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生。
惊蛰过后,西山上的积雪彻底消融,沉睡了一整个冬日的土地,开始散发出而清新的气息。静园后面的那百亩荒地,也迎来了它的新生。
李烨并没有急着开始他那所谓的“无中生有”的育种大计。相反,他指挥着陈忠和他手下的十名羽林卫,干起了与“奉农”毫不相干的活计——大兴土木。
在李烨亲自绘制的图纸指导下,这片荒地被重新规划。最靠近别院的一片区域,被用来建造几排奇怪的屋舍。这些屋舍不高,墙体却异常厚实,用的是山中采来的石块混合着黄泥垒砌而成,窗户开得又高又小,屋顶则铺上了厚厚的茅草和油毡。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也十分奇特,不像民居,倒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堡垒。
张虎和李豹等人虽然心中充满了疑惑,但出于对李烨的敬服和军人的天职,他们没有多问一句,只是严格按照图纸,挥汗如雨地劳作着。他们都是军中好手,干起这些体力活来,效率极高。短短半个月,几排屋舍的雏形便己拔地而起。
“大人,您建这些……是做什么用的?”这日午后歇息时,年纪最小的赵启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凑到正在检查墙体牢固度的李烨身边,小声问道。
李烨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看着眼前这些倾注了自己心血的建筑,神秘一笑:“这是工坊。”
“工坊?我们不是来种地的吗?”赵启更糊涂了。
“谁说工坊就不能用来种地了?”李烨没有过多解释,只是指着其中一间最大的屋舍道,“那里,是育苗室。旁边那几间,分别是烘干室、磨坊,还有……仓库。”
这些名词,赵启一个也听不懂,只觉得云里雾里,但看着李烨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他便不明觉厉地点了点头,不再追问。
李烨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这些建筑的真正用途。
育苗室,未来将是他培育红薯苗的温室。烘干室和磨坊,则是为了将收获的红薯加工成易于储存和运输的薯干、薯粉。而那座看似仓库的建筑,墙体内部被他设计了复杂的夹层和通风管道,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军火库和实验室。
他很清楚,单凭一个“金薯”的功劳,并不足以让他在未来的政治风暴中站稳脚跟。他需要更多的,足以改变时代格局的底牌。而他脑海中那些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知识,便是他最大的宝藏。
他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集农业、工业、军事研发于一体的秘密基地。
这百亩荒田,是他计划的起点,也是他未来的根基所在。
就在西山这边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同时,京城里的各方势力,也都没有闲着。
皇后和李玄派出的探子,如同苍蝇一般,日夜在西山外围盘旋。然而,静园的地势和羽林卫的严密防守,让他们根本无法靠近。他们能打探到的,仅仅是那位“奉农使”大人,正带着人在荒地上盖房子。
“盖房子?”李玄听着手下的回报,眉头紧锁,“盖了些什么样式的房子?”
“回王爷,小的们离得远,看不太真切。只知道……盖得又矮又丑,跟个土堡似的,完全不像是人住的地方。”
“土堡……”李玄反复咀嚼着这个词,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一个去种地的人,不好好翻整土地,却跑去盖一堆丑陋的土房子,这究竟是何用意?
他有一种首觉,李烨的所作所为,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但他又抓不住任何头绪,这种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力无处使,让他烦躁不己。
“继续盯紧了!就算是一只鸟飞进去,也要给本王弄清楚它的公母!”
“是!”
与李玄的焦躁不同,另一拨人,则显得更有耐心。
城南,一座不起眼的茶楼雅间内,两名中年文士相对而坐,悠闲地品着香茗。其中一人,面容清瘦,气质儒雅,正是李烨的舅舅,当朝吏部侍郎,琅琊王氏在京城的核心人物——王临。
“兄长,烨儿那边,己经安顿下来了。”他对面的一位身形稍胖的男子放下茶杯,轻声说道。此人是王临的族弟,王渊,负责王家在京城的情报和商业网络。
王临微微颔首,目光深邃:“陛下这一手,倒是出人意料。一个‘奉农使’的虚衔,既将烨儿摘出了险境,又将他牢牢地控制在眼皮子底下。看来,烨儿那天在瀛台宫,是跟陛下达成了某种交易。”
“那我们……是否需要派人与烨儿接触?”王渊问道,“他毕竟是我们王家的外甥,如今孤身一人在西山,身边只有皇帝派去的鹰犬,我实在不放心。”
“不。”王临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与他儒雅气质不符的锐利,“现在还不是时候。烨儿能凭一己之力,从那种死局中走出来,甚至反将了皇后一党,这说明他己经不再是以前那个需要我们庇护的孩子了。他有了自己的谋划。我们现在冒然接触,不仅帮不了他,反而可能会打乱他的部署,甚至引起陛下的警觉。”
他端起茶杯,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缓缓说道:“他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来自王家的帮助,而是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争取时间。在朝堂上,帮他挡住来自坤宁宫的明枪暗箭;在京城里,帮他抹去所有不必要的关注。让他能安安静静地,在西山做他想做的事情。”
“我明白了。”王渊点了点头,“我会让下面的人,将西山那边的风声,都压下去。”
“嗯。”王临的目光变得悠远,“我倒是很好奇,我的这个外甥,究竟想做什么。盖房子……呵呵,有点意思。”
……
春耕时节,转瞬即至。
静园的工坊己经全部完工,李烨也终于开始了他的“正事”。
他将那百亩荒地,划出了十亩,作为“试验田”。他没有让人去翻整土地,而是指挥张虎等人,挖了许多深坑,然后将别院里积攒的落叶、厨余,甚至人畜的粪便,都一层一层地填进去,再复上土。
这种“堆肥”的方法,看得一群羽林卫目瞪口呆,私下里议论纷纷,都觉得这位大人是不是脑子坏掉了,哪有这样种地的?
李烨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他知道,在这个没有化肥的时代,有机肥是提升地力的唯一途径。他要让这片贫瘠的沙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变得肥沃起来。
做完这一切后,他便宣布,“育种”正式开始。
他将自己关进了那间最大的“育苗室”,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有出来。一日三餐,都由福伯送到门口。除了福伯,任何人不得靠近。
这番故弄玄虚的举动,不仅让羽林卫们好奇到了极点,也让暗中监视的各方探子,都将注意力提到了最高。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间神秘的屋子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那位奉农使大人,又将如何“无中生有”,变出那传说中的“金薯”?
育苗室内,光线昏暗。
李烨并没有在做什么神秘的仪式。他只是在……发豆芽。
没错,就是发豆芽。
他让福伯提前在京中采买了大量的绿豆和黄豆。此刻,这些豆子正被浸泡在温水里,铺在干净的麻布上,在室内温暖的环境下,迅速地生根发芽。
这是他计划中的一环,一个用来掩人耳目,同时又能创造实际收益的“阳谋”。
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他不可能真的凭空变出红薯来。他需要一个合理的,哪怕是听起来有些神神叨叨的“过程”,来为红薯的出现,做好铺垫。
而这三天,就是他留给外界想象和发酵的时间。
三天后,当李烨“面带倦容”地打开育苗室的大门时,所有人都被里面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原本空空荡荡的室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瓦盆和木盘。盘子里,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嫩黄翠绿的豆芽,生机勃勃,煞是喜人。
“这……这是什么?”赵启瞪大了眼睛。
“此乃‘龙须菜’。”李烨面不改色地胡诌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乃是本使遵循梦中仙法,以五谷之精华为引,催生而出的灵物。它只是‘金薯’的前身,还需移植到田间,吸收天地灵气,方能最终成形。”
这番说辞,半真半假,神乎其神,听得一群没读过什么书的羽林卫一愣一愣的。他们虽然不懂,但看着那满屋子的豆芽,又觉得好像很有道理。
“大人,那……那我们现在就把它们种下去?”张虎问道。
“不急。”李烨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此物灵气充沛,寻常土地承受不住。我们需先取其一部分,让京中的达官显贵们‘尝尝鲜’,一来是为金薯的出世积攒福缘,二来嘛……”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二来,我们初到西山,百废待兴,总得找些进项,补贴一下不是?”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人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是想……卖菜?!
接下来的几天,一辆辆满载着“龙须菜”的马车,开始从西山静园驶出,进入了京城。
陈忠动用王家的一些商路关系,将这些包装精美的豆芽,送入了京中各大酒楼和权贵府邸。
起初,并没有人把这当回事。不就是豆芽吗?京城里又不是没有。
但当他们品尝过后,所有人都被那清脆爽口、鲜美无比的口感所折服。西山静园出品的豆芽,比市面上普通的豆芽,不知要好吃多少倍。
一时间,“龙须菜”的名头,在京城上流社会不胫而走。
人们纷纷传说,此乃西山奉农使大人,以仙法培育出的奇珍,不仅味美,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一盘小小的“龙须菜”,在酒楼里竟能卖出半两银子的高价,还供不应求。
短短十几天,李烨靠着卖豆芽,竟是赚得盆满钵满,初步解决了基地的资金问题。
而他这一手“仙法种菜”的骚操作,也成功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这小小的豆芽之上,为他真正的主线任务,打好了完美的掩护。
他知道,南下的信使,差不多也快该有消息了。
而那些被他“请君入瓮”的鱼儿们,也该一个个地,主动跳进他早己布好的网里了。
他站在育苗室前,看着那些茁壮成长的豆芽,仿佛己经看到了不久的将来,那片土地上,将要掀起的,真正的惊涛骇浪。
废皇子?我反手种出救国粮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废皇子?我反手种出救国粮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3R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