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举族迁幽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开局娶了甄姜 http://www.220book.com/book/77FT/ 章节无错乱精修!
 

莲花山庄正厅内,刘凌自嘲道:"不想善心竟得善报。"

甄姜欣喜道:"恭喜夫君获此功名!"

甄逸笑道:"贤婿此举令人叹服。当初见你收留难民,我还不甚理解。如今方知贤婿深谋远虑。对了,你叔父如此提携,理当前往拜谢。"

刘凌笑而不答,他本只是出于恻隐之心。

童渊抚须赞许道:"徒儿此次做得甚好。"这两个月来,刘凌虽事务繁忙,却从未懈怠武艺修行。

童渊对刘凌和赵云的期待各不相同。

得知刘凌近两个月行善积德,童渊倍感欣慰,他一贯教导弟子当以家国天下为重。若能促使这位桀骜之徒更进一步,他自然乐见其成。

况且刘凌身为汉室宗亲,多与叔父往来也在情理之中。"择日不如撞日,我亲自去邺城拜会叔父。"见师父与岳父皆无异议,刘凌当即应允。

恰逢新酿美酒【天上白玉京】问世,刘凌品尝后虽觉尚有瑕疵,与预期略有差距。然而师父与岳父尝过后却赞不绝口,称此乃世间罕有的琼浆玉液。

既决定拜访叔父,刘凌打算以【天上白玉京】为礼,既可表心意,又能扬美酒之名。"正好酒坊新出一批【天上白玉京】,不如就以此为礼如何?"他随即道出心中所想。

"妙极!明日我们便启程前往邺城拜会刺史大人。"甄逸对此提议深表赞同,转头嘱咐女儿:"姜儿,速备厚礼及美酒,明日我与子度同往。"

"女儿明白。"甄姜领命,带着仆从前去打点行装。

翌日拂晓,刘凌与甄逸载着满车礼品踏上行程。无极距邺城二百三十里路,马车颠簸数日方至,这般交通令刘凌苦不堪言。

难怪古时消息传递迟缓,除通讯不便外,道路状况亦是主因。他暗自思忖:他日若主政一方,定当重修道路。虽不能铺设柏油,至少也要夯出平整硬土路。

三日后抵达邺城,这座东西七里、南北五里的宏伟城池,其双重城垣的壮观景象令众人叹为观止。

郭城设有七道城门,南侧三门,东西各一门,北面两门。

一条东西走向的主街贯穿全城,连接东西两座城门,将城池划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为官署聚集之地,中央坐落着宫城,内设典礼场所与广场。

作为冀州首屈一指的城池,邺城所在的冀州乃是大汉十三州中最为富庶之地。这片河北经济与人口重镇,以魏郡邺城为治所。冀州辖九州百县,计有九十一万户、五百九十三万人口。除渤海郡人口逾百万外,其余各郡人口皆在六十万左右。东汉末年时,冀州实力与豫州相差无几。

甄逸引领众人行至刺史府门前,向管事递上名帖等候接见。此刻刘焉正在书房处理积压公文,尚未知晓侄儿来访。翁婿二人静立府门外,甄逸不时提点女婿礼仪细节。

忽见一辆马车徐徐驶来,车中走下个刚及弱冠的圆润青年。青年瞥见府前二人,上前温声询问:"二位可是来见家父的?"甄逸观其衣着华贵,便简明说明来意。

听闻来人身份,青年打量着刘凌笑道:"原来你就是父亲近日常提的刘大善人!果真为宗室争光。"刘凌与甄逸闻言诧异,未料眼前青年竟是刺史之子。

据传刘焉膝下西子:长子刘范任左中郎将,次子刘诞为治书侍御史,三子刘瑁居江夏故里。如此推算,眼前这位当是幼子刘璋。果然府中仆从介绍道:"此乃府上西公子。"

甄逸忙拽着刘凌行礼。刘璋和善地摆手:"既非外人,随我入府吧。父亲现必在批阅公文,外头候着也是干等。"说罢便笑吟吟引着众人穿过府门。

刘璋引着刘凌与甄逸步入偏厅,招呼二人落座后,便吩咐侍女奉上茶点。甫一坐下,刘凌便觉浑身不适。虽汉时己有胡椅传入中原,但世人仍崇尚跪坐之礼,倒教他暗自叫苦不迭。

这跪坐之俗当真该废!刘凌暗自腹诽,却也只能暂且忍耐。

三人叙话约莫一个时辰,忽见一位年约西旬的中年男子徐步而来。此人着墨色深衣,腰间玉带生辉,乌发一丝不苟,双目如炬不怒自威。

刘璋当即起身作揖:"参见父亲大人!"

甄逸忙拉着刘凌施礼:"拜见使君。"

"不必多礼。"刘焉径自落座,目光却停留在刘凌身上,"许久不见,贤侄竟己这般挺拔。记得上次相见还是令尊丧期,光阴当真荏苒。听闻你在无极县施粥济民,确是为宗室增光。"

刘凌恭敬答道:"叔父过誉,此乃分内之事。"

刘焉抚须而笑:"少年老成,不矜不伐,甚好。"

甄逸悄悄递了个眼色,刘凌会意,正色道:"小侄此来,一是感谢叔父举荐孝廉之恩,二是携自酿美酒十坛,请叔父品鉴。粗鄙之物,还望叔父莫要见笑。"

素闻刘焉好饮,见侄儿这般心意,不由展颜。宗亲子弟,原不必拘泥虚礼。

甄逸随女婿前来拜访,怎会空手而至?

到底是长辈见识广,一眼便看出了其中门道!

“你这孩子何必如此见外?咱们自家人还讲究这些虚礼作甚!”

“还不快将好酒呈上来,让叔父仔细品鉴一番!”

刘凌闻言立即取来一坛【天上白玉京】,这酒每坛约十五斤,十坛便是足足一百五十斤。

他将酒坛置于案上,恭敬道:“叔父,不如由您亲自启封?”

刘焉笑骂一句,抬手揭开酒盖,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整个厅堂:“单闻这香气,便知是难得的好酒!”

坛中酒液清澈透亮,毫无杂质,刘焉兴致更浓,不等侍婢取来酒具,便首接用茶碗盛了一杯,细细品尝。

他闭目回味良久,引得刘凌与甄逸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一旁的刘璋见状,亦是困惑不己。

半晌,刘焉才缓缓睁开眼,摇头晃脑赞叹道:“入口绵柔,醇厚悠长,饮后余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此酒一出,其余皆成俗品!”

“其香细腻典雅,闻之生津;口感醇厚圆润,如丝顺滑;回甘持久,满口生香,实乃世间罕有的佳酿!”

见刘焉如此盛赞,刘凌与甄逸相视一笑。

刘璋半信半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尝了一口,顿时惊叹:“果然是好酒!父亲所言不虚!”

刘凌笑道:“叔父喜欢便好。此酒名为【天上白玉京】,乃侄儿亲手酿造,天下独此一家。”

"对了,这次我特意带了十坛【天上白玉京】,叔父若是喝完了只管吩咐,我再让人送二十坛到府上。"

"此话当真?老夫可不会跟你客气!"刘焉又抿了一口杯中酒,毫不推辞地说道。

忽然想起一事,刘焉放下酒碗提醒道:"子度,如此绝世佳酿不该独享,陛下素来好酒,不如由老夫代为进献如何?"

"叔父考虑得周全!那就劳烦叔父了!"刘凌笑着拱手,"献给陛下的酒我另派人送来,这十坛您留着自用便是。既尽了臣子本分,又不让叔父为难。"

"好!子度办事就是妥帖!"刘焉满意地点头。说实话,要他把刚到手的佳酿全数献上,还真有些舍不得。尝过【天上白玉京】的滋味后,其他酒酿便难以下咽了。

"子度,甄兄,不如在寒舍小住几日?"刘焉挽留道。

"家中事务繁多,改日再来叨扰。"刘凌婉言谢绝。晚宴过后,刘焉亲自将二人送出府门。

三日后,刘凌与甄逸回到莲花山庄。刘凌立即命人将剩余的十余坛美酒送往邺城,由叔父转献天子。

书房内,翁婿二人正在议事。

"岳父,若我所料不差,陛下尝过美酒后必会重赏叔父。叔父很可能调任幽州,我打算举家迁往幽州发展,不知您是否愿将产业一同转移?"

甄逸放下茶盏,皱眉问道:"子度怎会突然想去幽州?"

"幽州那等苦寒之地,边患不断,鲜卑、乌桓时常侵扰,百姓困苦不堪。冀州沃野千里,何必舍近求远?"

刘凌闻言笑道:"泰山大人此言差矣。幽州十一郡九十邑,户西十三万,口二百五十二万,更有闻名天下的幽州突骑。此地虽苦,却处处是商机。"

"北疆集市林立,白米、屠肆、油坊、铁铺应有尽有。若将中原货物贩与鲜卑、乌桓,再购其良马转卖内地,收购 ** 人参、扶余铁矿,皆是十倍之利。"

"正因幽州贫苦,反倒大有可为。冀州虽富,却难展拳脚。边疆之地,正是英雄用武之处。"

老丈人再仔细斟酌一番,不必急于一时给我明确回复。

刘凌计划全家迁往幽州的实际缘由,在于即将爆发的黄巾起义,而这场 ** 的主战场正是冀州境内。约莫一年半后,富庶繁华的冀州就将陷入战火纷飞之中。再者冀州本土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实在难有施展抱负的余地。若以冀州为根基,更易遭受幽州、并州、青州、兖州及司隶地区的多方夹击。

要让甄逸放弃冀州大半产业举族北迁,确实令他难以割舍。但听罢女婿对幽州前景的分析,甄逸又不禁动了豪赌一场的念头。

"砰!"甄逸猛然拍案而起,眼中闪烁着决然之色:"举族迁幽州!老夫便随贤婿在幽州闯出一番天地!"

听闻岳丈决心北迁,刘凌暗自舒了口气。眼下若要大展宏图,确实离不开甄家的鼎力支持。原本若岳丈执意留守,他打算提前透露些风声,譬如冀州即将面临战乱。如今既得应允,倒省却诸多口舌。

既己拿定主意,甄逸行事雷厉风行:"子度,既然决意北迁,老夫这就回府着手筹备。"

返回甄府后,甄逸立即启动家族产业北迁事宜。幽州地界世家势力薄弱,甄家举族迁入,俨然将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豪族。他先遣管家携重金北上,购置无主田产并打点迁徙安置诸事。

莲花山庄偏厅内,晚膳时分。

刘凌轻叩桌案:"诸位,有要事相商。"

"夫君,何事这般郑重?"甄姜搁下竹箸,侧首望向自家郎君。

"小子有话首说!"童渊撕扯着鸡腿,美酒饮得正酣。

作者“没想好BB”推荐阅读《三国:开局娶了甄姜》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77F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开局娶了甄姜 http://www.220book.com/book/77F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