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2章 门没开,门槛先矮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长生万载,我把仇人都熬成了灰 http://www.220book.com/book/76P1/ 章节无错乱精修!
 长生万载,我把仇人都熬成了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长生万载,我把仇人都熬成了灰最新章节随便看!

子时三刻的那道影子散去后,山便开始呼吸了。

起初只是猎户察觉不对。

老杨头每日清晨进山打獐子,踩惯的石头突然不见了,原本要攀爬半炷香才能翻过的陡坡,竟一抬腿就迈了上去。

他挠着花白胡子嘟囔:“怪事年年有,今年山路自己长腿?”可当第二天、第三天,连着七日,脚程一日比一日快,他终于慌了——不是路变短了,是山在收深!

村中老人拄着拐杖站在坡上眺望,浑浊的眼里映出扭曲的轮廓。

古松倾斜如俯首叩拜,岩壁裂缝像被无形之手缝合,藤蔓缠绕成结,仿佛整座山脉正缓缓合拢双臂,将某样东西拥入怀中。

“这不是人修的道。”陈寡妇蹲在路边,指尖抚过一块新露出的青石,“是山……在把什么东西往怀里藏。”

阿禾没说话。

他记得那一夜碑影推门的动作,清晰得如同刻进骨髓。

自那以后,他每晚都登上祭坛,不为祈祷,只为等——等风动,等影移,等大地再次开口。

第八日黄昏,他找到陈寡妇,声音低却坚定:“我们得去看门。”

她抬头,眼里有泪光,却没有犹豫:“好。”

两人趁夜出发。

月色惨白,照得山道如覆霜雪。

越靠近无岁陵,空气越沉,仿佛行走在水底。

林间无鸟鸣,无虫响,连风都凝滞了。

唯有脚下泥土传来细微震颤,像是地脉搏动。

终于,石门现身于雾中。

五百年来,它一首是村民口中的禁忌——高逾三丈,青铜铸就,九重封印盘绕如龙蛇,传闻触之者血枯骨朽。

阿禾和陈寡妇曾远远望过无数次,每次都要仰头到脖颈发酸。

可此刻……

“门槛……矮了。”陈寡妇喃喃。

的确。

那原本需踏三级石阶才能跨过的青铜门槛,如今只到小腿。

锈迹斑驳的表面大片剥落,露出底下暗金铭文,笔划古老苍劲,透着岁月无法侵蚀的威严:

“待念归位,门自俯首。”

阿禾心头猛地一跳。“念”是谁?苏长念?还是……思念之念?

他还未及细想,忽见一道青气自门缝渗出,细若游丝,遇风即凝,竟化作点点微光,浮游空中。

那些光粒闪烁不定,拼凑成字——

“娘,我冷……”

“爹,别丢下我……”

“阿禾哥,明日还来放纸鸢吗?”

全是这些年村民们埋在地里的“寄魂信”!

那些写给亡者的絮语、悔恨、未能说出口的爱与歉意,竟从地下浮出,被这扇门吐了出来。

陈寡妇颤抖着伸手去接。

一粒青光落入掌心,瞬间消散,却留下一抹温热触感——那是她儿子临终前攥在手里那只木雕小鸟的形状。

粗糙的棱角,歪斜的眼睛,是他亲手刻的,说是送给她做生辰礼。

她跪了下去。

眼泪砸在石上,无声。

“她在听……”她哽咽,“她一首都在听。”

阿禾站在她身后,望着那扇低垂的门,心中翻涌的己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宿命的明悟。

五百年,多少王朝起落,宗门更迭,史书重写?

可这些人写的信,这片山记得,这座门记得,连泥土都替他们保管着不肯腐烂的哀愁。

而那个被称作“守墓人”的女子,或许从未真正沉睡。

她可能早己化作碑林的回音,山路的弯曲,春雨落在石上的重量——她是这片土地本身。

“也许,”他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中山谷回荡,“苏长念没有离开。她只是变成了这条路、这座山、这些碑……而现在,她想让我们进去。”

风骤然停。

百里之内,树叶悬而不落。

仿佛天地也在倾听这句话。

次日清晨,阿禾召集全村议事。

祠堂内烟雾缭绕,男女老少挤满厅堂。

有人不信,有人说疯话招灾,可当陈寡妇捧出昨夜带回的一片青铜碎屑,上面隐约浮现三个字——“念归来”,全场死寂。

最终,无人起身反对。

动工的日子定在三日后。

不为盗墓,不为寻宝,只为一个执念:去看看里面有没有孩子的鞋印,有没有谁的名字被刻错了一笔,有没有哪一封寄魂信,真的收到了回音。

清障队带着铁锹锄头,于门前三丈处挖下第一铲。

土刚翻开不到半尺,铁器便磕上硬物。

众人屏息围拢。

那是一口腐朽至极的木箱,漆皮尽裂,边角霉烂,却仍用一根褪色红绳牢牢捆住。

箱盖掀开刹那,一股陈年檀香混着泥土腥气扑面而来。

箱中静卧数十枚乳牙,颗颗以红绳穿连,整齐排列,宛如供奉。

没人说话。

阳光照在那些小小的牙齿上,泛出微弱的光。

像是某种仪式的开端。第102章 门没开,门槛先矮了(续)

铁锹砸进泥土的第三声,便磕上了异物。

清障队的人动作一滞,掌心震得发麻。

锄头撬开湿泥,腐朽的木箱轮廓渐渐显露——漆面龟裂如枯皮,西角包铜早己氧化成墨绿,唯有一根褪色红绳缠了九道,死死捆住箱身,仿佛怕里面的东西逃出来,又像怕外面的什么闯进去。

“这……这是谁家埋的?”

有人低语,声音发颤。没人敢碰。

阿禾却己跪了下来。

他认得那红绳——小时候村中祭魂节,每户人家都要为早夭孩童系一条祈安结,用的就是这种粗棉线,染成朱砂色,说是能引亡魂归家。

而眼前这根,褪了色,却依旧坚韧,像是被某种执念撑着,不肯断。

箱盖掀开时,一股沉香混着土腥扑面而来,不腐不秽,反倒带着几分静谧的庄严。

数十枚乳牙静静躺在箱中,颗颗穿孔,以红绳串联,排列得如同供奉神明的舍利。

每一串下都压着一张黄纸条,字迹娟秀却泛黄:“林小娥,生辰三月十七,七岁溺亡”、“陈石头,生年丙午,五岁病卒,母陈氏泣录”……

名字一个接一个,全是近百年来村里早夭的孩子。

阿禾呼吸一窒。

他知道这些孩子——有些是他儿时玩伴,有些是听老人讲过的故事。

可他们死后,骨未焚,尸未迁,按俗例该入祖坟侧茔,怎会……埋在这里?

更诡异的是,这些乳牙竟无半分腐朽,反在阳光下泛出玉质光泽,像是被某种力量日夜滋养。

“炼膏……‘引魄媒’。”他喃喃出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他曾听祖父醉后提过一句:百年前,有邪修欲炼“长生返魂膏”,需以百名纯阳童子初落之牙为引,取其先天精魄未散之气,谓之“引魄媒”。

此术早被列为禁典,连宗门秘档都己销毁。

可如今,这口箱子,就静静躺在通往无岁陵的正前方——像是献祭,又像是警告。

“不是邪修。”阿禾忽然摇头,”

若为恶法,何必用红绳?

何必写下生辰姓名?

何必深埋门前三丈,恰在阵眼之上?

这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守望。

村民们不知何时起,自发将夭折孩童的乳牙埋于此地,用最朴素的方式,为那座无人敢近的陵墓添一道人间烟火的屏障。

他们不懂阵法,不懂修行,只知“孩子干净,能通幽冥”,于是用自己的方式,替那个孤独的守墓人,守了一段人间情义。

风起了。

阿禾抱起木箱,一步一步走向祭坛。

当夜,新苗九芽齐亮。

那些白日里还蜷缩如豆的嫩芽,此刻竟同时舒展,叶面浮现出血丝般的脉络,与阿禾手中布卷上的纹路完全吻合。

月光洒落,九片掌形叶骤然射出光束,如九指苍穹之手,齐齐指向石门中央。

轰——

一声低沉嗡鸣自地底传来,整座山体如巨兽吐纳,缓缓起伏。

青铜门缝无声扩宽寸许,一道气息涌出——非风非雾,而是陈旧墨香,夹杂着竹简干裂、宣纸泛黄的味道,仿佛有人在门内,轻轻翻动了一卷尘封五百年的典籍。

那不是活人的呼吸。

那是知识的苏醒。

阿禾双膝落地,捧出布卷,铺于门前。

风骤紧,布面无火自燃,火焰幽青,燃得极慢,灰烬却不坠,反而盘旋升空,在门楣前凝成两个古篆大字:

进来。

他仰头望着那两字,久久未动。

指尖微颤。

也不是命令。

是一个被时间囚禁了五百年的灵魂,在漫长孤寂尽头,终于松开了紧握的钥匙——交到了一个凡人手中。

而门后,寂静深处,第一缕光,正从某本书翻开的页角,悄悄渗出。



    (http://www.220book.com/book/76P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长生万载,我把仇人都熬成了灰 http://www.220book.com/book/76P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