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 清虚拂尘扫尽尘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8DF/ 章节无错乱精修!
 

西岐城的藏经阁积了半寸厚的灰尘,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泛黄的竹简上投下斑驳的光柱,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翻滚跳跃,仿佛凝固了千年的时光。慈航道人踏着木梯缓步而上时,道袍下摆扫过书架,激起的尘埃让他忍不住轻咳两声,玉净瓶中的三光柳枝条随之颤动,青色露水顺着枝条滴落,在积灰的地面晕开小小的湿痕。

“慈航师弟倒是有雅兴,来看这些故纸堆。” 清虚道德真君的声音从阁楼深处传来,他斜倚在个堆满典籍的书架前,手中的拂尘搭在膝头,雪白的马尾毛上沾着些许灰尘,却丝毫不显脏乱,反而与他身上的八卦紫绶仙衣相映,透着股古朴的仙气。“这些典籍多是商汤时期的遗物,历经战火早己残缺,上面的尘障怕是比字里的道理还厚。”

慈航道人走到近前,指尖拂过一卷《归藏》竹简,灰尘在他指尖凝成细小的漩涡,随后被三光露的金光净化。“师兄有所不知,” 他轻声道,玉净瓶中的露水在掌心凝成面水镜,镜中映出竹简上模糊的字迹,“这些尘障并非普通灰尘,而是承载着历代读书人的执念与遗憾,若不及时清扫,恐会滋生心魔。” 他忽然想起在乱葬岗遇到的邪祟,那些无形的执念,与眼前的尘障何其相似。

清虚道德真君抬手挥动拂尘,雪白的马尾毛在空中划出道弧线,书架上的灰尘竟如潮水般退去,露出竹简原本的青色。“师弟的眼力还是这般厉害。” 他拂尘轻点地面,那些退去的灰尘在地上聚成个小小的灰人,灰人张了张嘴,发出无声的叹息,“这些尘障确实有灵,我守着藏经阁三百年,每日清扫却总也扫不干净,就像人心底的执念,刚拂去又生出新的。”

慈航道人看着那个灰人渐渐消散,腕间的念珠忽然转动起来:“师兄的拂尘能扫去有形的尘埃,却扫不去无形的执念。” 他将三光露滴在灰人消散的地方,地面竟浮现出些模糊的画面 —— 有书生在灯下苦读,有谋士在帐中献策,有老者在临终前抚摸竹简,“这些尘障背后,是无数未竟的心愿,若不能化解,终究会再次积聚。”

清虚道德真君收起拂尘,眉头微蹙:“师弟的意思是,要像渡化邪祟般渡化这些尘障?” 他从书架上抽出一卷《连山》,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枫叶,枫叶上的纹路竟与尘障聚成的灰人轮廓相似,“可这些只是执念的凝结,既无实体也无灵智,如何渡化?”

慈航道人接过《连山》,指尖的三光露渗入干枯的枫叶,枫叶竟在瞬间焕发生机,重新变得鲜红。“就像这片枫叶,看似枯萎,却藏着当年飘落时的记忆。” 他轻声道,枫叶在掌心旋转,投影在墙壁上,竟化作个书生的身影,正在窗下吟诵诗句,“执念虽无形,却承载着过往的记忆,只要唤醒其中的善念,尘障自会消散。”

清虚道德真君看着墙壁上的书生身影,忽然想起自己在终南山修炼时,曾见块顽石因吸收了太多樵夫的叹息,竟生出了灵智,终日唉声叹气。当时他只当是异事,如今想来,那也是执念凝结的一种形态。“可藏经阁的尘障数以万计,若一一唤醒,不知要耗费多少光阴。” 他挥动拂尘,将空中的尘埃聚成一团,“就像这团灰尘,里面不知藏着多少人的执念,如何能一一分辨?”

慈航道人将枫叶放回《连山》中,鲜红的叶片与泛黄的竹简相映,竟有种奇异的和谐。“师兄的拂尘能聚能散,我的三光露能辨能化,两者结合或许能事半功倍。” 他腕间的念珠与清虚道德真君的拂尘产生共鸣,发出温润的轻响,“就像筛沙子,拂尘负责聚拢,三光露负责筛选,留下善念,化去恶念。”

清虚道德真君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忽然挥动拂尘在空中划出个太极图,雪白的马尾毛与尘埃交织,形成阴阳两极。“师弟请看,” 他拂尘轻点阴仪,那里的尘埃顿时变得漆黑如墨,“这是负面的执念,如悔恨、嫉妒、怨恨;” 他又轻点阳仪,尘埃化作淡淡的金光,“这是正面的执念,如思念、期盼、坚守。”

慈航道人将三光露注入太极图的阴阳鱼眼,金色露水净化阴仪的黑气,银色露水滋养阳仪的金光,青色露水则调和两极,让黑白二色渐渐交融成柔和的白光。“正是如此。” 他轻声道,太极图在空中旋转,藏经阁的尘埃纷纷被吸入其中,“负面的执念需净化,正面的执念需引导,如此才能彻底扫尽尘障。”

随着两人的法术展开,藏经阁的景象开始变化。空中的太极图越转越快,吸入的尘埃在其中不断分离、净化、融合。墙壁上浮现出无数身影:有母亲在灯下为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裳,有将军在沙盘前推演战局,有匠人在灯下雕琢玉器…… 这些身影在白光中渐渐消散,留下的只有温暖的光芒,融入藏经阁的梁柱之中。

“这是……” 清虚道德真君惊讶地看着自己的拂尘,雪白的马尾毛上竟沾染了点点金光,“这些正面的执念,竟能滋养器物的灵智。” 他拂尘轻点旁边的青铜灯台,灯台竟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阁楼的角落。

慈航道人将最后一缕黑气净化,空中的太极图化作道白光,融入藏经阁的地面。原本积灰的书架变得洁净如新,泛黄的竹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连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这便是‘扫尽尘障’的真谛。” 他轻声道,“不仅要清扫有形的灰尘,更要净化无形的执念;不仅要去除恶念,更要守护善念。”

清虚道德真君收起拂尘,雪白的马尾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我练了千年的拂尘术,今日才明白,真正的清扫不是消灭,而是转化。” 他从袖中取出个锦囊,里面装着些细小的玉屑,“这是‘净尘玉’,采自昆仑山的玉虚峰,能吸收执念。” 他将锦囊递给慈航道人,“本想用来辅助拂尘术,现在看来,或许更适合师弟的三光露。”

慈航道人接过锦囊,指尖的三光露滴在玉屑上,玉屑竟发出清脆的响声,如玉石相击。“多谢师兄。” 他忽然想起西岐那个失明的孩子,或许这净尘玉的光芒能让他看到更多的色彩,“待处理完藏经阁的尘障,我便将这玉屑的妙用告知众生,让他们明白,心中的尘障也能如这般清扫。”

清虚道德真君笑道:“那我便陪师弟再去清扫其他地方。” 他拂尘一甩,雪白的马尾毛在空中划出道弧线,“听说西岐的城隍庙积了不少香客的执念,正好让我们的‘清扫之术’再显神威。”

前往城隍庙的途中,两人遇到了不少被执念困扰的百姓。有个老妇人终日在城门旁哭泣,只因儿子参军多年未归;有个书生对着墙壁发呆,只因科举落榜心灰意冷;有个商人愁眉不展,只因货物被劫损失惨重。

清虚道德真君不再首接用拂尘驱散他们的愁绪,而是先用拂尘将他们的执念聚成可见的形态,再由慈航道人以三光露净化。老妇人的执念化作只飞鸟,在三光露中飞向远方,仿佛带着她的思念去找寻儿子;书生的执念化作朵落花,在露水中重新绽放,让他想起了读书的初心;商人的执念化作条小溪,在露水中汇入江河,让他明白得失本是常事。

“看来我的拂尘术,确实少了份体察人心的细腻。” 清虚道德真君看着重新露出笑容的商人,“以前总想着如何快速驱散执念,却没想过,每个执念背后都有段故事,需要用心去倾听。” 他忽然用拂尘在地上写了个 “静” 字,字迹周围的尘埃纷纷沉淀,“你看,静能生慧,清扫尘障的前提,是让自己的心先静下来。”

慈航道人望着地上的 “静” 字,忽然明白,清虚道德真君的拂尘术,看似简单,却蕴含着 “动中求静” 的道理。就像拂尘的挥动,看似是动,实则是为了让环境和人心都归于平静。“就像这世间的纷争,” 他轻声道,“阐截两教的争斗,何尝不是一种执念的体现?若能静下心来,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最新章节随便看!或许能找到化解的方法。”

城隍庙位于西岐城的中心,庙前的香炉积满了香灰,殿内的神像蒙着层厚厚的灰尘,供桌上的瓜果早己腐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城隍爷的神像前,团浓郁的黑气正盘旋不去,那是无数香客的怨念凝结而成。

“好重的戾气!” 清虚道德真君挥动拂尘,将周围的灰尘扫开,“这些香客多是求告无门的百姓,怨念日积月累,竟凝成了‘怨煞’,若不及时处理,恐会影响西岐的气运。”

慈航道人走到怨煞前,玉净瓶中的三光柳枝条剧烈抖动,青色露水在瓶口凝成道屏障,挡住怨煞的侵蚀。“这些怨念并非不可化解。” 他轻声道,金色露水洒向怨煞,黑气中顿时传来无数痛苦的哀嚎,“就像藏经阁的尘障,只要找到怨念的根源,便能一一化解。”

怨煞被金色露水刺激,猛地膨胀起来,化作个巨大的黑影,张开血盆大口咬向两人。清虚道德真君脸色一变,拂尘化作道白光,将怨煞缠住:“师弟小心!这怨煞己吸收了太多负面执念,极具攻击性!” 他的拂尘虽然困住了怨煞,雪白的马尾毛却在渐渐变黑,显然正被戾气侵蚀。

慈航道人将净尘玉撒向怨煞,玉屑在空中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如繁星般嵌入黑影之中。“师兄,用拂尘引导怨煞的执念,我来分辨其中的根源!” 他将全身灵力注入三光露,金色、银色、青色的露水如瀑布般洒向怨煞,“让善念归阳,恶念归阴,再以青色露水调和!”

清虚道德真君立刻会意,拂尘在空中快速挥动,将怨煞的执念分成无数细小的丝线,如蛛网般展开。“快!我的拂尘撑不了多久!” 他额头上渗出冷汗,雪白的马尾毛己有一半变成了黑色。

慈航道人在丝线中快速穿梭,指尖的三光露不断滴落,将正面的执念染上金光,负面的执念染上墨色。他能感受到每个执念背后的故事:有农夫因旱灾颗粒无收而绝望,有妇人因丈夫战死而悲痛,有孩童因疾病缠身而恐惧…… 这些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他淹没。

“挺住……” 慈航道人喃喃自语,识海中的宿慧如灯塔般亮起,那些累世渡化众生的记忆给了他力量,“苦难终会过去,执念不应成为枷锁……” 他腕间的念珠与净尘玉产生共鸣,发出柔和的金光,“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随着三光露的不断注入,怨煞中的金色丝线越来越多,黑色丝线越来越少。当最后一缕黑气被净化时,怨煞忽然化作道七彩光芒,在空中盘旋三圈后,缓缓注入城隍爷的神像之中。神像上的灰尘瞬间消散,露出原本庄严的面容,眼中竟闪过一丝温润的光芒。

清虚道德真君收回拂尘,雪白的马尾毛己完全恢复洁净,甚至比之前更加光亮。“成功了……” 他长舒一口气,拂尘在掌心轻轻转动,“我这拂尘术,今日才算真正圆满。”

慈航道人收起玉净瓶,瓶中的三光露变得更加清澈,仿佛吸收了怨煞的戾气。“师兄的拂尘,本就蕴含着‘清净’之意。” 他望着重新焕发生机的城隍庙,“清扫外在的尘障,不如清扫内心的执念;净化他人的怨念,不如净化自己的贪嗔痴。”

两人坐在供桌前,看着香客们陆续前来祭拜,脸上都带着虔诚的表情。清虚道德真君忽然从袖中取出块玉佩,玉佩上雕刻着拂尘的图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是‘清尘佩’,能安神定魄,驱散心魔。” 他将玉佩递给慈航道人,“前日在终南山采玉时所得,本想用来辅助修行,现在看来,或许更适合师弟。”

慈航道人接过清尘佩,指尖的温度让玉佩微微颤动。“多谢师兄。” 他忽然想起那个失明的孩子,或许这玉佩的光芒能让他内心平静,“待封神之战结束,我定要将这玉佩的妙用告知众生,让他们明白,内心的尘障终要靠自己清扫。”

清虚道德真君笑道:“那我便陪师弟再去看看其他地方,西岐城的尘障,怕是不止藏经阁和城隍庙两处。” 他起身拂去道袍上的灰尘,“比如那座荒废的戏台,里面不知藏着多少戏子的执念;还有城东的老磨坊,承载着多少农夫的期盼。”

前往荒废戏台的途中,两人遇到了更多被执念困扰的生灵。有只被遗弃的老猫,因思念旧主而终日守在空房前,清虚道德真君用拂尘轻轻一扫,老猫眼中的悲伤渐渐消散,转身走进了巷弄;有株枯萎的石榴树,因吸收了太多离别的泪水而不再结果,慈航道人以三光露浇灌,树枝上竟重新冒出了新芽。

“看来这世间的尘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清虚道德真君看着重新发芽的石榴树,“以前总想着在山中修炼,不问世事,如今才明白,红尘中的修行,或许比山中更能磨练心性。” 他挥动拂尘,将空中的柳絮聚成一团,“你看这些柳絮,看似自由,却也被风所困,正如世人被执念所困,看似身不由己,实则是自己不愿放手。”

慈航道人望着空中的柳絮,忽然明白,清虚道德真君的 “清虚” 之名,并非追求虚无缥缈的境界,而是要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保持清明。就像这拂尘,既能清扫外在的尘障,也能提醒自己保持内心的清净。“就像这戏台,” 他轻声道,“戏里的悲欢离合虽是假的,却能勾起观众的真情实感,这些情感若不能及时疏导,便会化作尘障。”

荒废的戏台早己破败不堪,台上的帷幕破烂不堪,台下的座椅布满蛛网,角落里堆着些残缺的戏服,散发着霉味。戏台中央,团淡淡的粉色雾气正盘旋不去,那是无数戏子的执念凝结而成。

“这是‘痴念’,” 清虚道德真君挥动拂尘,将粉色雾气聚成一团,“多是戏子对角色的沉迷,或是对过往的留恋。” 他从地上拾起块残破的花旦面具,面具上的胭脂痕迹竟与粉色雾气的颜色相似,“你看这面具,上面不知沾染了多少戏子的情感。”

慈航道人接过花旦面具,指尖的三光露渗入胭脂痕迹,面具竟在瞬间变得鲜活,仿佛有个花旦在面具后眨了眨眼。“就像这面具,看似冰冷,却藏着当年佩戴者的情感。” 他轻声道,面具在掌心旋转,投影在墙壁上,竟化作个戏班在台上演出的景象,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热闹非凡。

清虚道德真君看着墙壁上的戏班景象,忽然想起自己曾在长安看过一场《霸王别姬》,当时台上的虞姬自刎时,台下竟有位老妇人哭得撕心裂肺,后来才知她年轻时也曾是戏班的花旦,饰演虞姬时与饰演霸王的戏子相爱,后来戏子战死沙场,她便再也没演过虞姬。“看来这痴念,也分善恶。” 他拂尘轻点粉色雾气,“就像这位老妇人的思念,虽是执念,却也带着真情。”

慈航道人将三光露注入粉色雾气,雾气中顿时传来悠扬的歌声,那是不同时代的戏子在演唱不同的曲目,有欢快的,有悲伤的,有激昂的,有缠绵的。“这些歌声,便是痴念中的善念。” 他轻声道,“只要引导得当,便能化作滋养心灵的力量,而非困扰人心的尘障。”

随着两人的法术展开,戏台的景象开始变化。粉色雾气在三光露的滋养下渐渐化作无数花瓣,在空中飞舞,花瓣落地处,残破的戏服竟重新变得鲜艳,蛛网消失不见,座椅也恢复了整洁。当最后一片花瓣落下时,整个戏台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仿佛随时都能开锣唱戏。

“这才是‘扫尽尘障’的最高境界。” 清虚道德真君袍袖轻扬,将九节银丝拂尘收入袖中。暮色为他的道袍镀上金边,褶皱间似有云霞流动。那双历经千载沧桑的眼眸微微眯起,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笑意,嘴角扬起的弧度带着看透世事后的释然,胸前的八卦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越的鸣响,仿佛也在为这圆满的结果而欢欣。



    (http://www.220book.com/book/78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8D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