精贵东西。
牛街那边的羊杂,一副也就一块钱。
苏远从AI里面搞了卤料配方,又结合这个年代能找到的调料反复试验,才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口味。
苏远交了保护费,带着两人来到提前踩好点地方,这里不算人多,但却是最方便跑路的位置。
苏远左右看了看,确认没什么人盯着,才对光福点了点头。
光福把铁桶放下,解开绳子,一把掀开了上面的棉布。
“呼——”
一股浓郁霸道的香气猛地从桶里窜了出来,带着卤料的醇厚和羊杂特有的鲜美,瞬间就钻进了几人的鼻子里。
“咕咚。”光福忍不住咽了口口水,眼睛都首了,“苏远,这也太香了,闻着就想吃。”
苏远笑了笑:“那就自己先吃点。”
他从阎解旷的背篓里拿出一个粗陶碗,用大勺在桶里搅了搅,连汤带肉地盛了小半碗,递了过去。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阎解旷接过碗,和光福两人也顾不上去别处,就蹲在桶边,一人一口吃了起来。
羊肺软嫩,羊肚弹韧,羊肝粉糯,羊肠肥腴,全都卤得透透的,咸香可口,汤汁浓郁,一口下去,从舌尖暖到胃里。
两人正吃得起劲,一个年轻人循着香味走了过来,他探头朝铁桶里看了看,好奇地问道:
“你们这卖的什么东西?大老远就闻见香味了。”
苏远把围巾往上拉了拉,遮住大半张脸,声音压得有些低沉:“卤羊杂,六毛钱一碗,不要票。”
这个价格是他算过的,一碗的本钱差不多两毛,卖六毛,不算便宜,但也不算离谱。
“六毛?”年轻人咂了咂嘴,“可不便宜啊,能先尝尝味儿不?”
“当然可以。”苏远点了点头,指了指阎解旷背后的背篓,“你要是没带碗,我这儿有,一个碗五分钱。下次你把碗拿回来,我把钱退给你。”
苏远舀了一小勺,年轻人尝了尝,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又把小勺里的两片羊肚塞进嘴里,嚼了两下,脸上的表情从好奇变成了惊喜。
“嘿!这味儿绝了!”他毫不犹豫地从兜里掏出一块钱递了过来,“来一碗!装满点!”
阎解旷手脚麻利地接过钱,找了三毛五分回去。
第一笔生意就这么做成了。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就顺利多了。
那股香味就是最好的招牌,不断地吸引着路过的人。
“这东西怎么卖的?”一个中年男人问道。
“卤羊杂,六毛一碗,你要是没带碗,碗五分。”光福现在也顾不上吃了,学着苏远的样子,把围巾拉高,瓮声瓮气地回答。
“给我来一碗!”
“也给我来一碗!”
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
苏远负责掌勺,阎解旷负责收钱,光福负责发碗收碗,三人配合得井井有条。
没多大功夫,半桶羊杂就见了底。
“收摊了!明天再来!”
三人收拾好东西,迅速离开了黑市,钻进一个僻静的胡同角落。
阎解旷把背篓往地上一放,献宝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被攥得皱巴巴的毛票和几张大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苏远,光福,快看!咱们发了!”
他把钱摊在地上,三颗脑袋凑在一起,兴奋地数了起来。
一张,两张,一块,两块……
“十块!十块六毛五!”阎解旷数完最后一张毛票,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刨去成本,就这么一下,咱们就挣了好几块钱!”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年代:从京城四合院开始知青下乡》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6Z9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