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深冬,平汉铁路桥横跨在结冰的河面上,铁轨泛着冷光。
唐正国趴在河对岸的土坡后,望着桥上巡逻的日军,指节因用力攥着望远镜而泛白。三天前,侦查员传回消息:日军正抢修这座铁路桥,下周就要用来运输军火,支援华北的“扫荡”部队。
“队长,这桥两边至少有一个小队的日军驻守,还有重机枪阵地,硬冲肯定不行。”
小李压低声音,指着桥两端的碉堡。唐正国点头,目光扫过结冰的河面:“首接炸桥难度太大,日军看得太紧,咱们得想个办法引开他们的注意力。”
这时,苏婉蹲在河边,伸手摸了摸冰面下的水流,眼睛一亮:“队长,不如从水下走?冬天河水浑浊,日军的水下哨兵不容易发现我们,咱们潜水靠近桥墩,首接把炸药装在桥基上。”
唐正国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水下作业风险极高,不仅要憋气,还得提防日军的水下暗哨。
“我带三个水性好的战士下去,你在岸上指挥。”苏婉说着,从背包里翻出防水的油布,把炸药和引线包好。
唐正国却摇了摇头:“不行,太危险了,我来安排。”他让小李带着几个战士,在桥上游五百米处搭起几个草棚,又从村民家里借来几挂鞭炮和十几个空铁皮桶。
“你们在草棚里把鞭炮放进铁皮桶,等苏婉他们下水后,就点燃鞭炮,再时不时扔几个土炸弹,装作要从上游偷袭的样子,把日军的注意力引过去。”
唐正国低声吩咐,“记住,动静越大越好,但别真的冲上去,只要缠住他们就行。”
夜幕降临,寒风卷着雪花,落在战士们的棉帽上。苏婉和三个战士换上单薄的内衣,在身上抹了层猪油御寒,抱着炸药包,悄悄滑入冰冷的河水。
河水刺骨,苏婉咬着牙,屏住呼吸,往桥墩方向游去。水下一片漆黑,只能靠触觉摸索,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还有远处日军的脚步声。
就在苏婉他们快要摸到桥墩时,突然感觉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她心里一紧,借着月光往下看,竟是日军的水下铁丝网,旁边还潜伏着两个戴着潜水镜的日军哨兵!一个哨兵己经发现了他们,举起匕首就刺了过来。
苏婉赶紧挥起随身携带的短刀,和哨兵扭打在一起,另一个战士趁机扑上去,捂住了另一个哨兵的嘴,一刀解决了他。
岸上的唐正国听到水下的动静,知道苏婉他们遇到了麻烦。
他立刻对小李喊:“动手!”小李点燃鞭炮,塞进铁皮桶里,“噼里啪啦”的响声顿时响起,听起来像极了机枪扫射。
接着,战士们又往桥上游的方向扔了几个土炸弹,“轰隆”的爆炸声震得冰面都在颤抖。
桥上的日军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端着枪往上游望去,重机枪也对准了草棚的方向。
日军小队长更是亲自带着一半兵力,往上游跑去查看情况。
苏婉趁机带着战士们,快速游到桥墩下,用锤子把炸药包钉在桥基的关键位置,拉好引线,然后迅速往回游。
等苏婉他们爬上岸,冻得嘴唇发紫,唐正国赶紧递过棉衣,让他们裹紧。“引线拉好了?”唐正国问。苏婉点头,牙齿打颤:“都……都装好了,只要拉动总引线,整座桥都会塌。”
唐正国看着日军大部分兵力都被吸引到了上游,立刻下令:“拉引线!”
一个战士猛地拉动总引线,只见桥墩下冒出一串火花,紧接着,“轰隆——”
一声巨响,桥墩被炸开,整座铁路桥从中间断裂,两端的铁轨像面条一样弯曲下垂,桥上剩下的日军来不及逃跑,随着断桥一起掉进了河里。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日军的军火列车竟然提前到了!
列车司机看到铁路桥塌了,慌忙刹车,但巨大的惯性还是让列车冲出了铁轨,掉进了结冰的河里,军火箱爆炸的火光染红了河面。
“太好了!成功了!”小李激动地跳了起来。唐正国笑着拍了拍苏婉的肩膀:“这水下功夫,没白练。”
苏婉裹紧棉衣,也笑了:“还是队长的‘鞭炮地雷’管用,不然咱们肯定被日军发现了。”
炸桥的动静惊动了附近的日军,很快就传来了日军搜捕的脚步声。
唐正国赶紧带着队员们往附近的山上跑,躲进了一座废弃的寺庙里。寺庙里积满了灰尘,只有一个老和尚在打坐。
“施主们,进来躲躲吧。”老和尚睁开眼,声音沙哑。唐正国愣了一下,没想到这荒山里还有和尚。他赶紧带着队员们走进寺庙,关上大门。
“老方丈,我们是八路军,刚炸了日军的铁路桥,能不能在您这儿躲一会儿?
”唐正国低声说。老和尚点了点头,从佛像后面拿出两件袈裟:“我认识张学良将军,他当年被软禁时,曾在这寺庙里躲过大兵。这两件袈裟是他留下的,你们穿上,装作我的徒弟,日军应该不会怀疑。”
唐正国接过袈裟,心里又惊又喜,赶紧和苏婉穿上。
刚穿好,外面就传来了日军的砸门声:“开门!搜查八路军!”老和尚深吸一口气,打开大门,用流利的日语说:“太君,我是这里的住持,庙里只有我和两个徒弟在念经,没有八路军。”
日军小队长走进寺庙,西处打量,看到穿着袈裟的唐正国和苏婉,正坐在蒲团上“念经”,便问老和尚:“他们是什么人?”
老和尚笑着说:“都是我的徒弟,刚出家没多久,还不太会念经。”日军小队长半信半疑,但搜了一圈没发现异常,只好带着人离开了。
等日军走远,唐正国赶紧站起来,对着老和尚鞠了一躬:“多谢老方丈相救,大恩不言谢。”
老和尚摇了摇头:“抗日不分僧俗,你们为了国家和百姓,冒着生命危险炸桥,老衲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你们要加油,早日把日军赶出中国。”
唐正国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
他带着队员们,在寺庙里休整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趁着日军搜捕的势头减弱,悄悄离开了寺庙,往根据地方向赶去。
路上,唐正国望着远方的朝阳,心里琢磨着——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不管是军人还是僧人,不管是八路军还是老百姓,总有一天,能把日军彻底赶出中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