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4章 冬寒送暖循旧策 碑刻初心续使命

小说: 承乾:贞观遗殇   作者:听风忘月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章节无错乱精修!
 承乾:贞观遗殇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承乾:贞观遗殇最新章节随便看!

长安的冬雪来得早,刚过冬至,鹅毛大雪就把皇宫的红墙覆盖得严严实实。李治刚处理完雍州的粮储奏报,内侍就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一封沾着雪水的急信:“殿下,华原送来的,说张阿婆病了,小石头托人带信,想让您回看看。”

李治拆开信,小石头歪歪扭扭的字迹上还带着泪痕:“殿下,阿婆咳得厉害,说想您,想承乾太子,还说今年的冬衣不够暖,村里好多老人都冻得不敢出门……”他的心猛地一沉,想起在华原的冬天,张阿婆总把热粥端到田埂上,如今老人病重,他却在长安,连件暖衣都没及时送去。

“备车!去华原!”李治抓起案上的《承乾政要》,又让人从内库取了十件新做的粗棉袍、二十斤木炭,“兄长在《冬闲暖民疏》里写‘冬寒最苦老弱,需送衣送炭,暖身更暖心’,华原的流民还等着,我得去!”

李世民听说后,亲自送到宫门口,把承乾当年穿过的旧棉袍递给他:“这是承乾在华原过冬时穿的,你带上。华原的百姓认他的心意,也人你的心意——去把暖送到位,别让老人孩子冻着。”

车马在雪地里疾驰,三日后终于抵达华原。刚进村口,就看见小石头站在雪地里,小脸冻得通红,手里捧着一个冻硬的麦饼:“殿下!你可来了!阿婆一首在等你!”

李治跳下车,把小石头搂进怀里,解开披风裹住他,又让随从把棉袍、木炭搬下来:“先带这些去阿婆家里,再让工坊的人把剩下的棉袍分给村里的老人。”

张阿婆的棚屋里,只点着一盏小油灯,老人躺在床上,盖着打满补丁的旧棉絮,见他进来,挣扎着要坐起来:“殿下……你真的来了……老婆子还以为见不到你了……”

李治赶紧按住她,把承乾的旧棉袍盖在她身上,又让随从生起炭火:“阿婆,您别乱动。这是承乾太子当年穿的棉袍,暖和,您披着。我还带了新棉袍和木炭,以后冬天再也不会冷了。”

炭火渐渐旺起来,棚屋里暖和了不少。张阿婆摸着棉袍上的针脚,眼泪掉了下来:“承乾太子是好人啊……当年他在华原,也是这么给我们送棉袍、送炭火,如今你又来……你们都是把我们流民放在心上的人……”

正说着,农官匆匆来报,说村里的蒙学棚屋漏雪了,孩子们冻得没法上课,先生也咳得厉害。李治心里一紧,想起承乾在《冬闲暖民疏》里写的“蒙学护暖,需修棚补漏、添火添垫”,立刻让人去工坊取木料、油纸,又把带来的棉垫分给孩子们。

蒙学里,孩子们裹着新棉垫,坐在炭火旁,小手终于不发抖了。先生捧着新棉袍,对着李治躬身:“殿下,有您和承乾太子的法子,孩子们冬天也能好好读书了!”李治蹲下身,拿起小石头的课本,指着上面的“民生”二字:“你们要好好学,以后也要像承乾太子一样,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

处理完华原的事,李治回到长安。刚进太极殿,就见李世民案上摆着一份圣旨,旁边还放着一块刻着字的石碑小样。“九郎,你来得正好。”李世民招手让他过去,“朕想下旨,让天下各州都在官署前立‘民生碑’,把《承乾政要》里的核心条款刻在上面,再把你在华原、关中的实践案例也加上——让每任官员上任前,都要对着石碑宣誓,要守民生、护百姓。”

李治拿起石碑小样,上面刻着“春旱寻渠、夏涝疏沟、秋虫驱药、冬寒送暖”十六个大字,下面还刻着华原救麦、同州护粮的小故事。他的眼眶忽然发热:“父皇,这样一来,兄长的初心,就能永远传下去了。”

“是啊,传下去。”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承乾当年写疏策,不是为了留名,是为了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如今你把他的法子用活了,再刻在石碑上,就是把这份初心钉在官员心里——以后不管换多少任官,都不能忘了‘民生’二字。”

接下来的日子,李治忙着核对石碑上的内容,从《承乾政要》的条款到各地的实践案例,每一个字都亲自检查。他还让人把华原流民的话刻在石碑背面,比如张阿婆说的“粮满仓,心不慌”,小石头说的“承乾太子的法子,能救麦子”——他想让官员们知道,这些疏策不是冰冷的文字,是流民们实实在在的日子。

开春后,第一批“民生碑”在关中各州立了起来。岐州的石碑立在官署前时,百姓们都来围观,李三郎指着石碑上的“秋汛疏沟”,对身边的人说:“去年殿下就是用这个法子,保住了咱们的麦子!这石碑立得好,以后官员就不会忘了咱们了!”

华原的石碑立起来那天,张阿婆特意让人扶着她去看,她摸着石碑上的字,笑着说:“承乾太子,你看,你的法子刻在石头上了,以后天下的百姓都能得好处了……”小石头也在旁边,把麦秸编的小粮仓放在石碑前:“承乾太子,我们的粮都存好了,今年的麦苗也绿了,你放心吧!”

这日傍晚,李治站在长安官署前的“民生碑”前,手里握着承乾的旧铜镇纸,看着石碑上的字在夕阳下闪闪发亮。风从石碑旁吹过,带着远处麦田的清香,仿佛能听到承乾的声音,轻轻说着:“九弟,做得好。初心传下去了,百姓就能安稳了。”

他忽然明白,承乾从未离开。他在石碑的刻字里,在流民的笑脸上,在孩子们的读书声里,在这大唐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永远都活着。而他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份初心,继续走下去——守着石碑,守着百姓,守着兄长用一生守护的大唐民生,首到天下安康,首到初心永存。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承乾:贞观遗殇 http://www.220book.com/book/79D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