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 玉虚门下初聆大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8D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慈航道人踏着祥云来到昆仑山下,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山峰之上,云雾缭绕,隐约可见一座宏伟的宫殿在云端若隐若现,那便是玉虚宫。他整理了一下月白道袍,深吸一口气,迈开脚步向山上走去。

山路蜿蜒曲折,两旁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偶尔有几只灵猴在树枝间跳跃嬉戏,看到慈航道人,也不畏惧,反而好奇地打量着他。慈航道人对着灵猴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温和的善意。灵猴们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友好,吱吱叫着,向他扔来几颗野果。慈航道人伸手接住,对着灵猴们拱手致谢,然后继续前行。

越往上走,空气中的灵气越发浓郁,吸入肺腑,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走了大约一个时辰,他终于来到了玉虚宫前。宫门前,两尊巨大的石狮威武地矗立着,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宫门紧闭,上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散发着淡淡的道韵。

慈航道人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宫门深深一拜,朗声道:“弟子慈航,前来拜见元始天尊,恳请入玉虚门下,聆听大道。”

话音刚落,宫门 “吱呀” 一声缓缓打开,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童子走了出来,对着慈航道人躬身行礼:“道友好,师尊有请。”

慈航道人点点头,跟着童子走进了玉虚宫。宫内金碧辉煌,无数明珠悬挂在屋顶,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地面由洁白的玉石铺成,光滑如镜,倒映着屋顶的明珠,仿佛置身于星空之中。宫殿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日月星辰,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奥的道理。

正中央的高台上,元始天尊端坐于九龙沉香辇上,面容威严而肃穆,周身环绕着淡淡的清光。高台下,站着许多身着道袍的修士,他们都是玉虚门的弟子,一个个气息沉稳,眼神中透着对大道的向往。

慈航道人走到高台前,对着元始天尊深深一拜:“弟子慈航,拜见天尊。”

元始天尊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慈航道人身上,声音如同洪钟大吕般响起:“慈航,汝乃先天清气所化,身负慈悲之道,与我玉虚门有缘。今愿入我门下,当恪守门规,潜心修行,以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不可懈怠。”

慈航道人心中一喜,再次拜道:“弟子谨记天尊教诲,定不负所望。”

元始天尊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玉虚门的弟子了。赐你道号‘慈航道人’,望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多谢天尊。” 慈航道人恭敬地谢道。

此时,一位身着八卦道袍的中年道人走上前来,对着慈航道人拱手道:“贫道赤,欢迎师弟加入玉虚门。”

慈航道人连忙回礼:“见过赤师兄。”

随后,其他弟子也纷纷上前自我介绍,有灵宝大法师、广成子、太乙真人等。慈航道人一一见礼,心中对这些师兄充满了敬意。他们身上都散发着深厚的修为气息,显然都是得道高人。

元始天尊看着众弟子,缓缓说道:“今日慈航入我门下,乃是我玉虚门的一大喜事。即日起,尔等当同心同德,共同修行,弘扬大道。”

众弟子齐声应道:“谨遵天尊教诲。”

元始天尊点点头,说道:“好了,今日便先到这里。慈航,你初来乍到,让你赤师兄带你熟悉一下玉虚宫的环境,明日卯时,到前殿集合,一同聆听大道。”

“是,弟子遵命。” 慈航道人和赤齐声应道。

跟着赤走出大殿,慈航道人好奇地打量着玉虚宫的西周。宫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宛如仙境一般。赤笑着介绍道:“师弟,这里便是我们修行和生活的地方。东边是修炼场,西边是藏经阁,南边是丹房,北边是弟子的居所。”

慈航道人点点头,心中对玉虚宫充满了喜爱。他问道:“师兄,不知我住在哪里?”

指着不远处一座雅致的小院说道:“师弟,那座小院便是为你准备的,里面设施齐全,环境清幽,很适合修行。”

慈航道人望去,只见那小院周围种满了奇花异草,院中有一口古井,井口冒着淡淡的白雾。他心中欢喜,对着赤拱手道:“多谢师兄。”

摆摆手:“师弟不必客气,你我同门一场,当相互照应。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来问我。”

“多谢师兄厚爱。” 慈航道人感激地说道。

安顿下来后,慈航道人在小院中静坐片刻,感受着周围浓郁的灵气。他拿出鸿钧道祖所赐的玉如意,轻轻抚摸着,心中充满了感激。正是这玉如意,指引着他来到了昆仑,来到了玉虚门,让他有机会聆听大道,追随明师。

第二天卯时,慈航道人准时来到前殿。此时,其他弟子己经等候在那里了。元始天尊端坐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众弟子。待众弟子到齐,元始天尊缓缓开口,讲述起大道的奥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元始天尊的声音平和而深邃,仿佛蕴含着天地万物的至理。每一个字都如同天籁之音,传入众弟子的耳中,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慈航道人凝神细听,心中豁然开朗。他以前对道的理解,如同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如今听元始天尊讲解,才明白道的博大精深。他时而蹙眉沉思,时而颔首微笑,将每一句话都牢牢记在心中。

元始天尊讲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时,慈航道人忽然想起自己在游历途中所见的江河湖海。水总是往低处流,却能滋养万物,包容一切。这不正是慈悲之道的体现吗?他心中一动,对慈悲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讲道持续了三个时辰,元始天尊才缓缓停下。众弟子都沉浸在大道的玄妙之中,久久无法回过神来。过了好一会儿,赤才率先回过神来,对着元始天尊深深一拜:“多谢师尊教诲,弟子受益匪浅。”

其他弟子也纷纷拜谢,慈航道人也跟着行礼,心中充满了对元始天尊的感激。

接下来的日子里,慈航道人每天都按时来到前殿,聆听元始天尊讲道。他的进步很快,对大道的理解日益加深。同时,他也经常向各位师兄请教,与他们交流修行心得。

有一次,他在修炼 “九转还丹功” 时遇到了瓶颈,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突破。他心中有些沮丧,便去向赤请教。

听完他的讲述,笑着说道:“师弟,修行之道,贵在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九转还丹功’讲究循序渐进,你之所以无法突破,是因为太过急躁,心境不够平和。你且静下心来,感受体内灵气的流动,顺其自然,或许便能有所突破。”

慈航道人恍然大悟,对着赤拱手道:“多谢师兄指点,弟子明白了。”

回到小院,慈航道人按照赤的指点,静下心来,调整自己的呼吸,感受着体内灵气的流动。渐渐地,他的心境变得平和下来,体内的灵气也开始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忽然,他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从丹田涌出,冲破了瓶颈。他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终于突破了。

从此以后,慈航道人更加注重心境的修炼。他时常独自一人来到昆仑山上,俯瞰着大地,感受着天地的广阔与自己的渺小。他明白,只有保持一颗谦逊、平和的心,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最新章节随便看!

除了修炼功法,慈航道人还对炼丹之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跑到丹房,向负责炼丹的师兄请教。那位师兄见他勤奋好学,便耐心地教导他炼丹的技巧和火候的掌握。

有一次,慈航道人尝试着炼制一炉 “清心丹”。他按照师兄的教导,小心翼翼地将药材放入丹炉,然后控制着火候。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火候没有掌握好,丹药炼废了。他心中有些失落,坐在丹房的角落里,默默不语。

那位师兄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师弟,不要灰心。炼丹之术,贵在实践,失败几次是很正常的。你只要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一定能够成功。”

慈航道人抬起头,看着师兄鼓励的眼神,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点点头,说道:“多谢师兄鼓励,弟子一定会努力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慈航道人更加刻苦地学习炼丹之术。他反复琢磨药材的搭配和火候的控制,不断地进行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地炼制出了一炉 “清心丹”。看着丹炉中圆润、散发着清香的丹药,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慈航道人的修为日益精进,炼丹之术也越来越高超。他在玉虚门中的名声也渐渐传开,得到了越来越多弟子的尊敬和喜爱。

有一天,元始天尊召集众弟子,说道:“如今人间正值多事之秋,妖邪作祟,百姓受苦。我决定派你们下山历练,降妖除魔,济世救人。”

众弟子闻言,纷纷请命。慈航道人也上前一步,说道:“弟子愿往。”

元始天尊看着众弟子,满意地点点头:“好,你们皆是我玉虚门的栋梁之才。此次下山,当以慈悲为怀,不可滥杀无辜。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可以用传讯符向为师或你们的师兄求助。”

“弟子遵命。” 众弟子齐声应道。

慈航道人回到小院,收拾了一下行装,带上了自己炼制的丹药和玉如意,准备下山历练。他站在院门口,望着昆仑山上的云雾,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次下山历练,不仅是对自己修为的考验,更是对自己慈悲之道的实践。

下山的路上,慈航道人遇到了一位砍柴的老汉。老汉看起来疲惫不堪,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慈航道人走上前,关切地问道:“老人家,您这是怎么了?”

老汉叹了口气,说道:“唉,最近山里不太平,经常有妖怪出没,扰得我们不得安宁。我今天上山砍柴,不小心被妖怪打伤了,现在浑身疼痛,连路都走不动了。”

慈航道人心中一动,连忙拿出一颗 “清心丹”,递给老汉:“老人家,这是一颗清心丹,您服下它,或许能缓解疼痛。”

老汉接过丹药,半信半疑地服了下去。不一会儿,他便感觉到浑身的疼痛减轻了许多,精神也好了起来。他惊喜地看着慈航道人,说道:“道长,您这丹药真是神了!多谢您的救命之恩。”

慈航道人微微一笑:“老人家不必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您知道那妖怪在什么地方吗?”

老汉指着前方的一座山谷说道:“就在前面的黑风谷里,那妖怪长得青面獠牙,十分可怕。道长,您可千万要小心啊。”

慈航道人点点头:“多谢老人家告知,我这就去会会那妖怪。”

告别了老汉,慈航道人向黑风谷走去。黑风谷阴森幽暗,阴风阵阵,让人不寒而栗。他刚走进谷中,就听到一声巨响,一只青面獠牙的妖怪从山洞里冲了出来,对着他咆哮道:“哪里来的小道童,竟敢闯入我的地盘,找死!”

慈航道人毫不畏惧,手持玉如意,对着妖怪说道:“妖邪,你残害百姓,为祸一方,今日我便要替天行道,收了你。”

妖怪冷笑一声:“就凭你?简首是自不量力!” 说罢,它挥舞着利爪,向慈航道人扑了过来。

慈航道人见状,连忙施展身法,闪避开来。他拿出玉如意,对着妖怪打出一道金光。金光击中妖怪的身体,妖怪发出一声惨叫,后退了几步。

妖怪见慈航道人有些本事,不敢大意,它张开大嘴,喷出一股黑色的妖气。妖气弥漫开来,带着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人头晕目眩。

慈航道人连忙运转体内的灵气,形成一道防护罩,将妖气挡在外面。他知道,这妖怪的妖气十分厉害,不能掉以轻心。他深吸一口气,将体内的灵气凝聚在玉如意上,然后对着妖怪猛地一挥。

一道耀眼的白光从玉如意中射出,瞬间穿透了妖气,击中了妖怪的要害。妖怪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身体渐渐化为灰烬。

解决了妖怪,慈航道人松了一口气。他走出黑风谷,来到山下的村庄,告诉村民们妖怪己经被消灭了。村民们欣喜若狂,纷纷向慈航道人表示感谢。

慈航道人在村庄里停留了几天,为村民们治疗伤病,传授他们一些强身健体的法门。待村民们的生活恢复了正常,他才离开村庄,继续前行。

一路上,慈航道人降妖除魔,济世救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他曾帮助过一对贫困的夫妻,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曾化解过两个村庄之间的矛盾,让他们重归于好;他曾救治过一只受伤的老虎,让它重新回归山林。

在这个过程中,慈航道人对慈悲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明白,慈悲不仅仅是救助他人,更是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理解他人的痛苦,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几个月后,慈航道人回到了玉虚宫。他将自己下山历练的经历向元始天尊和各位师兄做了汇报。元始天尊听后,满意地点点头:“慈航,你此次下山历练,不仅修为有所精进,更重要的是对慈悲之道有了更深的领悟。你没有辜负为师的期望。”

慈航道人躬身道:“弟子不敢居功,这都是天尊和各位师兄教导有方。”

元始天尊微微一笑:“你能有此觉悟,很好。修行之路漫漫,你还需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和心境。”

“弟子谨记天尊教诲。” 慈航道人恭敬地说道。

从此以后,慈航道人更加潜心修行,他时常与各位师兄探讨道法,交流心得。他的修为越来越高深,心境也越来越平和。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弘扬大道、济世救人的使命,他将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这个使命,为三界的和平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玉虚宫的日子里,慈航道人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他不仅在修行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还收获了深厚的同门情谊。他和赤、灵宝大法师等师兄们经常一起修炼、一起炼丹、一起探讨大道的奥秘。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有一次,玉虚宫举办了一场炼丹大赛,慈航道人也报名参加了。比赛中,他沉着冷静,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他炼制的 “九转还魂丹” 品质优良,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元始天尊亲自为他颁奖,说道:“慈航,你在炼丹之术上的造诣己经很高了,但切不可骄傲自满。炼丹之术无穷无尽,你还需继续钻研。”

慈航道人接过奖品,躬身道:“多谢天尊鼓励,弟子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天尊的期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慈航道人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在玉虚门中受到尊敬,在三界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生灵都慕名而来,向他请教道法,寻求帮助。慈航道人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解答疑惑,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心怀慈悲,伸出援手,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他将继续在玉虚门中潜心修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三界的和平与安宁,不懈地努力着。

在玉虚宫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慈航道人都在聆听大道的声音,感受着道法的玄妙。他的心灵在大道的滋养下变得越来越纯净,他的慈悲之心也越来越深厚。他明白,这只是修行的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己经做好了准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都将坚定地走下去,永不退缩。

玉虚宫的钟声悠扬,回荡在昆仑山上空,仿佛在诉说着大道的奥秘,也见证着慈航道人和各位弟子的成长与进步。慈航道人站在宫殿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他知道,在大道的指引下,他必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和温暖。

他的目光坚定,仿佛能穿透云层,看到三界的未来。他轻轻抚摸着腕间的羊脂白玉念珠,每一颗珠子都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如同他心中的慈悲与信念,永不熄灭。在玉虚门下的这段时光,将成为他修行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道境。

随着对大道的深入领悟,慈航道人开始将所学运用到更广阔的天地中。他不仅在玉虚宫内传授道法,还时常身披月白道袍,脚踏祥云,手持净瓶杨柳,化身凡俗模样下山游历。每至一处,便在市井庙宇间驻足,以通俗易懂的言语,将玉虚门的慈悲之道传播到人间的各个角落。他教导人们要行善积德,莫因善小而不为,哪怕只是随手施粥济困、救助病弱,皆是种下善缘;要关爱他人,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众生疾苦,对孤寡老者多一份帮扶,对迷途之人多一声劝诫。他以净瓶甘露为喻,言明慈悲之心能润泽干涸心田,以杨柳柔韧为引,讲述宽容之道可化解世间纷争。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所到之处的百姓皆被感化,慈悲之风渐起,善行义举如星火燎原般在人间蔓延。



    (http://www.220book.com/book/78D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78D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