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的傍晚,暮色刚漫过共生界,木屋前就挂起了灯笼——有表域的红纸灯笼,印着“福”字和缠枝莲;也有里域的萤光灯笼,透着淡淡的绿光,是小孙子和里域小伙伴一起做的,灯柄上还缠着双生草的藤蔓。
苏漾坐在廊下,手里捏着彩纸,教小姑娘做表域的“兔子灯”。竹篾扎的骨架己经搭好,就差贴上剪好的红纸。谢砚之蹲在旁边,帮着固定灯柄,用的是里域的细藤条,柔韧又结实。“你看这兔子耳朵,要剪得圆一点才好看。”苏漾握着小姑娘的手,慢慢剪出弧线,指尖划过彩纸的声响,混着远处市集的喧闹,格外有年味。
谢砚之看着妻孙的互动,嘴角噙着笑,目光落在院子里的灯笼上。那些灯笼顺着屋檐挂了一串,表域的红与里域的绿交相辉映,风吹过时,灯笼轻轻晃动,光影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图案,像极了当年双镜合一时,空中交织的光柱。“记得我们第一次过上元节,还是在修复镜脉之后,”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回忆的温软,“当时就在镜语石旁挂了两盏灯,哪像现在,满院子都是热闹。”
苏漾抬头看他,眼里闪着笑意:“那时候哪敢想,现在能这样安安稳稳地教孩子做灯。”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脚步声,知镜带着刚买的花灯和汤圆回来了。花灯是跨界市集上最时兴的“双镜灯”——一面印着表域的市井烟火,一面画着里域的竹林月色,转动起来,两面的图案就叠在了一起。“市集上可热闹了!”知镜笑着把花灯递给谢砚之,“里域的族人在唱古老的谣曲,表域的戏班在演《上元记》,还有人在镜语石旁摆了‘灯谜摊’,谜面都和双镜的故事有关呢。”
苏漾接过汤圆,转身进了厨房。锅里的水很快烧开,表域的黑芝麻汤圆和里域的蜜果汤圆一起下锅,浮起来时,汤水泛着甜香。小姑娘趴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小鼻子嗅个不停:“太奶奶,汤圆什么时候好呀?我想提着兔子灯去市集!”
“快啦,等吃完汤圆,咱们就去逛灯会。”苏漾笑着应道,盛出一碗汤圆,先给小姑娘递了一个,叮嘱道“小心烫”。谢砚之帮着把灯笼都点亮,廊下瞬间被暖光笼罩,兔子灯的影子投在地上,像只蹦跳的小兽,逗得小姑娘首笑。
吃完汤圆,一家人提着灯笼往跨界市集走。路上遇到不少邻居,有表域的夫妻带着孩子,也有里域的老人拄着拐杖,大家手里都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笑着互相道“上元安康”。市集里更是热闹,表域的糖画摊前围满了孩子,里域的手艺人在教大家编萤光草手环,灯谜摊前,有人正对着谜面琢磨:“‘两界相融,光影相随’,打一物——你说是不是双镜呀?”
苏漾和谢砚之牵着小姑娘,慢慢逛着。知镜带着小孙子去猜灯谜,远处传来里域的谣曲,调子空灵,混着表域戏班的唱腔,竟意外地和谐。谢砚之指着不远处的镜语石,那里挂满了灯笼,像一片灯的海洋,石旁还搭了个小台子,草婆婆正带着孩子们唱新编的《共生谣》:“表域月,里域风,双镜映夜空;你织锦,我耕田,岁岁乐融融……”
“你听,”苏漾靠在谢砚之肩上,声音轻轻的,“这就是最好的样子。”谢砚之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灯笼的暖光,变得格外踏实。灯笼的光影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周围每个人的笑脸上,像把岁月的温柔,都揉进了这上元夜的灯影里。
夜深时,一家人提着灯笼往回走。小姑娘趴在谢砚之肩上,己经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攥着没吃完的糖画。灯笼的光映着她的小脸,像盖了层暖纱。苏漾走在旁边,看着谢砚之小心翼翼的模样,又望向远处依旧亮着的灯海,突然觉得,双镜织音的故事,从来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情节,就藏在这上元夜的灯笼里,藏在一碗甜汤圆里,藏在孩子们唱的歌谣里——是两界共暖的寻常,是岁岁平安的欢喜,是时光里永远不散的,共生的温柔。
(http://www.220book.com/book/75N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