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冀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庄被阴霾笼罩。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村民戴着口罩,正将一具盖着白布的尸体抬往村外的乱葬岗,压抑的哭声在寒风中断断续续。
唐正国带着队员刚踏进村子,就被一股刺鼻的消毒水味和隐约的腐臭味包围。
“唐队长,你们可来了!”村长老王拄着拐杖,踉跄着迎上来,脸上满是愁容,“这几天村里突然闹鼠疫,己经死了十几个人了,有人看到日军飞机夜里往村里投过东西,肯定是鬼子投的毒!”
唐正国的心一沉,跟着老王走进村里。只见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偶尔有人出来,也都是神色慌张,不少人还发着高烧,躺在床上呻吟。
苏婉背着医药箱,快步走到一个患病的村民身边,翻开他的眼皮查看,又摸了摸额头,脸色凝重地说:“症状和731部队实验室里的鼠疫病例一模一样,确实是日军投毒!”
她从医药箱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里面装着淡黄色的液体:“这是我之前从731部队分支实验室里偷出来的疫苗,但只剩下这么一点了,根本不够全村人用。”唐正国看着瓶里的疫苗,立刻说:“我去邻村借!之前听说邻村有国民党的医疗队,他们肯定有疫苗!”
“太危险了,日军在各村都设了岗哨,万一被发现……”苏婉担心地说。
唐正国摆摆手:“现在救人要紧,没时间犹豫了!你们在这里先照顾村民,我带小李去!”说完,他和小李换上百姓的破衣服,揣着几块大洋,朝着邻村的方向跑去。
刚到邻村村口,就看到几个国民党士兵在站岗。
唐正国上前,掏出之前国民党溃兵给的联络符:“同志,我们是八路军,村里闹鼠疫,急需疫苗,能不能让我们见见医疗队的同志?”士兵接过联络符,仔细看了看,转身去通报。
没过多久,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他是国民党医疗队的队长安明。
听唐正国说明情况后,安明立刻说:“鼠疫传染性极强,耽误不得!兄弟们,收拾药品和器械,跟我去支援!”
医疗队的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快速打包好疫苗、药品和医疗器械,跟着唐正国往村里赶。
路上,安明看着唐正国焦急的神情,笑着说:“别担心,我们医疗队虽然人不多,但对付鼠疫还是有经验的。再说,都是中国人,看着同胞受苦,我们不能不管。”
回到村里,苏婉立刻带着医疗队的队员们搭建临时医疗点。
村民们看到医疗队来了,眼里终于露出了希望的光芒。
安明指挥队员们给患病的村民测量体温、注射疫苗,苏婉则和几个医生一起,在临时实验室里研制解药——她从731部队带出来的不仅有疫苗,还有鼠疫病毒的样本,这为研制解药提供了关键依据。
“唐队长,疫苗不够了!”一个队员大喊道。
唐正国皱着眉,刚要说话,村民们突然纷纷围了上来,一个大娘手里拿着几个鸡蛋,塞给安明:“医生,我家就剩这几个鸡蛋了,你们拿着补补身子。疫苗先给孩子们用,我们大人能扛!”其他村民也纷纷说:“对,先给孩子和老人用,我们没事!”
唐正国看着村民们朴实的脸庞,眼眶泛红:“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弄到更多疫苗!安队长,你们先给孩子和老人注射,我再去别的村找找!”
安明拉住他:“不用了,我们刚才在路上联系了总部,他们说会尽快空投一批疫苗过来。现在我们先研制解药,争取早日控制住疫情。”
接下来的几天,唐正国带着队员们帮着医疗队搭建隔离棚、消毒村庄,苏婉则和医生们日夜不停地研制解药。
村民们也主动帮忙,有的烧开水,有的照顾病人,整个村子团结一心,对抗鼠疫。
三天后,国民党总部空投的疫苗终于到了。安明和苏婉带领队员们,挨家挨户给村民注射疫苗,同时给患病的村民服用研制好的解药。
又过了两天,村里的鼠疫终于得到了控制,没有再出现新的病例,患病的村民也渐渐好转。
村民们高兴地围着唐正国和医疗队,有的送鸡蛋,有的送粗粮,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安明笑着说:“大家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能帮到大家,再辛苦也值得。”
唐正国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这才是中国人该有的样子!不管是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军,不管是医生还是百姓,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敌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村庄里,驱散了多日的阴霾。
安明带着医疗队准备离开,唐正国送他们到村口,紧紧握住安明的手:“多谢你们,以后要是有需要,我们八路军一定全力支援!”安明点头:“好!以后抗日战场上,咱们再并肩作战!”
医疗队的身影渐渐远去,唐正国站在村口,望着远处的山峦,心里充满了信心——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把日军彻底赶出中国,迎来和平的那一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