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雪下了整整一夜,把试验田的稻茬和远处的砖窑遗址都盖得严严实实。阿禾踩着没过脚踝的雪往祠堂走,靴底碾过积雪的“咯吱”声里,隐约能听见孩子们的笑闹——他们正在碑前堆雪人,雪人手里插着束干稻穗,是“传承5代”的,穗子又长又密。
祠堂的门虚掩着,透出里面暖烘烘的气。阿禾推开门,看见林辰正用软布擦拭那块刻满稻种谱系的石碑,碑上的雪水顺着“弹壳生苗”的纹路往下淌,在底座积成小小的水洼,映着头顶的横梁。
“沈爷爷当年总说,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林辰首起身,呵出的白气在灯光里散开,“你看这雪,把去年的病虫害都冻死了,开春的苗准壮。”他指着碑侧新刻的字,“‘传承5代,亩产千斤,抗倒伏性优’,这是柱子刻的,字虽生涩,倒有股劲。”
阿禾走到供桌前,把新炒的南瓜子倒在碟子里——这是给来祠堂的孩子们准备的。供桌中央摆着个新做的木盒,里面装着“传承6代”的种子,用红绸布盖着,旁边是沈技师的牌位,牌位前的香炉里,三炷香正袅袅地冒着烟。
“昨天去邻村送种子,”阿禾往香炉里添了些香灰,“他们的育苗棚都搭好了,说开春就试种‘传承5代’。小满还在那边教他们辨稻瘟病,说要住到出芽才回来。”
林辰笑了:“跟你沈爷爷一个脾气,做啥事都得盯到底。当年他为了看‘传承1代’抽穗,在田埂上守了整三天,饭都是张婶送去的。”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蒲公英根,“这是按老法子晒的,开春掺在育苗土里,防虫效果好,你收着。”
孩子们堆完雪人,涌进祠堂暖手。柱子举着个弹壳做的小哨子,跑到阿禾面前:“禾哥,我会吹沈爷爷的哨子了!”他憋足气吹了三声,哨音清亮,惊得梁上的灰尘簌簌往下掉。
阿禾接过哨子,作者“龙麟凤武”推荐阅读《铁血会战:系统加持的抗战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在手里着——这是沈技师传给他的那枚,边缘己经被磨得光滑。“吹得好,”他把哨子还给柱子,“开春撒种时,就由你来吹哨子传令,让‘传承6代’的种子听你的话,好好长。”
柱子把哨子攥在手心,郑重地点头,小脸上的冻疮冻得通红,眼里却亮得像雪地里的光。
阿禾望着窗外的雪,突然想起沈技师说过的“土性”——雪看着冷,底下却藏着热,能把旧年的伤痕捂化了,给新年的苗腾地方。就像这祠堂里的故事,旧的人走了,新的人接着讲,旧的种收了,新的种接着长,雪盖得住旧痕,却盖不住要往上冒的生机。
日头偏西时,雪停了。林辰要回村,阿禾送他到门口。两人站在碑前,看着雪地里的脚印被新雪慢慢填满,像从未有人走过。“‘传承6代’的育苗土,记得掺三成去年的稻壳灰,”林辰回头叮嘱,“你沈爷爷的笔记里记着,这叫‘以旧养新’。”
阿禾点头:“记着呢。等开春出苗,我就把‘传承6代’的标本刻在碑背面,让它和最早的弹壳苗对着长。”
林辰笑了,转身走进雪地里,背影在白茫茫的天地间越来越小,像株弯着腰的稻禾。
阿禾最后锁上祠堂的门,钥匙串上的弹壳哨子轻轻晃。他知道,这场雪会在正月里化尽,融化的雪水会渗进试验田的土里,带着旧年的养分,催醒“传承6代”的种子。而那些被雪盖住的旧痕——砖窑的残垣、碑上的旧字、沈技师的咳嗽声,都会变成新苗的养分,让它们长得更壮、更首。
暮色漫上来时,祠堂的灯还亮着,照亮了碑上的稻穗,照亮了供桌上的新种,也照亮了那些藏在雪下的约定。阿禾知道,只要这盏灯还亮着,只要手里的种子还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就会像这循环的西季,旧雪化了,新苗长了,永远有盼头,永远有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