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一到,共生界就彻底浸在了盛夏的热浪里。木屋前的双生草长得比人还高,叶片在烈日下微微卷曲,却依旧透着倔强的绿意。田野里更是一片繁忙景象,表域的大型收割机轰鸣作响,里域的族人则弯腰弓背,用传统的镰刀收割着作物,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滴落在泥土里,瞬间被蒸发。
谢砚之一大早就换上了轻便的短打,准备去田里帮忙。他手里拿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镰刀,这是他年轻时在表域学农活时用的,后来又请里域的铁匠加固了刀身,用了几十年依旧锋利。“我去老林家的地里搭把手,中午就回来。”他对正在厨房忙活的苏漾说,顺手拿起桌上的草帽戴在头上。
苏漾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早点回来吃饭,我给你做了绿豆汤,冰镇着等你。”她看着谢砚之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又低头看了看锅里正在炖的鸡汤——里面放了里域的菌菇和表域的山药,是给辛苦劳作的人补身体的。
临近中午,太阳越发毒辣,空气里都带着一股灼热的气息。苏漾提着食盒和水壶,往田野走去。路上,她看到不少像谢砚之一样的志愿者,有表域的年轻人,也有里域的族人,大家都在田地里忙碌着,没有人抱怨天气的炎热。
“谢大哥,歇会儿喝口水!”老林看到谢砚之,笑着喊道。他是表域的老农户,这些年一首和里域的族人合作种地,两家的田地挨在一起,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谢砚之首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接过苏漾递来的绿豆汤一饮而尽,清凉的感觉瞬间驱散了不少疲惫。
“苏妹子也来了!”老林的媳妇走过来,手里拿着刚摘的黄瓜,“快尝尝,刚从地里拔的,新鲜!”苏漾接过黄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格外爽口。她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表域的机械和里域的人力相互配合,效率极高,原本要两天才能收完的麦子,一上午就收了大半。
“今年这收成,比去年还要好!”老林感慨道,“要不是有里域的好种子,还有表域的技术,我们哪能有这么好的日子过。”里域的族人首领也走了过来,笑着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双镜合璧,两界共生,才能有这样的丰收。”
中午时分,大家在田埂上搭起了临时的灶台,苏漾把带来的鸡汤热了,老林媳妇则煮了一大锅米饭,还有不少农户带来了自家做的咸菜和腊肉,摆了满满一桌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边聊着今年的收成和未来的打算,笑声、说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饭后,谢砚之又要去田里忙活,苏漾则留下来帮着收拾碗筷。她看着谢砚之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心里既心疼又骄傲。这个男人,为了守护双镜,为了这份安稳的日子,付出了太多太多。
傍晚时分,谢砚之终于回来了。他身上沾满了泥土和汗水,却带着满足的笑容:“老林家的麦子收完了,明天去帮里域的族人收。”苏漾赶紧打来热水,让他洗了个澡,又端上了早己做好的晚饭。
吃完饭,两人坐在廊下乘凉。晚风带着田野里的麦香吹过来,格外凉爽。谢砚之靠在藤椅上,手里拿着蒲扇,慢慢摇着,苏漾则坐在他身边,给他揉着酸痛的肩膀。“你说,等我们走不动了,这些田地还会这么丰收吗?”苏漾轻声问。
谢砚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依旧温暖:“会的,”他说,“只要还有人记得双镜的故事,记得两界共生的道理,这土地就永远不会贫瘠,日子就永远会这么好。”
远处的田野里,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停了,只剩下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双生草在晚风里轻轻摇曳,像是在为这忙碌而充实的一天伴奏。苏漾靠在谢砚之肩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踏实的暖意。
这便是双镜织音藏在芒种里的力量——是汗滴禾下的辛劳,是颗粒归仓的喜悦,是两界人民携手并肩,用双手编织出的金色希望,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最朴实也最珍贵的安稳。
(http://www.220book.com/book/75N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