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观西年九月(1110年9月),秋意渐浓,中原大地的反抗之火却愈发炽烈。这个月,三股义军势力迎来重要发展:王君可投奔太行山,让大魔国马军五虎将阵容初成;孙安、广惠投奔梁山,途经孟州时斩杀十字坡孙二娘夫妇,为梁山注入强悍战力并完善军法体系;顾大嫂、孙立等八位好汉齐聚登云山,竖起新的抗宋旗帜。三股力量各有侧重,共同推动着北宋末年的义军格局向“多强并立、相互呼应”演进,9月也因此成为乱世中各方势力加速整合的关键节点。
王君可归太行:五虎将初成与大魔国马军的飞跃
1110年9月上旬,一位手持青龙偃月刀、面如重枣的红脸大汉,骑着一匹白马,带着百余名家将抵达太行山苍岩山。此人正是“美髯公”王君可,以刀法精湛、重情重义闻名河北。他的到来,让大魔国“马军五虎将”的名号初现雏形,也让这支以骑兵见长的义军,真正具备了与官军正面抗衡的实力。
王君可的忠义路与投效因由
王君可出身洛州(今河北永年)将门,祖上曾是五代时期的名将,家传的“青龙偃月刀”技法出神入化,因其形象酷似关公,江湖人称“小关公”。他为人极重忠义,虽家道中落,却始终坚守“不欺弱小、不附权贵”的原则。
- 与官府的决裂:1108年,洛州知府为讨好高俅,强征百姓修建“望仙楼”,王君可因出面劝阻,被诬为“勾结盗匪”,险些入狱。幸得百姓掩护,他才带着家眷与亲信逃出,在太行山外围的黑风寨暂居,靠劫富济贫为生。他立下规矩:“只劫贪官污吏,分文不取百姓财物”,黑风寨因此名声颇佳,周边百姓多有归附。
- 与秦琼的旧谊:王君可与秦琼是总角之交,早年曾一同在河北游历,结下深厚情谊。1110年8月,他听闻“秦琼在太行山辅佐程咬金建立大魔国,魏征为相,单雄信为将”,心中一动:“咬金兄豪爽,魏先生仁德,叔宝兄勇武,此等去处,正是我等义士的归宿。” 恰逢黑风寨遭洛州官军围剿,他便决定带着弟兄投奔太行山。
9月5日,王君可抵达苍岩山,程咬金、魏征、秦琼等人亲自出寨迎接。秦琼见他到来,上前紧握其手:“贤弟能来,愚兄如虎添翼!” 王君可笑道:“叔宝兄在此,君可岂敢不来?愿为大魔国效犬马之劳!”
五虎将雏形与马军实力跃升
王君可的加盟,让大魔国的马军实力实现质的飞跃,也让“五虎将”的框架初步形成:
- 职位与分工:魏征与程咬金商议后,任命王君可为“马军五虎将”之一,与单雄信同掌骑兵。两人风格互补:单雄信勇猛善战,擅长正面冲锋;王君可沉稳持重,精于阵法调度。魏征赞道:“单将军如烈火,王将军似磐石,二者相佐,马军无忧矣!” 9月中旬,一支千人官军来犯,王君可与单雄信兵分两路,单雄信率骑军正面冲击,王君可则带另一路绕至官军后方,前后夹击,大破官军,缴获战马三百余匹,大魔国马军规模由此扩展至八百人。
- 战术体系的完善:王君可参照家传兵书,结合太行山地形,创造出“山地骑兵阵法”:遇开阔地则用“锋矢阵”突破,遇狭窄谷道则变“长蛇阵”推进,遇敌军埋伏则布“圆阵”防御。他亲自传授刀法与阵法,仅半月便让大魔国马军的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升。秦琼观战后叹道:“有王贤弟在,我大魔国马军,足以纵横河北!”
- 江湖声望的提升:王君可“小关公”的名声,让许多敬仰忠义的江湖好汉纷纷来投。9月下旬,河北“双刀将”孟康、“金枪将”徐宁(此时尚未归梁山)的师弟张威,都带着队伍投奔太行山,大魔国兵力由此突破六千,控制区域扩展至太行山东西两侧的七州之地,成为北方义军无可争议的核心。
程咬金在聚义厅设宴款待王君可,酒过三巡,他举杯道:“王兄弟来得正好!俺这大魔国,就缺你这般又忠又勇的好汉!从今往后,你与单二哥、叔宝兄,便是俺的左膀右臂!” 王君可起身回敬:“程王、魏先生放心,君可定以这口刀,护得大魔国周全,护得百姓安宁!”
孙安、广惠投梁山:步军添猛将与军法立规矩
1110年9月中旬,梁山迎来两位特殊的投奔者——“屠龙手”孙安与“花和尚”广惠(非鲁智深)。两人途经孟州时,因不满十字坡孙二娘、张青夫妇“劫杀路人、做人肉包子”的恶行,将其斩杀,为民除害,随后带着三百余弟兄投奔梁山。孙安的勇猛与广惠的严明,让梁山步军实力大增,军法体系也得以完善。
孙安、广惠的来路与除害之举
孙安出身京兆府(今陕西西安),曾是府军都头,因得罪上司被贬,后流落江湖,以武艺高强、为人正首闻名,善使两口镔铁剑,有“屠龙手”之称。广惠本是东京大相国寺的僧人,因看不惯寺内僧人勾结官府,打杀了恶僧,逃出东京,后在河北收徒讲学,以严明法纪、公正不阿著称。
- 十字坡的相遇与除害:1110年9月,孙安与广惠在孟州相遇,两人志同道合,决定一同投奔梁山。途经十字坡时,听闻孙二娘、张青夫妇在此开店,表面卖酒,实则杀害过路客商,将人肉做包子,江湖人称“黑店”。两人本想绕行,却见一对父女被孙二娘诱骗进店,即将遇害。孙安怒不可遏:“此等丧尽天良之辈,留之何用!” 当即与广惠冲入店中,孙安以双剑斩杀张青,广惠用禅杖打死孙二娘,救出被掳百姓,一把火烧了十字坡黑店。百姓闻讯,无不拍手称快,称他们“为民除害,功德无量”。
- 投梁山的决心:除害后,孙安与广惠带着被救百姓的感激与三百余愿意追随的义士,继续东行。9月15日,抵达梁山泊。曹洪听闻他们斩杀孙二娘夫妇的义举,喜道:“两位先生既勇且仁,梁山得之,幸甚!”
梁山的实力补强与体系完善
孙安与广惠的加盟,让梁山的步军与军法体系得到显著提升:
- 步军的强化:曹洪任命孙安为步军统领,与袁朗、任原同掌步军。孙安武艺高强,尤擅团队作战,他将府军的训练方法融入步军,制定“攻防结合”的训练计划:每日清晨练体能,午后练刀法、剑法,傍晚练阵法。在他的指导下,梁山步军战斗力大增,袁朗赞道:“孙将军的法子,让弟兄们既敢打,又会打!” 9月下旬,济州官军派五百人偷袭梁山,孙安率步军设伏,以“诱敌深入、合围聚歼”之法,斩杀官军二百余人,缴获大量兵器。
- 军法的完善:广惠被任命为军法司统领,负责制定与执行军法。他参照军中规矩与江湖道义,制定“梁山十戒”:“不杀平民、不奸妇女、不贪财物、不违军令、不泄军情、不欺弱小、不内讧、不背主、不酗酒误事、不滥杀降卒”,违者轻则杖责,重则斩首。广惠执法严明,哪怕是老资格的宋万、杜迁,违反军纪也照罚不误,梁山上下纪律为之一肃。曹洪叹道:“有广惠大师在,梁山便有了规矩,才能成大事!”
- 声望的提升:斩杀孙二娘夫妇的义举与广惠严明军法的举措,让梁山“替天行道”的名声更加响亮。9月月底,沂州的“九尾龟”陶宗旺、海州的“天目将”彭玘(此时尚未归朝廷)都派人联络梁山,表达归附之意,梁山势力由此扩展至京东、淮南交界地区,兵力突破西千人。
顾大嫂等八人聚登云山:登州好汉的集结与新旗的竖起
1110年9月下旬,登州(今山东蓬莱)的八位好汉——顾大嫂、孙立、孙新、乐和、解珍、解宝、邹渊、邹润,因不满官府压迫,在登云山竖起抗宋旗帜,形成一支新的义军力量。这八人中有猎户、有军官、有酒店老板,各有所长,他们的集结,让山东半岛的反抗势力增添了新的活力。
八人的渊源与举事因由
这八位好汉本是登州的乡邻或亲友,因一场冤案走到一起:
- 解珍、解宝的冤屈:解珍、解宝兄弟是登州著名猎户,1110年9月,登州知府的小舅子强占民田,打死佃农,反诬是解珍、解宝所为,将二人打入死牢,准备秋后问斩。
- 众人的营救:顾大嫂(孙新之妻)与孙新在登州开酒店,听闻此事,与丈夫商议营救。孙新找到哥哥孙立(登州兵马提辖),孙立虽为军官,却看不惯官府黑暗,决定弃官救人。乐和(孙立妻弟,狱中小牢子)负责内应,邹渊、邹润(登州地主,与解家交好)则召集庄丁相助。9月25日,八人里应外合,劫狱救出解珍、解宝,杀了知府小舅子,带着家眷与庄丁,逃往登州城外的登云山。
登云山的立足与特点
八人在登云山竖起“登州义军”的旗帜,公推孙立为头领,顾大嫂管后勤,乐和掌情报,解珍、解宝负责侦查,邹渊、邹润管钱粮,孙新协助孙立调度。这支义军有三个特点:
- 乡土气息浓厚:弟兄多是登州本地人,熟悉地形,与周边百姓关系密切,便于隐蔽与补给。
- 分工精细:八人各有所长,配合默契,如乐和精通音律,能模仿各种声音,常扮作货郎打探情报;解珍、解宝善攀岩,能在悬崖峭壁上行走,负责侦查与奇袭。
- 行事低调:初期以自保为主,不主动招惹官军,只在登州周边活动,劫富济贫,渐得民心。
至9月底,登云山义军己聚集五百余人,成为山东半岛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9月的乱世格局:三足鼎立与暗流涌动
1110年9月,太行山、梁山、登云山三股义军齐头并进,形成“北有大魔国,东有梁山泊,东莱有登云山”的格局。这三股力量虽规模不同、风格各异,却共同构成了反抗北宋官府的重要支柱。
三股势力的互补与呼应
- 大魔国(太行山)以“规模大、马军强”为优势,是北方义军的核心,能牵制河北官军;
- 梁山以“体系全、水陆协防”见长,控制京东水网,可袭扰朝廷漕运;
- 登云山虽规模较小,却地处山东半岛,能威胁登州、莱州等沿海地区,形成策应。
三股势力虽未正式联盟,却通过江湖渠道互通情报。如梁山将济州官军动向告知太行山,太行山则将河北粮草运输路线通报梁山,形成默契。
9月的风,吹过太行山的旌旗、梁山泊的水寨、登云山的密林。无论是王君可的青龙刀、孙安的双剑,还是孙立的长枪,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北宋王朝的统治,己在这些义士的反抗中摇摇欲坠。而1110年的9月,不过是这场乱世风暴中,又一个波澜壮阔的篇章。
回望这个月,江湖人记住了王君可的忠义、孙安与广惠的除害,也记住了登州八好汉的抱团举事。这些故事,如同散落的星火,正渐渐汇聚成燎原之势,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梁山好汉123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77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