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黄海之滨的青岛寒风凛冽,市北区营口路海鲜市场却依旧热闹——这里是本地市民和游客选购海鲜的好去处,沿街商铺的玻璃柜里,梭子蟹、皮皮虾、鲍鱼等海货琳琅满目。然而,一场针对“天价海鲜”“缺斤短两”的秘密调查,正在这片喧嚣中悄然展开。12月9日,青岛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揭开了一个由商户、“托儿”、黑中介组成的宰客团伙的利益链条。
游客的“天价账单”
12月8日傍晚,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先生带着家人在营口路海鲜市场选购晚餐食材。一家名为“海味鲜”的商铺老板热情招呼:“本地野生梭子蟹,刚上岸的,88元一斤,保肥!”王先生选了4只螃蟹,老板称重时说“3斤2两”,算下来281元。随后他又买了一些虾和贝类,老板说“一共468元,给您抹个零,460元”。
王先生觉得分量有点轻,但老板拍着胸脯保证“足斤足两”,还主动提出可以带到市场旁的餐馆加工。然而,当加工好的海鲜端上桌,他越看越不对劲:4只螃蟹剥壳后没多少肉,虾的数量也比挑选时少了一半。更让他震惊的是,餐馆老板闲聊时说:“刚才那螃蟹顶多2斤,你们是不是被‘坑’了?”
第二天,王先生带着空海鲜盒找到市场公平秤复称,结果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说3斤2两的螃蟹,实际只有1斤8两;虾和贝类也少了近一半,按实际重量计算,多收了200多元。他去找“海味鲜”理论,老板却翻脸不认账,旁边突然围上来几个“路人”帮腔:“人家做生意不容易,你别找茬!”王先生寡不敌众,只好拨打12315和110报警。
这通报警电话引起了青岛市公安局的注意。食药环侦支队民警查阅近期投诉记录发现,近三个月内,营口路海鲜市场接到类似宰客投诉37起,涉及12家商铺,投诉内容高度相似:称重时“暗箱操作”、用厚塑料袋充重量、虚报价格、雇佣“托儿”威胁游客。
隐藏的宰客链条
12月9日清晨,专案组兵分五路,对营口路海鲜市场及周边12家被投诉商铺展开突击检查。在“海味鲜”商铺,民警发现了猫腻:电子秤下方粘着一块磁铁,只要用脚踩一下柜台下的机关,磁铁就会吸住秤盘,使称重结果虚增30%;柜台底下还藏着一批厚度达0.3毫米的“黑心塑料袋”,每个空袋就重2两多。
老板李某见势不妙,试图销毁账本,被民警当场拦下。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回扣”“托儿费”等字样:“12月5日,导游带客,提成30%”“12月7日,‘张哥’帮忙镇场,50元”。李某交代,这些“张哥”是市场里的“托儿”,专在游客维权时围堵恐吓,每次“出场费”50到100元;而导游带客来消费,能拿到30%的提成。
顺着账本线索,民警在市场旁的出租屋里抓获了“托儿”头目张某。这个50多岁的本地男子,手下聚集了8名无业人员,每天在市场里游荡,哪家商铺有“麻烦”,一个电话就带人过去“镇场”,每月能从商户手里分到近万元。“我们和商户签了‘协议’,保他们‘安稳做生意’,他们按月给‘保护费’。”张某供述。
更令人震惊的是“黑中介”环节。民警在一家旅行社办公室查获了与10家海鲜商铺的合作协议:旅行社以“低价海鲜大餐”为噱头吸引游客,将其带到指定商铺消费,商铺按消费金额的30%返还回扣。“旺季时,光这一项,我们每月能多赚5万块。”旅行社负责人王某说。
全面整治与游客的放心
随着李某、张某、王某等核心人员落网,一个涉及“商户缺斤短两+托儿威胁+中介引流”的完整宰客链条被彻底揭开。专案组共抓获涉案人员43名,其中商铺老板12名、“托儿”18名、旅行社及中介人员13名,查扣作弊电子秤27台、黑心塑料袋3000余个,涉案金额达150余万元。
审讯中,李某的话道出了部分商户的心态:“游客都是一次性买卖,坑一次是一次,反正他们下次不一定来。”而张某则坦言:“开始只是帮朋友‘撑场面’,后来发现来钱快,就越陷越深了。”
案件侦破后,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对营口路海鲜市场进行全面整治:强制更换符合标准的电子秤,并加装摄像头实时监控;设立“公平秤监督岗”,由市场管理人员和民警轮流值守;对所有商铺实行“明码标价”公示,标注海鲜产地、单价、塑料袋重量等信息;建立“黑名单”制度,被投诉3次以上的商铺首接清退。
2024年春节,营口路海鲜市场迎来了整治后的第一个旅游旺季。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女士拿着购物小票,在公平秤前复称:“3斤虾,一点不差,塑料袋也是免费提供的薄款,终于能放心买了。”市场里,“海味鲜”等问题商铺己被替换成新商户,门口贴着“诚信经营示范店”的标牌,老板们忙着给顾客讲解海鲜的做法,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
诚信的价值
2024年6月,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审理。被告人李某等12名商铺老板因诈骗罪、强迫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三年不等,并处罚金;张某等“托儿”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两年;王某等中介人员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至西年。
案件判决后,青岛警方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开展“诚信市场”创建活动,从海鲜市场到农贸市场,从旅游景区到街边商铺,都掀起了“反宰客”热潮。“宰客看似赚了快钱,实则砸了城市的招牌。”食药环侦支队支队长刘杰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说,“青岛是旅游城市,诚信才是最好的名片。”
夏日的青岛,海风带着海鲜的咸鲜气息,营口路市场的广播里循环播放着:“请认准明码标价,主动索要凭证,遇纠纷及时拨打110……”游客们拎着新鲜的海货,和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充满了生活气息。这场历时半年的整治,不仅打掉了一个宰客团伙,更在商家和市民心中种下了“诚信”的种子——毕竟,真正的生意,靠的不是坑蒙拐骗,而是细水长流的信任。
专案组的民警们路过市场时,总会多看几眼那些崭新的电子秤和公示牌。他们知道,守护市场的公平,就是守护城市的温度,而这份守护,永远在路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74O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