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风带着凉意掠过稻田,“传承4代”的稻穗己经沉甸甸地弯下腰,的谷粒透着金黄,压得秸秆微微摇晃。
张婶的孙子——现在应该叫他阿禾了,正背着一个小巧玲珑的竹篓,在广袤无垠的田野里穿梭着。阳光洒在他身上,映出他那稚嫩而又认真的脸庞。
他的指尖轻轻地滑过每一株稻穗,仿佛在触摸着大自然的脉搏。他仔细地捏着谷粒,感受着它们的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一样。
阿禾的动作如此娴熟,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的沈技师。沈技师也是这样,在田间劳作时,总是全神贯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土地的敬畏和对作物的热爱。
“这穗颗粒匀,留着做明年的种。”阿禾满意地看着手中的稻穗,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放进竹篓里。接着,他抬起头,望向田埂上的林叔,大声喊道:“林叔,您看这穗成不?”
林辰站在田埂上,看着阿禾的背影,想起多年前那个攥着弹壳哨子的少年。他笑着点头:“比去年的‘传承3代’三成,沈老爷子要是看见,准得念叨‘这小子有我当年一半眼力’。”
苏婉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米糕,热气腾腾的。“选种累了吧?先垫垫肚子,”她把米糕递给阿禾,又给林辰递了一块,“当年你沈爷爷选种,非得让你跟着,说‘娃得在泥里滚过才知粮金贵’,现在看阿禾,可不就是这么回事?”
阿禾咬着米糕,作者“龙麟凤武”推荐阅读《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含糊不清地说:“沈爷爷教我的,选种得看三回——灌浆时看长势,成熟时看,脱粒后看光泽。”他指了指竹篓里的稻穗,“这些都是今儿挑的第三遍了,保证明年种下去,比‘传承4代’还能多收一成。”
林辰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沈技师临终前的嘱托。那天老头躺在病床上,拉着阿禾的手,也拉着他的手,把那枚磨得发亮的弹壳哨子放在两人手心:“稻子要一代代种下去,人也一样。这‘传承’的名,不光是稻种,也是你们。”
“林叔,您在想啥呢?”阿禾晃了晃手里的稻穗,“沈爷爷说过,等‘传承4代’丰收,要在祠堂前晒谷,让全村人都来尝尝新米。”
“那就办起来,”林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叫上大伙,再把沈爷爷的牌位请出来,让他也听听打谷的声。”
打谷机在晒谷场“嗡嗡”作响时,祠堂前挤满了人。阿禾抱着沈技师的牌位,恭恭敬敬地放在供桌上,又往香炉里插了三炷香。“沈爷爷,您看,‘传承4代’成了,比您预估的产量还高呢,”他轻声说,“明年我要试种‘传承5代’,您等着看。”
风吹过晒谷场,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翻涌,像一片流动的金海。林辰看着阿禾在谷堆旁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供桌上沈技师的牌位,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物件的延续,是有人把故事记在心里,把手艺刻在骨里,把希望种在土里。
就像当年的弹壳苗,如今己长成漫田的稻浪;当年那个跟在身后的少年,如今也成了能挑大梁的种粮人。而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约定,会随着稻穗的起伏,一年年说下去,在风里,在雨里,在每一粒的谷子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