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回:厨房灶台对水槽,水火相冲调位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星落江南:苏展奇门风水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79T1/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星落江南:苏展奇门风水记

厨房灶台对水槽,水火相冲调位置

(处暑的雨下得黏糊糊的,小区里的香樟树叶子被打湿了,绿得发黑。林太太端着刚洗好的碗往灶台旁挪,脚下一滑,手里的白瓷碗“哐当”摔在地上,碎瓷片溅到水槽边,惊得灶上炖着的排骨汤“咕嘟”冒了个大泡。)

丈夫老林【从客厅跑进来,手里还捏着报纸】:咋了咋了?又摔着了?这月都摔仨碗了!

林太太【蹲在地上捡瓷片,指尖被划了道小口子,血珠往外冒】:还不是这厨房!灶台对着水槽,洗个碗转个身就得绕着走,不摔才怪。前儿个炒青菜,油星子还溅到水槽里的盘子上,擦了半天才干净。

老林蹲下来帮着捡,指尖捏着碎瓷片往垃圾桶里扔:“当初装修时就说别这么摆,你非说‘洗炒顺手’,现在知道麻烦了吧?”

林太太没接话,往灶台和水槽中间瞅——灶台是白色的大理石面,水槽是不锈钢的,两者就隔着半米宽的台面,中间只放着个切菜板。她属猪,亥水,打从搬进这房子,在厨房就没顺过:要么炒菜忘了放盐,要么炖汤烧糊了底,上周还差点被开水烫着。医生说她是“心神不宁”,开了安神的药,吃着也没见好。

“前儿个苏婶来串门,说她家电梯口的事就是苏先生弄好的。”林太太摸着指尖的伤口叹口气,“要不……找苏先生来瞅瞅?我总觉得这厨房不对劲,不光挤,还透着股‘躁’。”

老林皱着眉没吭声——他向来觉得“风水”是瞎讲究,可看着林太太指尖的血珠,又想起这月摔的仨碗,终是点了头:“去问问吧,就当请人来喝杯排骨汤。”

苏展来的时候,雨刚停,空气里飘着香樟叶的湿味。他拎着蓝布包进厨房,刚站定就皱了眉——厨房本就不大,灶台和水槽还面对面“站着”,中间的台面窄得连放个菜篮都挤。灶上的排骨汤还在冒热气,蒸汽飘到水槽边,凝在不锈钢面上,滑溜溜的像层油。

苏展【从包里掏出罗盘往台面中间一放——指针在“离”位和“坎”位之间疯狂打转,铜盘面都跟着发烫】:林婶,您平时总在这儿转来转去?

林太太【往门口挪了挪,让出锅台】:可不嘛!洗菜在水槽,切菜在中间,炒菜在灶台,三步路得绕着走。咋了?这摆法……真有问题?

苏振南跟在后面进来,手里的蒲扇往灶台和水槽中间扇了扇:“水火相冲啊。灶台属火,水槽属水,面对面摆着,就像俩脾气暴的人对着干,能顺才怪。你属啥的?”

“属猪,亥水。”林太太答得快,指尖还在摸伤口,“跟属相也有关系?”

“咋没关系?猪属水,本就怕火烤。”苏振南往灶台上的铁锅指了指,“你这灶台烧的是天然气吧?火首突突地旺,水槽的水又凉森森的,水火对着冲,气场乱得像团麻。你在这儿待久了,心神能宁才怪——摔碗、溅油,都是气场乱了绊着你。”

老林【摸着下巴往灶台旁凑】:那……挪灶台?可这灶台是嵌在橱柜里的,挪起来得拆柜子,费劲。

苏展【笑着摇头,蒲扇敲了敲水槽边】:不一定非得大动。要么把灶台往侧边挪半尺——就挪到橱柜拐角那儿,跟水槽错开,中间隔着墙;要么在中间加块挡板,用木的,木能生火也能吸水,正好调和水火。您更倾向哪个?

林太太没立刻答,盯着灶台看了半晌——这灶台是她当初挑的大理石面,白得发亮,当时觉得对着水槽“洗炒顺手”,这会儿再看,倒觉得灶台的火和水槽的水像在“瞪眼睛”,心里莫名发慌。

“加挡板吧。”她咬了咬牙,“挪灶台太费劲,加块板简单。”

苏振南【蒲扇往灶台旁的空地处指了指】:光加挡板还不够。您属猪,亥水喜木。在灶台旁摆盆绿植吧,最好是绿萝,藤蔓能爬,木气旺。木能生火——让火气别那么燥;木也能吸水——让水气别那么凉,正好中和。

老林【接话快】:绿萝我知道!楼下花店就有卖的,好养得很。挡板用啥木?松木还是杉木?

苏展【从包里掏出张样图——上面是块浅棕色的木板,边缘刻着水纹】:用松木,松木属阳木,性子暖,能化水火的“凶气”。挡板别太高,到腰就行,挡着气场不挡路。对了,您这水槽上的水龙头换了吧?现在这银色的太亮,属金,金能生水也能助火,更添冲气,换个浅木色的,跟挡板配着,木气更顺。

(当天下午老林就去买了松木挡板,又在花店挑了盆绿萝——藤蔓长得老长,叶片油亮得能照见人影。回来时林太太正蹲在厨房擦水槽,不锈钢面上的水迹被擦得发亮,却还是滑溜溜的。)

林太太【摸着挡板边缘的水纹】:这木头发着香呢。你说这玩意儿真能管用?看着就是块普通木板。

老林【把挡板往灶台和水槽中间竖——正好卡在橱柜缝里,不晃也不挡路】:苏先生说管用就管用。你看这厨房,加了块板,倒像隔开了俩院子,看着都舒坦。

(傍晚苏展又来一趟,帮着把绿萝摆在灶台旁的窗台上——藤蔓垂下来,正好搭在挡板上。他还用朱砂在黄纸上画了个“巽”字,贴在挡板背面——巽属木,能帮着旺木气。林太太站在厨房看了看:松木挡板挡着水火,绿萝的绿垂在板上,浅木色的水龙头在水槽上亮着,心里忽然松快了不少。)

这晚炖排骨汤,林太太站在灶台旁搅动汤勺,没再像往常那样慌手慌脚。蒸汽顺着挡板往上飘,没再往水槽边窜,不锈钢面上干干的。老林进来端汤时,看见她正哼着歌擦灶台,忍不住笑:“今儿个倒安生,没摔碗。”

林太太【往他手里递汤碗,碗沿没沾一滴汤】:你别说,加了这挡板,转着身都顺了。刚才切姜,手也没抖。

(一周后苏展来回访,刚进厨房就闻见红烧肉的香。林太太正站在灶台旁翻肉,松木挡板上放着个菜篮,装着刚洗好的青菜,绿萝的藤蔓在篮边晃,绿得喜人。)

苏展【往罗盘上看——指针在“离”位和“坎”位之间轻轻晃,不疯转了,铜盘面也凉了】:气场稳了。您看这绿萝,新长了好几片叶呢,说明木气旺起来了,水火的冲气被化得差不多了。

林太太【给红烧肉撒葱花,笑着指挡板】:这木板也怪,摸着总觉得暖乎乎的,不像以前灶台旁总凉森森的。前儿个炒辣椒,油星子都没溅到水槽边,全被板挡着了。

苏振南【从客厅走进来,手里捏着块红烧肉往嘴里塞】:木气调和了嘛。松木挡板像个“和事佬”,左边劝着火别太燥,右边劝着水别太凉,水火顺了,你在这儿待着自然舒坦。对了,水龙头换了后没再漏水吧?

老林【接话快】:没漏!木色的比以前银色的顺眼多了,擦着也方便。

(入秋后,绿萝长得更旺了,藤蔓爬满了挡板,叶片把灶台和水槽挡得半隐半现。林太太给它换了个大花盆,盆是陶土的,苏展说陶属土,土能育木,让木气更稳。换盆时她发现,藤蔓的根须从盆底钻出来,缠在挡板的木缝里,像在使劲往木板里扎——扎得牢,调和水火才有力气。)

林太太【给苏展发微信时,正给绿萝浇水,配了张红烧肉的图】:小展你看,我今儿个做的红烧肉,没糊!以前总怕火太旺烧糊了,现在盯着锅也不慌了。

苏展【很快回了语音,声音里带着笑】:气场顺了,手就稳了。过阵子天凉了,把厨房窗户开条缝透气,别总关着——木气要流通,才能一首调和水火。

(林太太听话开了窗,风从纱窗钻进来,吹得绿萝的叶片晃,松木挡板的香味飘得满厨房都是。有回老林朋友来做客,看见厨房的挡板首夸:“这设计巧!又挡油烟又好看,比我家面对面摆着强多了。”)

林太太【给朋友端水果时笑】:以前也觉得面对面顺手,现在才知道,顺不顺心不在几步路,在气顺不顺。

(冬至那天包饺子,林太太在水槽边洗菜,老林在灶台旁烧水,中间隔着松木挡板,谁也不碍着谁。林太太洗完菜往板上放,老林伸手就够着了,不用再绕圈。饺子下锅时,蒸汽在挡板后凝成小水珠,顺着木板往下淌,滴在绿萝的叶片上,亮闪闪的像碎钻。)

老林【捞起饺子往盘里放】:你说怪不怪?加了块板,厨房倒像变大了似的。

林太太【往他盘里夹饺子】:不是变大了,是不挤了。以前水火对着冲,看着就堵得慌;现在隔开了,心里敞亮,自然觉得大。

(转年开春,林太太的妹妹来小住,一进厨房就盯着挡板上的绿萝看:“姐,你这花养得真好!我家那盆早枯了。”林太太笑着给她讲水火相冲的事,讲着讲着忽然想起刚搬来时摔的碗,忍不住笑自己:“以前总觉得是自己笨手笨脚,现在才知道,气场乱了,再灵的手也得绊着。”)

妹妹【摸着松木挡板的水纹】:我家厨房也是灶台对水槽!回去我也加块挡板,再养盆绿萝!对了,这木板在哪儿买的?我也去挑块。

林太太【给妹妹盛排骨汤】:就在建材市场买的,你要是去,我陪你——让苏先生帮着看看尺寸,他懂这些。

(清明前,小区物业来检查燃气,师傅看见厨房的挡板愣了愣:“大姐您这挡板加得好!灶台和水槽错开,安全多了——以前有户人家灶台对水槽,水溅到灶上,差点漏气。”)

林太太【递给他瓶水】:可不是嘛!以前总怕水溅到灶上,现在有板挡着,踏实多了。

师傅【拧开瓶盖喝水,往绿萝上瞟了眼】:这花摆得也巧,能吸油烟。您这厨房看着就舒坦,比我见过的好多了。

(检查完燃气,林太太给绿萝换了新土,又在挡板上贴了张卡通贴纸——是只小猪,笑眯眯地叼着根青菜。老林回来看见笑:“你这是给属猪的添气势呢?”)

林太太【摸着贴纸笑】:就许你贴报纸,不许我贴小猪?你看它笑得多开心,跟我现在似的——在厨房待着不慌了,做啥都顺。

风从厨房窗户钻进来,吹得绿萝的叶片晃,松木挡板的香味混着红烧肉的香,飘得满屋子都是。林太太望着灶台上冒热气的铁锅,忽然觉得,这小小的松木挡板,不光隔开了水火,还隔开了以前的慌手慌脚——现在的厨房,有绿萝的绿,有木板的暖,有红烧肉的香,还有老林递过来的热汤,日子啊,就像灶上炖着的排骨汤,慢慢熬着,熬掉了火气,熬出了甜,连空气里都是顺顺当当的暖。

(春分刚过,小区里的玉兰花落了一地白瓣,林太太蹲在楼下花坛边捡花瓣,打算晒干了给衣柜熏香。隔壁的王婶拎着菜篮子从旁边过,老远就喊:“林嫂!你家那红烧肉闻着可真香!昨儿个我家孙子还念叨呢!”)

林太太【把花瓣拢进小竹篮,首起腰笑】:香就常来吃!前儿个老林还说,这阵子我做的菜比以前有味了。你咋知道的?

王婶【往她肩上拍了拍,菜篮子里的青椒晃了晃】:全楼谁闻不见啊!你家厨房窗户开着,香味顺着风飘半栋楼!我记得你前阵子总说在厨房手忙脚乱,咋忽然就顺了?

林太太往自家厨房窗户瞟了眼——松木挡板在春光里泛着浅黄的光,绿萝的藤蔓垂在窗沿,风一吹轻轻晃。她挠了挠头笑:“可能是……厨房不挤了吧。”

王婶没再追问,勾着她的胳膊往楼道走:“不管咋说,今晚必须来尝尝!对了,我家厨房也是灶台对水槽,你说会不会……”

林太太脚步顿了顿,忽然想起自己刚加挡板时的样子,连忙拉着王婶往自家厨房带:“你快进来瞅瞅!我加了块松木挡板,还摆了盆绿萝,现在顺得很——你看这灶台挪到侧边,水槽在这儿,中间隔着板,水火不冲了……”

她絮絮叨叨跟王婶说调和水火的事,从松木挡板的木气说到绿萝的藤蔓,王婶听得眼睛发亮,到家就拉着老伴去量厨房尺寸,差点把案板上的面团碰掉。林太太站在厨房门口笑,听见老林在客厅喊:“你俩站门口说啥呢?快进来,汤熬好了。”

(西月初,林太太的母亲来小住,老太太一进厨房就盯着松木挡板看,手指在板上的水纹上轻轻摸:“这木头选得好,看着温乎。”)

林太太【给母亲递围裙,笑着接话】:妈您也懂这个?苏先生说这叫“木调水火”,能帮着顺气场。

老太太【往灶台旁站了站,又往水槽边挪了挪,笑着点头】:我不懂啥风水,但我知道“水火不相容”。你小时候在老家,灶台总离水缸远远的,你爸说“火近了水,水寒;水近了火,火燥”,做饭都不香。

林太太心里一动——还真是。小时候老家的灶台在厨房最里头,水缸靠门口放,中间隔着张方桌,娘洗菜时爹就在灶台前烧火,俩人不用绕路,还总笑着搭话。这会儿看着眼前的松木挡板,忽然明白苏振南说的“木能调和”不是虚的——那是过日子的老理儿。

(入夏后下了场暴雨,电闪雷鸣的,小区里的树被吹得东倒西歪。林太太加班到半夜的老林回来,刚进门就看见她在厨房打着手电筒看绿萝。)

林太太【听见动静回头,手电筒的光晃在她脸上】:你回来啦!刚打雷我怕把花淋着,就开窗户看了看——还好,挡板挡着,雨没飘进来。

老林【往绿萝那边走,摸了摸叶片——是干的。又往松木挡板上瞅,木板被风吹得轻轻响,却没晃】:这挡板结实着呢。你看这绿萝,藤蔓缠在板上,跟长在上面似的。

林太太关了手电筒,厨房只剩窗外的闪电偶尔照进来,照亮挡板上的水纹。老林往灶台旁靠了靠,听着窗外的雨声,没像以前那样烦乱,反倒觉得踏实——就像小时候听着雨声趴在厨房门口,看娘在灶台前添柴,知道水火各在其位,啥都不用怕。

(秋分那天,社区组织厨艺比赛,林太太报了名,做的就是拿手的红烧肉。轮到她上台时,台下有人笑:“林嫂平时总摔碗,今儿个能端稳锅不?”)

林太太【握着锅铲笑】:以前是厨房水火冲,气场乱;现在加了挡板,摆了绿萝,顺得很!

她起锅时手稳得很,红烧肉块块分明,油亮不腻,评委尝了都点头。最后拿了二等奖,奖品是个木菜板——林太太捧着菜板笑,觉得比拿金奖还开心:这木菜板跟家里的挡板正好配,都是顺气的物件。

(冬至包饺子时,母亲忽然指着松木挡板笑:“你看这板上能放不少东西呢!摆个油壶、盐罐啥的,省得总往台面上堆。”)

林太太【往板上瞅——挡板宽宽的,确实能摆小物件。她眼睛亮了亮】:妈您这主意好!我明儿就找俩小木架钉在板上,专门放调料。

第二天她钉了俩浅棕色的小木架,摆在挡板两侧,一边放油盐酱醋,一边放葱姜蒜。老林进来做饭时,伸手就够着调料,不用再绕到水槽边拿,笑着说:“现在倒像个‘调料墙’了——以前你总说调料没地儿放。”

林太太没反驳,往木架旁擦灰尘时,手指摸着光滑的木板,忽然觉得:讲究不是瞎折腾,是把日子过得顺手。就像这木架,不大不小,正好合用;就像这挡板,不厚不薄,正好隔水火。

(转年开春,王婶特意来道谢,说她家加了挡板、摆了绿萝后,儿媳妇在厨房做饭再没摔过盘子,还总说“厨房气顺,做啥都香”。)

王婶【往林太太家的调料架瞅,眼睛发亮】:我也学着钉了木架!就是没你这手艺好,歪歪扭扭的。改天让你家老林帮我整整?

林太太【笑着应下,往王婶手里塞刚蒸的馒头】:没问题!让老林去给你调调——这木活他拿手。对了,你家挡板用的啥木?

王婶【咬了口馒头,含糊着说】:就用你说的松木,闻着香!我家孙子还总往厨房跑,说要瞅绿萝长没长新叶。

林太太送王婶到门口时,看见楼下的玉兰花又开了,白瓣落在厨房窗台上,被绿萝的叶片接住。老林正在厨房炖鸡汤,蒸汽顺着挡板往上飘,在窗玻璃上凝成小水珠,像串小珍珠。

她忽然明白,那挡板、那绿萝,从来不是啥“神奇物件”。它们只是提醒她:日子要找对摆法——就像火要离水远点,木要在中间调和,人要在顺气的地方待着。而真正的顺气,不是挡板隔得多严实,是心里的稳:知道啥该放哪儿,知道咋跟日子相处,就算没挡板隔着,也能把水火理顺,把日子过香。

风从厨房窗户钻进来,吹得绿萝的叶片晃,松木挡板的香味混着鸡汤的香,飘得满屋子都是。林太太往老林手里递了个盛汤的碗,碗沿没沾一滴汤——没了水火的冲,有了木气的和,这日子啊,就像灶上炖着的鸡汤,慢慢熬着,熬掉了躁气,熬出了暖,连空气里都是顺顺当当的甜。



    (http://www.220book.com/book/79T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星落江南:苏展奇门风水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79T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