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深秋,山西境内的山沟里铺满枯黄的落叶,寒风卷着碎石,打在唐正国的棉军装上噼啪作响。
他正带着小队护送一批伤员转移,往延安方向赶——这批伤员大多是之前袭击北平兵工厂时受伤的战士,急需到后方接受治疗。
“队长,前面的山沟地势险要,咱们得小心点,别中了鬼子的埋伏。”
小李扶着一个腿部受伤的战士,警惕地看着两侧的山壁。唐正国点点头,让队员们放慢脚步,派两个侦查员提前去前方探查。
可没等侦查员回来,两侧的山壁上突然传来枪声!
“不好!有埋伏!”唐正国大喊一声,赶紧让队员们带着伤员躲到山沟两侧的岩石后面。
日军士兵从山壁上的草丛里跳出来,端着枪朝着他们疯狂扫射,子弹像雨点般落在周围的岩石上,溅起阵阵火星。
“快!反击!”唐正国掏出枪,对着日军开枪。
队员们也纷纷还击,可日军占据有利地形,火力又猛,他们很快就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更糟糕的是,没过多久,队员们的子弹就打光了。
“队长,子弹没了!怎么办?”一个年轻的队员急得大喊。
唐正国看着身边受伤的战士,又看了看步步逼近的日军,心里燃起一股狠劲:“跟鬼子拼了!用石头、用刺刀!绝不能让他们伤害伤员!”
队员们纷纷捡起地上的石头,拿起刺刀,准备和日军拼死一搏。
就在这危急时刻,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喊杀声:“冲啊!救八路军的同志!”
唐正国抬头一看,只见一队穿着国军军装的士兵正朝着日军冲过来,领头的军官他认识——是之前在冀中粮库战斗中,被他们救过的缅甸远征军残部指挥官赵少校!
“赵少校!是你们!”唐正国又惊又喜。
赵少校带着士兵们,端着枪朝着日军的侧翼发起进攻,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阵脚顿时乱了。“唐连长,我们奉命前往延安汇合,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们!”赵少校大喊着,手里的大刀砍倒了一个日军士兵。
唐正国趁机带着队员们,拿着石头和刺刀冲了上去。
双方联手,一边是八路军战士的顽强抵抗,一边是远征军士兵的勇猛冲锋,日军很快就溃不成军,纷纷往山沟外逃。
战斗结束后,山沟里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和武器。队员们和远征军士兵互相搀扶着,脸上都带着胜利的笑容。
赵少校走到唐正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唐连长,上次在粮库多亏了你们相救,这次总算能帮上忙了。”
作者“用户84123374”推荐阅读《家国同梦:百年的抗战与复兴》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唐正国笑着说:“都是抗日队伍,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对了,你们要去延安?”
赵少校点头:“是啊,我们部队在缅甸打散了,剩下的兄弟们商量着,还是去延安投奔八路军,一起抗日。”
“太好了!欢迎你们!”唐正国高兴地说,“我们正好也要去延安,不如一起走,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赵少校欣然同意:“求之不得!我们的粮食和药品不多了,还得靠你们多接济。”
接下来的路上,两队人马并肩前行。八路军战士帮远征军士兵包扎伤口,远征军士兵则主动帮着抬伤员、扛行李。
夜里宿营时,大家围坐在篝火旁,互相讲述着各自的战斗经历。
“在缅甸的时候,鬼子的飞机天天轰炸,我们的装备不如人家,好多兄弟都牺牲了。”一个远征军士兵说着,眼里泛起了泪光。
唐正国拍了拍他的肩膀:“别难过,以后我们一起战斗,一定能为牺牲的兄弟报仇!”
苏婉则忙着给伤员换药,她从背包里拿出仅剩的消炎药,分给远征军的伤员:“这些药你们先用,等到了延安,就有足够的药品了。”
赵少校感激地说:“多谢苏翻译官,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
一路上,他们遇到过日军的小股巡逻队,每次都是两队人马齐心协力,将日军打退。
有一次,他们在过一条小河时,河水冰冷刺骨,远征军的士兵们二话不说,跳进河里,背着八路军的伤员过河。
“兄弟们,加把劲!再过两天就能到延安了!”唐正国站在山坡上,对着队伍大喊。战士们和远征军士兵们纷纷响应,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虽然每个人都疲惫不堪,身上带着伤,但眼里却充满了希望的光芒。
这天傍晚,他们终于看到了延安的轮廓。远处的山头上,飘扬着八路军的旗帜,夕阳的余晖洒在旗帜上,显得格外鲜艳。
“到了!我们到延安了!”队员们和远征军士兵们欢呼起来,忘记了一路的疲惫。
赵少校看着远处的延安,感慨地说:“终于到了,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一起打鬼子,一起把他们赶出中国!”
唐正国点头:“没错!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赢的敌人!”
队伍缓缓朝着延安走去,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在这条抗日的道路上,他们来自不同的队伍,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把日军赶出中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延安的灯光渐渐亮起,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也照亮了抗日胜利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74J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