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蕙英赶紧接过保温桶,拿出一块递给赵大爷:“大爷,您也吃,甜得很。”三人坐在煤油灯旁,吃着红薯,聊着天——赵大爷说,今年的白菜长得好,能给铁路食堂供到过年;于晖说,等父亲的旧案翻了,要请大家去国营饭店吃饭;江蕙英说,以后要把买卖做大,帮更多农户卖蔬菜、卖粮食。
煤油灯的光芒柔和而温暖,宛如冬日里的暖阳,轻轻地洒落在每个人的面庞上。江蕙英静静地凝视着身旁的于晖和赵大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踏实感。
于晖,那个与她相伴多年的男人,此刻正微笑着与赵大爷交谈。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江蕙英看着他,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爱意和依赖。
赵大爷则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他与江蕙英的关系不仅仅是邻居,更像是亲人。在这个小小的社区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
江蕙英心想,这就是她所追求的生活。她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成就感;她有爱她的人,于晖的陪伴让她感到无比幸福;还有那些真心待她的街坊邻居,他们的关怀和帮助让她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暖。
这样的日子,虽然平凡,但却比任何财富都要珍贵。江蕙英深知,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安宁。在这一刻,她感恩生活给予她的一切,也决心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夜深了,赵大爷走后,于晖抱着江蕙英,坐在小院的老榆树下。“蕙英,以后咱们的小院,就是咱们的家,也是咱们奋斗的起点。”于晖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江蕙英靠在他怀里,点点头:“嗯,咱们一起奋斗,一起把日子过好,一起还叔叔一个公道。”
月光透过榆树叶,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墙上的合规奖状上。
——
道外区的青砖小院,晨光刚把窗棂的影子投在左房的办公桌上,于晖就己经蹲在桌前,反复着那个蓝色文件夹——里面装着为父亲于大海翻案的全部铁证,边角被他昨晚翻得微微发卷,却像藏着一把能戳破谎言的利刃。
他打开文件夹,按顺序把证据摊开:最上面是母亲临终前藏在樟木箱里的三封信,信纸泛黄却字迹清晰,第一封写着“大海当乘警抓小偷,腿被捅伤还笑着说没事”,第二封记着“1975年调去信号班,夜里总翻乘警制服的照片”,第三封最沉,末尾那句“他说别让晖儿知道事故是设备老化导致的”,墨迹还带着当年母亲的泪痕;下面压着父亲的两本证件,藏蓝色封皮的乘警证(1965年签发,警号“哈铁乘0287”)和浅蓝色的信号工工作证(1975年调岗后核发,照片上父亲的鬓角己添了细纹),两本证的边缘都磨出了毛边,是父亲生前常揣在兜里的缘故;再往下是老郑的手写证言,附带着1978年3号道岔的设备检查记录复印件,老郑的签名旁按了鲜红的手印,还有张启山补充的“于大海乘警时期立三等功”的证明,盖着铁路局老工会的红章;最底下是1978年版《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12章“设备维护”那页,被张启山用红笔勾出重点:“设备老化未及时更换导致事故,审批责任人需承担主要责任”,旁边还注着“刘主任1978年5月23日批示‘暂缓更换’”的复印件——那是李站长从货运站旧档案里翻出来的,批示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和刘主任现在的签名分毫不差。
“爸,今天就能把这些递到局长那儿,您的冤屈,快能洗清了。”于晖指尖划过乘警证上父亲的照片,照片里的父亲穿着制服,肩章上的警徽闪着光,像是在回应他的话。他把证据按顺序重新归拢,用回形针别好,又从布兜里掏出江蕙英昨晚给他煮的茶叶蛋——她知道今天要见局长,特意起早煮了两个,说“吃了热乎的,说话有底气”,鸡蛋还裹着纱布,揣在怀里暖乎乎的。
刚把文件夹塞进帆布包,就听见院门口传来自行车的“叮铃”声,江蕙英推着车进来,车把上挂着个保温桶,里面是热粥:“于晖,粥还热着,先喝了再去分局,别空腹见领导。”她蹲下来帮于晖理了理帆布包的背带,又从兜里掏出块新的电子表——是上海老吴刚寄来的样品,表盘上印着“铁路安全”的字样,“这个你带上,局长要是问起咱们跟铁路的合作,你就把表拿出来,说这是给职工准备的福利款,显得咱们靠谱。”
于晖接过电子表,按了按定时按钮,“嘀”的一声轻响,像是在为他打气。他喝着热粥,看着江蕙英帮他把文件夹的拉链拉好,心里满是踏实——上辈子他孤苦伶仃,连父亲的葬礼都没人帮忙;这辈子有她在,连见局长这样的大事,都有人帮他想得周全。
送走于晖,江蕙英刚把小院的门拴好,就看见表哥王建国赶着驴车过来,车斗里装着上海老吴寄来的新款电子表(200块,按优惠价28元/块算,比市场价低2块),还有赵大爷送来的100斤白菜(3分/斤,要给铁路食堂供的第一批货)。
“蕙英,李站长刚才托人带话,说铁路食堂的白菜今天下午就能装车,让咱们把货运单准备好,他安排了优先装货的车厢,保证明天一早到分局食堂。”王建国把驴车停在院角,从怀里掏出张货运单,上面己经填好了收货方“哈尔滨铁路局食堂”,发货方“江蕙英(合规个体户)”,“你再核对下数量,没问题我就去盖章。”
江蕙英接过货运单,从抽屉里拿出小账本,一笔一笔核对:“白菜100斤,单价3分,总价3块;电子表200块,其中50块是给职工的福利订单(30元/块,总价1500元),剩下150块放存货区,按零售价35元/块卖,能赚1050块。”她用红铅笔在账本上标好“待收款”,又从铁皮盒里拿出工商备案的“农产品供货合同”,递给王建国:“表哥,你把这个跟货运单一起给李站长,让他帮忙在‘运输合规’那栏盖个章,免得食堂验收时挑毛病。”
王建国接过合同,笑着说:“你放心,李站长跟我是老战友,这点忙肯定帮。对了,上海老吴刚才打电话,说下个月有批进口的计算器,紧俏得很,问你要不要订20台,单价80元,零售能卖到120元,赚头大得很。”
作者“多情神刀”推荐阅读《冰城到沪上:火车炊事员重生逆袭》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AU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