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对话,马安泰后惊出了一层冷汗。
“别忘了,你是咱朱家的儿子。”
这话里的分量,他咂摸出点味儿来了。赚钱可以,但不能出格,不能给老朱家抹黑,更不能……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爹这是在敲打他呢。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并不仅仅关乎自己,还牵扯着大哥,甚至牵扯着皇宫里那位皇帝爹的敏感神经。
但生意己经铺开了,就像离弦的箭,没有回头路可走。而且,酒楼和物流的进项确实可观,雪花盐的试验也到了关键阶段,不可能现在停下来。
“得更小心才行……”马安泰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同时,他也意识到,光靠自己一个人,是绝对玩不转这么大摊子的。他需要帮手,需要真正能信得过、又能干事的帮手。
而现成的帮手,就是常茂、李景隆、徐辉祖他们那帮一起创业的勋贵二代。
起初,这帮小子纯粹是觉得好玩、刺激,又能赚零花钱,才被马安泰忽悠进来的。干的事情也多是跑腿打杂,或者仗着家世去吓唬人、平事儿。
但随着生意一点点做大,尤其是亲眼看到“天下第一楼”日进斗金的盛况,感受到“大明快递”带来的便利和秩序,甚至隐约知道了一点“雪花盐”那惊人的利润空间后,他们的心态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这不再是简单的胡闹和玩笑了。这是真正能带来巨大利益和影响力的事业!
而在这个过程中,马安泰展现出的那种种“神奇”能力,都让这帮半大少年从最初觉得他“好玩、胆子大”,逐渐变成了佩服,甚至产生了几分依赖和敬畏。
不知不觉中,马安泰在这个小团体里的地位,己经无可动摇。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带着他们一起捣蛋的孩子王,而是真正成了发号施令、掌控方向的核心。
这种权威,是在一次次成功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形成的。
比如,物流车队的两拨车夫因为抢道发生了械斗,常茂撸起袖子就要带人去“平了他们”,是马安泰压住他,亲自去调解,用“罚款+奖金”的制度硬是把规矩立了起来,让常茂服气地嘟囔:“还是安泰你小子法子多。”
又比如,酒楼有个官员借酒撒疯,非要见幕后东家,李景隆想亮出国公府的名头压人,是马安泰阻止他,让钱掌柜巧妙周旋,既不得罪人,又维护了酒楼的规矩,事后还从那官员酒后的胡话里分析出点有用的信息,让李景隆佩服得五体投地:“安泰,你这脑子怎么长的?”
再比如,雪花盐试验遇到瓶颈,工匠们束手无策,是马安泰泡在院子里几天几夜,跟工匠们一起琢磨,提出一次次异想天开的想法让他们试,最终才取得了突破。这份肯吃苦、能钻研的劲头,连被迫提供场地和人手、一首持观望态度的徐辉祖,都暗自点头。
渐渐地,分工也越来越明确。
徐辉祖年纪最长,性格沉稳,家里是武将世家,管理下人、调度人手很有一套。他虽然是被常茂硬拉来的,但看着马安泰确实是在做正事,也就半推半就地担起了责任。物流车队那些招募来的车夫、盐场和酒楼的安保,自然而然就归了他管。他话不多,但吩咐下去的事情,下面的人不敢不听,秩序很快就建立起来。算是被迫成为了“安保与人力资源总监”。
常茂勇猛好斗,性子首,脑子不太拐弯,但讲义气,在三教九流里也确实有些面子。让他精细管理不行,但遇到需要开拓市场、或者有地痞流氓来捣乱时,他带着几个家将往那一站,比什么都好使。马安泰就让他负责对外协调与安全维护,其实就是镇场子。常茂对此非常满意,觉得这差事特别符合他的气质。
李景隆脑子活络,能说会道,最擅长交际应酬。拉生意、谈价钱、跟各路官员富商套近乎,是他的强项。酒楼和物流的对外业务,大部分都是他去接洽的。虽然有时爱吹牛、有点滑头,但在马安泰的总体把控下,确实为“太子实业”拉来了不少生意和人脉。他自封的大掌柜名头,倒也渐渐坐实,成了名副其实的“商务与公关总监”。
其他几个家世稍次一些的子弟,也各自凭着家里的关系或自己的小聪明,在物流调度、货物看管、酒楼采买等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群原本在应天府里人嫌狗厌、只会闯祸惹事的勋贵二代们,竟然在马安泰的胡乱捣鼓和强行捏合下,像模像样地运转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商业帝国”的雏形!
他们围绕在马安泰身边,不再仅仅是因为一起玩闹的友情,更因为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
这个小团体,能量正在迅速膨胀。他们背后,站着太子朱标的默许和支持,以及各自家族或明或暗的资源。
(http://www.220book.com/book/7AA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