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章 三战终破坚城,二龙初震青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空穿梭各大阵营归位:大宋义军 http://www.220book.com/book/777D/ 章节无错乱精修!
 

北宋政和元年三月(1111年3月),春意渐浓,却挡不住中原战场的硝烟。这个月,太行山迎来“义薄云天”的张公瑾,大魔国乘势拿下大名府内城,终结第三阶段战事;梁山迎来“丑郡马”宣赞,与太行合力攻破大名府,完成既定目标;登云山迎来“轰天雷”凌振,以火炮之威夺取沧州内城,第三阶段大胜;二龙山迎来“小李广”花荣,首战青州告捷,声威初显。西方义军连下三城,让宋廷的统治根基摇摇欲坠,乱世的天平己明显向反抗力量倾斜。

张公瑾归太行与大魔国攻破大名府内城

1111年3月上旬,一位手持长枪、面容沉稳的将领,带着三百余名忠义之士抵达太行山。此人便是以“沉稳持重、善守能攻”闻名的张公瑾,江湖人称“守阵枪”。他的到来,让大魔国的防御体系更趋完善,也为大名府第三阶段的决战提供了关键支撑。

张公瑾的投效与决战部署

张公瑾出身魏州(今河北大名)将门,原是大名府守城校尉,因不满知府搜刮百姓,多次进言被斥,最终愤而辞官。听闻“大魔国兴兵大名府,秋毫无犯”,便暗中联络军中忠义之士,待时机成熟投奔太行。

- 雪中送炭的情报:3月5日,张公瑾抵达太行山,向程咬金与谢映登献上“大名府内城布防图”,详述守军兵力分布与粮草储备:“内城守军仅剩五千,粮草不足三日,西门内城守将是我旧部,可策反为内应。” 谢映登抚掌道:“公瑾来得正是时候,此图可省我军多少伤亡!” 当即任命张公瑾为“步军统领”,协助史大奈筹划攻城。

- 第三阶段目标:经与梁山联络,双方约定3月10日同时强攻内城——大魔国主攻西门,梁山主攻东门,以“里应外合+声东击西”破城。张公瑾主动请缨:“末将愿率旧部潜入西门,待大军攻城时打开城门!”

3月8日,大魔国集结七千兵马,程咬金坐镇中军,秦琼、单雄信为先锋,张公瑾率死士提前潜入大名府。

内应外合:三日破城,威名远播

3月10日拂晓,大名府之战第三阶段决战打响:

- 西门奇袭:张公瑾按计划联络旧部,趁守军换岗时斩杀门官,打开西门。秦琼率马军如潮水般涌入,与张公瑾的死士会合,一路冲杀至知府衙门;史大奈的步军则沿街肃清残敌,铁棒挥舞处,守军无人敢挡。

- 东门呼应:梁山林冲、关胜率军猛攻东门,与大魔国形成夹击。守军腹背受敌,阵型大乱,不少士兵见大势己去,纷纷弃械投降。

- 知府授首:大名府知府见城破,欲从密道逃亡,被单雄信追上,一槊挑于马下。至当日午时,内城完全被义军控制,此战共斩杀官军三千余人,俘虏两千,缴获粮草、兵器无数。

进城后,魏征当即下令“严禁扰民”,张公瑾则带着士兵安抚百姓,打开粮仓分粮。百姓见义军纪律严明,纷纷焚香迎接,大魔国威名传遍河北。程咬金在知府衙门大笑:“这大名府,终究是咱们的了!”

宣赞归梁山与梁山协同破城

3月中旬,梁山迎来“丑郡马”宣赞。这位曾为郡主驸马的将领,虽容貌丑陋,却智勇双全,善使钢刀与飞石,其到来让梁山的攻坚能力再添助力,顺利完成大名府第三阶段作战。

宣赞的投奔与协同作战

宣赞原是东京兵马保义使,因得罪高俅被贬至大名府,任兵马都监。他素来敬佩关胜为人,听闻其投奔梁山,又不满朝廷腐败,便在梁山攻城时按兵不动,城破后率部归附。

- 投名状显忠勇:3月12日,宣赞拜见曹洪,献上“大名府残余官军分布图”,并自请率军清剿城外溃兵。他单骑冲阵,钢刀翻飞,斩杀溃兵头领三人,飞石打伤五人,一战立威,众好汉无不叹服。萧嘉穗任命其为“马军统领”,协助关胜料理战后事宜。

- 肃清残敌:宣赞熟悉官军习性,建议“趁胜追击,扫清周边据点”。3月15日,他与郝思文率三千兵马,连破大名府周边五座营寨,歼敌千余,彻底巩固了战果。

战后,梁山与大魔国在大名府会师,曹洪与程咬金约定“分守东西城,共护百姓”,义军协同作战的默契愈发深厚。

凌振归登云山与登云山夺取沧州内城

3月下旬,登云山迎来“轰天雷”凌振。这位北宋第一火炮专家,善造“子母炮”“风火炮”,其到来让登云山拥有了“攻城利器”,沧州之战第三阶段一举破城。

凌振的投效与火炮显威

凌振原是东京甲仗库副使,因不愿为高俅造炮镇压义军,被诬“通匪”,逃亡途中听闻“登云山招贤”,便首奔而去。

- 火炮破城之计:3月20日,凌振抵达登云山,孙立、柴进亲自迎接。见沧州内城久攻不下,凌振当即请命:“给我三日,造十门风火炮,定能轰开城门!” 柴进全力支持,提供硫磺、硝石等材料,凌振率工匠日夜赶工,三日后果然造出火炮。

- 第三阶段决战:3月25日,登云山以凌振的火炮轰击沧州内城。只听“轰”的巨响,南门城楼被炸塌,守军吓得魂飞魄散。呼延灼率马军趁机冲锋,孙立率步军跟进,不到半日便攻破内城,沧州知府自杀身亡。

此战,火炮的威力让义军与官军都大为震动,登云山声威远播,山东官军闻“凌振炮”而色变。

花荣归二龙山与二龙山首攻青州

3月中旬,二龙山迎来“小李广”花荣。这位神箭手的加盟,让二龙山如虎添翼,随即发起青州之战第一阶段,初战告捷。

花荣的投奔与箭定青州外围

花荣自1110年10月斩杀孔明后,辗转江湖,听闻“鲁智深在二龙山聚义”,便前往投奔。3月15日,他抵达二龙山,鲁智深、杨志大喜过望。

- 首战显威:青州知府派两千官军围剿二龙山,花荣请命迎敌。阵前,他一箭射落官军帅旗,再一箭射穿主将盔缨,官军大乱。鲁智深、杨志率军冲杀,歼敌千余,缴获战马百匹,青州之战第一阶段大胜。

- 占据外围:花荣建议“先取青州外围据点,再图主城”。3月20日,他与杨志率五百兵马,连破青州城外三座哨卡,控制了进山要道,为后续作战奠定基础。

二龙山经此一战,声威渐起,周边好汉纷纷来投,势力扩展至千人。

3月的义军格局:连城告破,天下震动

1111年3月,大魔国破大名府、梁山协同建功、登云山取沧州、二龙山震青州,西股义军连下三城,打破了“官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个月,火炮的轰鸣、神箭的呼啸、铁骑的奔腾,共同奏响了宋廷的丧钟。

连锁反应与民心所向

- 大名府、沧州的失守,让河北、山东的官仓粮道被义军切断,宋廷财政愈发困难;

- 凌振的火炮、花荣的神箭,成为义军“神兵助战”的象征,民间归附者日众;

- 西股义军虽未结盟,却形成“北有太行、东有梁山、东莱有登云、青州有二龙”的格局,官军疲于奔命。

3月的春风,吹来了花开,也吹来了反抗的热潮。当大魔国的旗帜插上大名府城楼,当登云山的火炮轰开沧州城门,当二龙山的箭羽射落青州帅旗,天下人都明白:这个腐朽的王朝,己走到了尽头。

回望这个月,江湖人记住了张公瑾的内应、宣赞的勇、凌振的炮、花荣的箭,更记住了义军连破坚城的壮举。这些故事,如同燎原的星火,终将烧遍中原,迎来一个新的天地。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时空穿梭各大阵营归位:大宋义军

    (http://www.220book.com/book/777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空穿梭各大阵营归位:大宋义军 http://www.220book.com/book/777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