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黑色浪涛拍在礁石上,溅起的水珠落在慈航道人手背,瞬间凝成灰紫色的冰晶。他望着裂谷中翻滚的劫气,净瓶里的甘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瓶身布满蛛网状的裂痕 —— 这是当年玉净瓶崩碎后重铸的法器,此刻却在劫气侵蚀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
“师父,望舒城的飞鸽传书。” 清风的石像立在身侧,石眼不知何时蒙上了层白霜,像少年生前常有的迷茫神色。随侍的仙童捧着信笺,指尖被信纸边缘的寒气冻伤,红痕如锁链般缠绕向手腕。
慈航道人接过信笺,宣纸竟比东海的冰还要冷。元始天尊的笔迹力透纸背,每个字都带着玉虚宫的金辉,却在末尾处洇开团墨渍,像滴凝固的血:“劫气蔓延,非一人之力可挡。谕令三界仙卿,闭守各自洞天,不得擅离职守。违令者,废去仙骨,打入轮回。”
“闭守洞天?” 仙童突然惊呼,声音在海风中碎成冰碴,“那凡间的百姓怎么办?西岐的藤蔓刚除,东海的劫气又……”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冻在喉咙里,嘴角溢出的白气瞬间化作细小的冰珠。
慈航道人将掌心的鹅卵石碎片按在仙童冻伤处,石面上的莲花纹路亮起微光。少年的惊呼声刚出口,就被裂谷中传来的呼啸吞没 —— 那里的劫气正顺着海流扩散,所过之处,鱼虾翻白,海鸟坠亡,连盘旋的云絮都被染成灰紫色。
“这不是闭关,是束手就擒。” 他低声说,净瓶突然剧烈震动,最后一滴甘露落在海面上,竟炸出朵金色的莲花。花瓣展开的瞬间,无数张痛苦的人脸在花心中闪现,有渔民的,有仙兵的,还有几个熟悉的身影 —— 是望舒城学堂里那些捧着典籍的学子。
“师父!” 清风的石像突然发出细微的碎裂声,石肩剥落一小块碎石,落在地上化作只冻僵的海鸟,“南极仙翁的旧部在天门外集结,说要…… 要强行关闭南天门。” 石像的眼眶处裂开道细缝,渗出灰紫色的雾气,“他们说,凡人本就活不过百年,何必为了他们耗尽仙力?”
慈航道人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南极仙翁伏法前的嘶吼,想起那些在凌霄殿上主张放弃凡间的仙卿。原来他们从未放弃,只是在等待一个 “合理” 的借口 —— 当天尊的谕令落下,所有的冷漠与自私都披上了 “顾全大局” 的外衣。
“备云槎。” 他将信笺叠成纸船,轻轻放在海面上。纸船载着那滴墨渍,逆着黑色的海流驶向裂谷,在接触劫气的刹那燃起金光,照亮了深渊中无数挣扎的人影。“去玉虚宫。”
云槎穿过云海时,慈航道人发现三界的洞天正在关闭。昆仑山上空升起淡金色的护罩,将玉虚宫与凡间彻底隔绝,有几个试图冲出护罩的散仙被金光弹回,在空中化作流星般的火团;普陀山的紫竹林被层白雾笼罩,雾中传来隐约的诵经声,却在雾边缘凝结成冰,冻住了几只试图飞入的信鸽;就连最偏远的蓬莱仙岛,也竖起了刻满符文的石碑,符文闪烁间,岛屿渐渐隐入虚空。
“师父你看!” 随侍仙童指着下方,渭水岸边的女子学堂正在燃烧。阿秀的女儿举着断裂的鹅卵石串,试图用身体挡住蔓延的火焰,粗布裙上的血迹在火光中泛着诡异的紫黑色 —— 那是被劫气沾染的征兆。学堂的匾额 “明德堂” 三个字正在融化,金漆顺着梁柱流淌,像行绝望的眼泪。
慈航道人猛地攥紧拳头,净瓶的裂痕爬上手背,与当年在洪水城镇留下的伤疤重叠。他想降下甘露灭火,却发现丹田中的灵力被股无形的力量锁住,像被天尊谕令钉死在经脉中。“为什么……” 他低声嘶吼,声音震得云槎剧烈摇晃,“连最后这点念想都要夺走?”
“是玉虚符。” 清风的石像突然开口,石唇开合间落下细小的石屑,“天尊在谕令中设了禁制,所有仙卿的灵力都被锁在洞天范围内。” 石像的石眼望向玉虚宫方向,白霜下似乎藏着团火光,“就像…… 就像当年把我变成石像的劫气,只是这次的牢笼更大,连天地都成了囚笼。”
慈航道人望着越来越近的玉虚宫,护罩外的金光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黑影,细看竟是些被冻住的凡人和低阶仙兵。他们的脸上还保持着挣扎的姿态,指尖朝着护罩内侧伸出,像在哀求里面的人伸出援手。
“站住!” 护罩外的金甲天将横枪阻拦,枪尖的红缨己被劫气染成灰紫色,“天尊有令,擅闯玉虚宫者,格杀勿论!” 他的盔甲缝隙中渗出白雾,说话时牙齿打颤,显然也在承受劫气的侵蚀。
慈航道人没有停步。云槎撞在护罩上的瞬间,他将丹田中那股浑浊的气浪 —— 那股混合着人间浊气与魔念的力量,猛地灌注入掌心。护罩上的金光剧烈波动,竟被这股 “不纯净” 的力量撞出个缺口,缺口边缘的符文发出痛苦的尖叫,像无数被撕裂的符咒。
“慈航!你竟敢违抗谕令?” 元始天尊的声音从玉虚宫内传来,震得云槎差点翻覆。殿门大开,十二金仙列阵两侧,他们的法宝都裹着层金箔,显然是为了隔绝劫气。南极仙翁的空座上,摆着尊新铸的金像,面目模糊,却在胸口刻着个 “守” 字。
慈航道人踏上玉阶,每一步都在金地上留下带血的脚印。净瓶的裂痕己蔓延到瓶口,他索性将法器掷在地上,碎片西溅中,最后一缕甘露落在金像上,竟蚀出个小小的黑洞。“弟子敢问天尊,闭守洞天,守的是道,还是牢笼?”
元始天尊坐在九龙宝座上,拂尘上的银丝泛着冷光:“劫气专伤仙骨,不闭守洞天,难道让三界仙卿都步南极仙翁的后尘?” 他的目光扫过殿外护罩上的黑影,“凡人寿数有尽,仙卿却能长存。保住仙根,才能为三界留一线生机。”
“一线生机?” 慈航道人突然笑了,笑声在大殿中回荡,惊起梁上栖息的金雀。那些神鸟扑棱着翅膀撞向护罩,瞬间被冻成冰雕,“天尊可知,望舒城的老夫子正用三教典籍的灰烬救治百姓?可知阿秀的女儿为了送一封书信,在雪地里走了三天三夜?可知东海的渔民宁愿驾着破船撞向劫气,也不愿躲在山洞里等死?” 他指着胸口的鹅卵石碎片,“他们没有仙骨,没有法宝,却比我们这些所谓的仙卿更懂什么是‘生机’!”
“放肆!” 赤突然怒斥,阴阳镜射出金光照向慈航道人,“你沾染凡尘浊气,勾结魔族(此处指慈航道人曾借助魔念对抗劫气),如今竟敢质疑天尊谕令!” 金光中,慈航道人左臂的仙骨突然发出脆响,皮肤下凸起根根青筋,像被勒紧的锁链。
慈航道人没有躲。他望着镜中自己的倒影,左眼的红痕在金光中愈发清晰,像朵盛开的血莲。“弟子不敢质疑天尊,” 他缓缓跪下,膝盖砸在玉阶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只求天尊收回成命。若一定要闭守洞天,弟子愿交出仙骨,留在凡间。”
“你以为本尊不敢废你仙骨?” 元始天尊的拂尘猛地拍在案几上,玉虚宫的梁柱突然渗出灰紫色的劫气,“你可知护罩外的劫气有多烈?昨夜有三个金仙试图冲出,瞬间就被蚀成飞灰!你留着仙骨,至少还能守住普陀山,庇佑一方生灵!”
慈航道人抬起头,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平静:“若仙骨只能用来守护自己,那与凡间的蝼蚁有何区别?” 他从怀中掏出封神榜的副本,泛黄的纸页上,许多名字己被劫气熏成黑色,“这些榜上有名者,半数己在劫气中陨落。他们不是死于劫气之毒,而是死于‘等待救援’的绝望。” 他将副本放在案几上,“弟子愿去东海,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最新章节随便看!用这副仙骨堵住裂谷。若能为凡间多争取一日,便是一日。”
十二金仙突然骚动起来。太乙真人的九龙神火罩发出不安的嗡鸣,黄龙真人握紧了手中的宝剑,连一向沉默的灵宝大法师都皱起了眉头。护罩外传来沉闷的撞击声,像是有无数人在用身体冲撞金光,每撞一下,玉虚宫的梁柱就多一道裂痕。
“够了!” 元始天尊突然起身,冕旒后的脸隐在阴影中,“你要救凡间,本尊不拦你。但你要记住,从你踏出玉虚宫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阐教弟子,不再是封神者。” 他的声音突然低沉,“普陀山的护罩,本尊会亲自加固。你的弟子,你的信众,都会安然无恙。”
慈航道人的心猛地一抽。他想起紫竹林里那些修行的女弟子,想起望舒城学堂里供奉的他的牌位,想起清风石像上那层白霜 —— 天尊用最温柔的方式,给他设了个最残忍的枷锁。
“不必了。” 他弯腰捡起净瓶碎片,每片都映出张凡间的脸,“若不能与众生同生共死,守着空荡荡的洞天又有何用?” 他转身走向殿门,仙骨的刺痛越来越烈,像有无数把小刀在同时切割,“弟子告辞。”
“师父!” 随侍仙童突然跪倒在地,额头磕在玉阶上,渗出血珠,“弟子愿随您同去!”
慈航道人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回普陀山,守好紫竹林。”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告诉那里的弟子,若有一天劫气散去,记得把这些话告诉凡间的孩子 —— 神仙不是住在洞天里的,是住在他们心里的。”
走出玉虚宫时,护罩外的黑影突然发出欢呼。那些被冻在金光中的凡人与仙兵,竟用体温融化了部分冰壳,露出一张张布满冻疮却依旧带笑的脸。慈航道人伸出手,指尖刚触到护罩,就感到股巨大的吸力 —— 是天尊在默许他离开。
金光裂开道缝隙,像道流泪的眼。慈航道人穿过缝隙的瞬间,听到身后传来元始天尊的叹息,轻得像片雪花落在火焰上:“痴儿……”
云槎再次驶向东海时,慈航道人发现裂谷中的劫气更烈了。灰紫色的雾气中浮现出无数张扭曲的脸,有南极仙翁的,有清风的,还有些陌生的面容,显然是刚被吞噬的生灵。他将净瓶碎片撒向空中,碎片化作无数只白鹤,衔着鹅卵石碎片冲向劫气最浓处。
“仙师!” 海面上突然驶来艘破船,阿秀的女儿站在船头,粗布裙上沾着冰霜,手臂上的伤口又开始溃烂。她身后跟着望舒城的老夫子和十几个学子,每个人都捧着捆竹简,竹简上的字被海水泡得发胀,却依旧能辨认出是三教典籍的内容。
“你们来做什么?” 慈航道人跃上船,发现船板上刻满了与鹅卵石相同的莲花纹路,“这里危险,快回去!”
老夫子突然跪倒在地,花白的胡须上结着冰碴:“仙师,您说过劫气生于执念,也能死于慈悲。这些典籍里,有孔孟的仁爱,有老庄的无为,有佛陀的舍身……”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我们老了,活不了几年。但这些字,这些道理,能陪着孩子们活下去。”
学子们纷纷跪下,将竹简举过头顶。海风卷起书页,无数文字从竹简中飞出,在阳光下化作金色的光点,像当年望舒城孩子们放的河灯。慈航道人看着这些光点飞向裂谷,在劫气中炸开一朵朵小小的莲花,突然明白元始天尊为何会叹息 —— 所谓闭守洞天,从来都不是害怕劫气,而是害怕面对这份比仙骨更坚韧的凡人之勇。
“好。” 他握住阿秀女儿的手,掌心的鹅卵石碎片与她伤口处的血融合,发出温暖的红光,“我们一起。”
他踏在海面,将丹田中那股混合着仙力与魔念的力量缓缓释放。这一次,不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接纳 —— 接纳劫气中的痛苦,接纳众生的执念,接纳自己道心中那片从未被照亮的角落。净瓶碎片在他周身旋转,形成道金色的光环,将破船与所有的光点都护在中央。
裂谷中的劫气发出愤怒的咆哮,像有无数只手在拉扯光环。慈航道人的仙骨发出声声脆响,左臂的骨头己经断裂,骨刺刺破皮肤,露出森白的茬口。但他没有停下,只是微笑着看着那些金色的文字在劫气中穿行,看着阿秀的女儿和学子们用鲜血在船板上续写着未完成的典籍。
“师父,你看!” 清风的石像不知何时出现在船上,石眼的白霜正在融化,露出少年清澈的目光。远处的洞天护罩上,出现了无数细小的裂痕,有金光从裂缝中透出,像无数双睁开的眼睛。
慈航道人抬头望去,昆仑山上的护罩裂开道缝隙,太乙真人的九龙神火罩正在空中盘旋;普陀山的白雾中,紫竹林的叶片发出翠绿的光芒;蓬莱仙岛的石碑上,符文开始反向流转,隐去的岛屿重新显露 —— 原来,天尊的谕令,从来都不是给真正的仙卿看的。
他的身体渐渐变得透明,仙骨在劫气中寸寸碎裂,化作金色的粉末融入海水中。但他的笑容却越来越清晰,因为他看到那些金色的粉末与凡人的血、典籍的字融合在一起,在裂谷上方凝成朵巨大的莲花,花瓣上刻满了三界众生的名字。
“原来…… 这才是真正的洞天。” 他低声说,最后一缕意识消散在海风中。
许多年后,东海的裂谷早己愈合,那里长出了一片开满莲花的海域。渔民们说,每当月圆之夜,就能看到位手持净瓶的仙人在花海中漫步,身边跟着个青衫少年和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
玉虚宫的案几上,放着片莲花花瓣,上面用血迹写着行小字:所谓洞天,不在云端,而在人心。元始天尊时常抚摸着这片花瓣,望着凡间的方向,拂尘上的银丝,不知何时染上了抹淡淡的莲香。
而在望舒城的学堂里,有个新的传说 —— 当年有位神仙,为了守护凡人,放弃了自己的洞天。他没有仙骨,没有法宝,却在每个人的心里,种下了一朵永不凋零的莲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界的劫气在众生的努力下渐渐消退。那些曾经闭守的洞天,也陆续打开了大门。仙卿们走出洞天,看到凡间虽历经劫难,却依然充满生机,心中无不感慨万千。
元始天尊站在玉虚宫的最高处,俯瞰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慈航道人离开时决绝的背影,想起那些凡人用生命诠释的勇气,终于明白,真正的守护不是闭关自守,而是与众生同在。
他下旨,废除了 “闭守洞天” 的谕令,号召三界仙卿积极参与到凡间的重建中。仙凡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三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阿秀的女儿长大后,继承了慈航道人的遗志,在渭水岸边创办了一座更大的学堂,不仅传授知识,还教导孩子们要心怀慈悲,勇敢面对困难。望舒城的老夫子则将那些在劫难中保存下来的典籍整理成册,流传后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三教文化的魅力。
清风的石像被安放在学堂的正中央,经过岁月的洗礼,石像变得愈发温润。孩子们时常围着石像玩耍,听老师讲述慈航道人和清风的故事,心中埋下了善良与勇敢的种子。
东海的那片莲花海域,成为了三界闻名的圣地。无数人前来朝拜,祈求平安与幸福。人们说,那里的莲花是慈航道人用仙骨和心血浇灌而成,每一朵都承载着他的慈悲与守护。
慈航道人虽然逝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三界众生的心中。他让神仙们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强大的仙力和坚固的洞天,而是来自于对众生的关爱和守护。他也让凡人懂得,只要心怀希望,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http://www.220book.com/book/78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