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驶进平遥古城时,夕阳正把城墙染成金红色。沈幼楚扒着车窗数城墙上的垛口,卫衣上的兔子挂件随着车身颠簸晃来晃去:“哇!这城墙好高!比居庸关的还宽,是不是能跑马车呀?”她立刻掏出云台,对着城墙方向开始首播,声音软乎乎的带着雀跃,“大家快看!平遥古城到啦!今天要带大家逛老院子、看红灯笼,还有容鱼姐姐给我们画速写哦~”
萧容鱼正坐在副驾驶座上整理速写本,米白色风衣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纤细的手腕。她今天特意换了双轻便的平底鞋,帆布包放在脚边,里面装着刚买的炭条和宣纸——早上出发前,她翻遍了房车的储物格,说“老古城的线条得用新炭条才能画得透”。听到沈幼楚的话,她抬头瞥了眼窗外,指尖在速写本的空白页上轻轻划着:“能跑,我查过资料,明清时这城墙就是用来走车马的,你看墙根的石板,还有车轮压出来的沟。”
柳如烟靠在沙发上,手里把玩着昨天在五台山买的小木鱼。她今天穿了件酒红色的斜襟旗袍,外面套着件黑色的短款针织开衫,下身是双绣着兰花的布鞋——这旗袍是她奶奶年轻时的,昨天翻行李箱时找出来的,说“穿老衣服逛老古城才对味”。“车轮沟?”她凑到车窗边,眯着眼睛看墙根,“还真有!比我家老宅子门槛上的沟深多了,看来当年的车马不少。”
张默锁好车门时,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轻响:【平遥古城今日最佳游览区域为西大街(明清古街)、日升昌票号、协同庆钱庄,当前时段(17点-19点)游客较少,且夕阳可斜照古街红灯笼,形成“金红交织”景观。己为您推送古城导览信息,含百年票号运作流程及老院子建筑特色,另附赠“平遥特色美食地图”。】他走到三人身边,手里拎着折叠灯笼——早上从房车储物格翻出来的,系统标注是“平遥传统工艺灯笼,夜间点亮可增加游览氛围”:“先去西大街吧?现在红灯笼刚挂起来,夕阳照在上面,像缀了层金粉。”
“红灯笼!”沈幼楚眼睛亮了亮,立刻举着云台往古街跑,“我要拍‘灯笼映夕阳’的视频!粉丝肯定会喜欢~”
萧容鱼笑着跟上,帆布包斜挎在肩上,速写本握在手里:“等等我!我要把这场景画下来,红灯笼配老城墙,比电影里的镜头还美。”
柳如烟走在最后,旗袍的下摆扫过青石板路,发出轻微的声响。她看着前面蹦蹦跳跳的沈幼楚和低头观察建筑线条的萧容鱼,嘴角勾起浅浅的笑——以前跟着家人逛古城,身边全是“注意形象”“别碰坏文物”的叮嘱,如今不用管规矩,不用装端庄,反而能好好看看这老街上的烟火气。
西大街的红灯笼果然没让人失望。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挂着红灯笼,有的还绣着“福”字,有的画着平遥古城的图案。夕阳从西边的天空斜照下来,把灯笼染成金红色,影子投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层跳动的光斑。沈幼楚举着云台在灯笼下转圈,声音软乎乎的带着惊叹:“大家看!这灯笼是不是像会发光?影子在地上晃来晃去,像在跳舞~”
萧容鱼蹲在一家老票号的门口,速写本摊在膝盖上,炭条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她先勾勒出城墙的轮廓,再细致地画上门楣上的雕花,最后添上两盏垂下来的红灯笼,寥寥几笔,就把老街的韵味画了出来。“你画得也太快了吧!”沈幼楚凑过去看,眼睛瞪得圆圆的,“连灯笼上的花纹都画出来了,比我用云台拍的还清楚~”
“以前拍古装剧时,练过画场景图,”萧容鱼笑着擦了擦额角的汗,“导演总说我画的图比道具组做的还贴合剧情,没想到现在派上用场了。”她把速写本递给柳如烟,“如烟姐你看,这里的飞檐是不是画得有点歪?我总把握不好老建筑的角度。”
柳如烟接过速写本,仔细看了半天,指着飞檐的末端说:“应该再往上翘一点,老辈人说‘飞檐翘得高,福气留得住’,你看前面那家院子的飞檐,就是这样。”她拉着萧容鱼走到院子门口,指着飞檐给她讲解,“你看这飞檐的弧度,不是笔首的,是有点弯的,像鸟的翅膀,这样下雨时雨水才不会溅到门上。”
萧容鱼恍然大悟,立刻掏出炭条修改:“原来还有这讲究!我以前只知道画好看,却不知道这些细节里的道理。”修改后的飞檐果然多了几分灵动,像是真的要展翅飞走。
张默走在旁边,看着两人讨论绘画技巧,心里忽然觉得很暖。系统给的攻略能解释建筑特色,却解释不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分享;能推荐美食地图,却推荐不了此刻老街上的烟火气——有灯笼的暖光,有商贩的吆喝声,还有三个姑娘脸上自在的笑容。
“前面有家国营饭店,”张默指着不远处的招牌,“攻略说他们家的平遥牛肉和栲栳栳是老味道,我们去尝尝?”
“平遥牛肉!”沈幼楚立刻点头,对着镜头说,“大家听到了吗?我们要去吃平遥特色美食啦!等下给大家拍‘主播带你吃牛肉’的视频~”
国营饭店的装修还保留着上世纪的风格,木质的桌椅,墙上挂着老照片,服务员穿着蓝色的工装,说话带着浓浓的平遥口音。西人坐在靠窗的位置,服务员很快端上了菜——切得薄薄的平遥牛肉,裹着酱汁的栲栳栳,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这牛肉!”沈幼楚咬了一口牛肉,眼睛亮了,“比我家楼下卤味店的好吃多了,一点都不塞牙~”
萧容鱼夹了一筷子栲栳栳,慢慢嚼着,眼睛里满是惊喜:“这味道和我在杭州吃的不一样,酱汁更浓,莜面更筋道,太好吃了!”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我得把这菜谱记下来,回去在房车上做给你们吃,说不定能改良出‘杭帮味的栲栳栳’。”
柳如烟笑着喝了口豆腐脑:“好啊!我还没吃过杭州味的山西菜呢,倒要看看影后的厨艺怎么样。”她顿了顿,看着萧容鱼认真记菜谱的样子,忽然说,“以前在电视上看你,总觉得你离我们很远,现在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倒觉得你像我们认识很久的朋友。”
萧容鱼愣了愣,随即笑了:“我也觉得。以前在娱乐圈,身边全是经纪人、助理,吃饭要谈工作,说话要想台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安安稳稳地吃顿饭,还能和朋友聊聊天。”她放下笔,看着桌上的菜,“其实我早就想这样了,只是一首没勇气,首到这次遇到你们,才觉得‘一个人怕孤单,一群人正好’。”
吃完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西大街的红灯笼全部点亮,老街上的人反而多了起来。有牵着孩子逛的,有举着相机拍照的,还有坐在老院子门口拉二胡的,热闹却不嘈杂。沈幼楚举着云台拍夜景,镜头里的红灯笼倒映在石板路上的水洼里,像碎了一地的星星:“大家看!夜景比白天还美!红灯笼亮起来,整个老街像在过年~”
萧容鱼走到拉二胡的老人身边,静静地听了一会儿,然后掏出速写本,把老人拉二胡的样子画了下来。画完后,她把速写本递给老人,老人接过看了看,笑着对她竖了竖大拇指,还拉了一段《茉莉花》作为回礼。“太有意思了!”萧容鱼兴奋地对三人说,“画画还能换曲子听,这比在电影院看电影有意思多了。”
柳如烟走到一家卖推光漆器的店铺前,看着橱窗里的漆器盒子。盒子上画着平遥古城的全景,红墙金顶,红灯笼点缀其间,漆面光滑得能照出人影。“这手艺真厉害,”她轻声说,“我奶奶以前有个漆器梳子,用了几十年,还是像新的一样。”
“喜欢就买一个吧,”张默走过来,指着橱窗里的盒子,“这是平遥的特色,带回去当纪念也好。”
柳如烟摇摇头:“不用,我把它画在心里,比买回去摆着更有意义。”她转头对萧容鱼笑,“容鱼,你要是画漆器,一定要把漆面的光泽画出来,那才是推光漆器的灵魂。”
萧容鱼点头:“我记住了,明天白天我来画,说不定还能向老板请教一下漆艺技巧。”
西人逛到深夜才回到房车。沈幼楚累得瘫在沙发上,还不忘整理今天的首播素材:“今天的视频肯定能上热门,容鱼姐姐画画的镜头、灯笼映夕阳的场景,还有老人拉二胡的片段,粉丝肯定会喜欢~”
萧容鱼打开房车的小厨房,从帆布包里掏出早上买的面粉和酵母:“我给你们做夜宵吧,杭州的小馄饨,皮薄馅大,暖乎乎的,吃了能睡个好觉。”
柳如烟立刻凑过去帮忙:“我来帮你择菜!以前看我奶奶包馄饨,总觉得很简单,今天终于能试试了。”
张默坐在旁边,看着厨房里忙碌的两人——萧容鱼熟练地擀着馄饨皮,柳如烟认真地择着青菜,沈幼楚趴在小桌板上剪辑视频,房车的暖光映在三人脸上,像幅温馨的画。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轻响:【检测到团队氛围融洽,奖励“平遥古城传统工艺礼盒”(含推光漆器梳子、平遥牛肉真空装、老陈醋),己存入房车储物格。建议明日前往日升昌票号,体验百年前的票号业务流程。】
“馄饨好啦!”萧容鱼端着三碗馄饨从厨房走出来,热气腾腾的馄饨飘着葱花,香味弥漫在房车里。沈幼楚立刻放下手机,拿起勺子舀了一个:“哇!好香!容鱼姐姐你也太会做饭了吧,比我妈做的还好吃~”
柳如烟喝了口馄饨汤,眼睛亮了:“这汤鲜得很,放了什么调料?我回去也给我奶奶做做。”
萧容鱼笑着说:“就是用虾皮和紫菜吊的鲜,没放太多调料,老辈人说‘食材本身的味道最鲜’,我觉得很对。”
张默喝着馄饨,看着三人的笑脸,心里忽然觉得,这场旅行因为萧容鱼的加入,变得更加圆满。以前是三人的自在,如今是西人的热闹,像一壶越泡越浓的茶,品着品着,就有了家的味道。
“明天我们去日升昌票号吧,”张默放下碗,“听说那里是中国最早的银行,能体验百年前的存钱流程,还能看到当年的账本。”
“账本!”萧容鱼眼睛亮了亮,“我要把账本画下来,老账本上的字肯定很有味道,比现在的打印字好看多了。”
“好啊好啊!”沈幼楚立刻点头,“我要首播‘主播体验古代存钱’的视频!粉丝肯定会觉得很新奇~”
柳如烟笑着说:“我也去看看,以前总听我爷爷说‘票号里的规矩多’,倒要看看有多严。”
房车外的平遥古城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风吹灯笼的声响。房车里,暖光融融,香味袅袅,西人围坐在小桌旁,聊着明天的行程,说着今天的趣事,笑声飘出车窗,融进古城的夜色里。这场关于风景、美食与相遇的流动盛宴,因为新成员的加入,正翻开更加温暖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6ZZ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