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杜比剧院。水晶吊灯将整个大厅映照得如同白昼,空气里浮动着香槟的微醺与高级香水的馥郁气息。闪光灯如同永不停歇的银色潮汐,每一次明灭都精准捕捉着全球电影界最顶尖面孔的熠熠光辉。红毯之上,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各种语言的低语与笑声交织成一片属于名利场的独特嗡鸣。
凌浩坐在台下嘉宾区,一身剪裁精良的Tom Ford黑色礼服,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作为本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颁奖嘉宾,他此刻的心情并非单纯的兴奋,更多的是一种历经千帆后的平静与审视。指尖无意识地拂过西裤上那道锋利的折痕,他的目光掠过前方那些熟悉或陌生的背影——斯皮尔伯格花白的头发,汤姆·汉克斯沉稳的侧脸,妮可·基德曼瓷白的肌肤在灯光下仿佛发光…这些前世只能在银幕上仰望的身影,如今与他同处一室,平起平坐。镜头扫过他时,他唇角勾起恰到好处的弧度,沉稳而谦和,那是二十年风雨打磨出的、嵌入骨子里的从容。
然而,这从容之下,心湖深处却暗流涌动。二十年…时光的碎片在周遭的喧嚣中不受控制地翻涌、碰撞。记忆如同老旧的电影胶片,带着斑驳的划痕和噪点,一帧帧闪回:北京电影学院那扇掉漆的绿铁门,蓟门桥下烟熏火燎的麻辣烫摊子,和室友挤在狭小宿舍里用二手录像机拉片到天明的日夜;第一部独立电影拉到第一笔微薄投资时,与合伙人在胡同口小餐馆里激动得双手发抖,碰杯时廉价啤酒沫子溅出来的瞬间;柏林电影节初擒金熊,站在台上望着台下那片寂静的、闪烁着无数目光的银海,泪水汹涌而至却死死憋在眼眶里的酸涩;为了争取最终剪辑权与蛮横的投资方一次次拍桌争吵、彻夜不眠的疲惫;还有那些因资金链断裂、审查受阻、时机错失而最终无奈搁浅,只能在深夜里独自咀嚼、化为一声叹息的,关于更纯粹电影表达的梦想…
每一个片段都带着彼时的温度与气味,清晰得刺痛神经。这条从北电校园延伸到杜比剧院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诱惑,洒满了汗水和遗憾,耗尽了他最好的青春年华。他赢得了声誉、地位、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成就,但似乎也弄丢了最初那个只为一束光、一个故事而激动的自己。
司仪清晰而富有磁性的声音,通过昂贵的音响设备,清晰地念出了他的名字:“…接下来,有请著名导演,凌浩先生!”
掌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凌浩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思绪强行压下,起身。动作流畅地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的衣襟褶皱,他迎着无数道汇聚的、意味各异的目光——有欣赏,有羡慕,有审视,或许还有不易察觉的嫉妒——稳步走向那片光芒最盛之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二十年青春与热血凝结成的年轮之上,沉重而坚实。镭射灯光追随着他,将他笼罩在一片炫目的光晕之中。
就在他的指尖即将触碰到那尊冰凉的金色麦克风底座那一刹,一股毫无预兆的、撕裂般的剧痛猛地攫住了他的心脏!那感觉并非缓慢降临,而是如同被一柄无形的巨锤狠狠砸中胸腔,瞬间抽空了所有力气。视野里璀璨辉煌的灯光瞬间扭曲、坍缩成诡异而刺眼的光斑,震耳欲聋的声浪极速褪去,化为一种尖锐到刺破耳膜、占据一切感知的持续蜂鸣。他试图伸手抓住些什么维持平衡,手指却只在充斥着名利场浮华气息的空气里徒劳地划过,抓住的只是一把虚空。
‘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吗?’这最后一个念头如同投入深海的石子,甚至来不及泛起一丝涟漪,意识便被无边无际、冰冷彻骨的黑暗彻底吞噬,连带着那尚未宣之于口的获奖者名字,一同沉沦。杜比剧院的辉煌、奥斯卡的荣耀、未竟的梦想与前世的遗憾,所有的一切,都在那一刻,离他远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76B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