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坐在龙案后,看着一份关于北方军屯粮草筹措困难的奏折,眉头紧锁。若是……若是那小子能把百果苑那套点石成金的本事,用在这军国大事上……哪怕只是学到点皮毛……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他原本只打算让马安泰学点文武本事,将来能安分守己,辅佐太子,做个太平王爷或是得力干将也就够了。但现在看来,这小子根本就不是个安分的主!其天赋、其心性、乃至那玄乎的命格,都预示着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既然不是池中物,那就更不能放任自流!刘伯温说得对,需以厚重仁德之力加以引导约束!而这引导,首先就得下猛药!把他那过剩的精力、那跳脱的脑筋,全都给我塞满正儿八经的学问和本事!免得他整天胡思乱想,或者把聪明劲都用在惹是生非上!
对!就得这么办!
朱元璋大手一挥,立刻下达了两道口谕。
于是,当马安泰还沉浸在“成功商人”的自我陶醉中,琢磨着是不是再找娘要个铺面试试水时,两道加课的旨意,如同两座大山,轰然压到了他的头上。
首先是在刘伯温这边。
以往的课程,虽然也涉猎广泛,但刘伯温更偏向于引导和启发,讲天文地理、算学格物,甚至有些奇门遁甲的趣闻,气氛相对轻松。马安泰虽然常问些刁钻问题,但总体上还能应付,甚至觉得有趣。
可现在,画风突变。
刘伯温带来的书卷厚度首接翻倍!内容也从相对“务虚”的知识,转向了极其“务实”甚至沉重的领域——治国策论。
《管子》、《商君书》、《盐铁论》……一本本散发着古老和沉重气息的典籍被摆到了马安泰面前。刘伯温不再只是讲述知识,而是开始要求他分析历代王朝兴衰得失,探讨土地、赋税、户籍、吏治、边防等实实在在的国政难题。
“公子以为,商鞅变法,其核心何在?利弊几何?于当今大明,可有可借鉴之处?”
“盐铁专卖,利在国强,弊在何处?如何权衡?”
“若北方大旱,流民南涌,当以何策应对?”
问题一个比一个宏大,一个比一个棘手。马安泰那点小聪明,在这些沉淀了数千年智慧与教训的厚重课题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常常被问得哑口无言,头晕眼花。
更让他头皮发麻的是,刘伯温竟然开始正式向他传授周易推演之术!
“陛下认为,公子既与星象有缘,或可于此道略窥门径,未来或可助陛下解惑释疑。”刘伯温说得轻描淡写,但马安泰却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先生……这卜卦真能算出明天会不会下雨吗?”马安泰苦着脸问。
刘伯温捋须微笑:“心诚则灵,然天意渺渺,岂可轻窥?此道重在明理,而非问吉凶。”
马安泰:“……”那他学来干嘛?!
如果说文课的加重是精神上的折磨,那武课的升级就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碾压。
徐达接到旨意后,看着马安泰的眼神都多了一丝同情。然后,训练科目立刻从之前的个人武艺、基础体能,提升到了小队战术和兵棋推演。
赵大勇不再单独摔打他,而是调来了几个身手不错的年轻亲兵,组成一个小队。徐达开始传授最基本的战阵配合、掩护突击、口令传递。马安泰力气大,但毫无协同意识,经常冲得太猛,脱离队伍,或者听不懂指令,搞得整个小队人仰马翻,没少被队友暗中埋怨,也被徐达冷着脸训斥。
这还只是开胃小菜。
最让马安泰崩溃的是兵棋推演。在一个巨大的沙盘面前,徐达给他讲解山川地势、兵力配置、攻守之道。
“假设你率五千步卒,据守此山谷,敌军一万骑兵自正面来袭,另分兵两千绕后断你粮道,你当如何?”
“若你为先锋,遇敌坚壁清野,孤军深入,粮草不继,士气低落,又当如何?”
徐达的问题一个个抛出来,冷酷而现实。马安泰一开始还试图用他那些“奇思妙想”,比如“挖陷阱”、“放火烧山”、“派人假装投降”,但很快就被徐达用更严谨的军事逻辑和血淋淋的实战案例驳得体无完肤,告诉他那些“妙计”在现实中多么不堪一击,代价多么惨重。
他第一次如此首观地感受到,打仗不是儿戏,不是个人勇武就能决定一切,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无数的人命和鲜血。
文课武课的双重加压,几乎榨干了马安泰所有的精力。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读书,上午被刘伯温用各种治国难题和玄奥卦爻折磨得头晕脑胀,下午又被徐达扔进沙盘和小队战术里磋磨得筋疲力尽。晚上回到宫里,还要完成两位老师布置的大量功课。
往日里还有时间溜出宫去找常茂他们玩闹,现在连睡觉的时间都快不够了!眼圈都熬黑了!
这日傍晚,马安泰又一次拖着快散架的身子从徐府回来,一头栽倒在书房的椅子上。面前桌子上,左边堆着高高的一摞策论文章和周易笔记,右边则是一张画满了箭头和符号的简陋地图。
他觉得前途一片黑暗,生无可恋。
他终于忍不住了,西仰八叉地瘫在椅子上,望着屋顶,发出了一声哀嚎:
“爹啊!您这是培养儿子还是培养宰相加大将军啊?!要不要这么狠啊!!”
大明:老朱别打啦,我是白虎降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明:老朱别打啦,我是白虎降世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7AA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