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1章 补充团训练场,初识严厉班长开始基础训练

小说: 烽火归途,1937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时间:1937年7月23日,清晨至上午

地点:补充团东侧训练场、训练场战壕区、临时休息点、武器存放棚

引子:清晨的阳光刚越过训练场东侧的山头,韩禧就带着同乡弟兄和120名新兵在空地上列队。露水打湿了军靴,踩在干燥的泥土上留下浅浅的印记,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穿着上尉军装的李铁柱快步走来,深棕色马鞭握在右手,军帽下的眼神锐利如刀,扫过队列时,新兵们下意识地挺首了腰板。同村的郑劼站在队列左侧,握着木枪的手紧了紧,低声对韩禧说:“这李班长看着就不好惹,咱们一会儿得多提醒新兵们认真点。”陈标则翻开训练记录册,指尖停在“队列训练流程”那一页,心里默默盘算着如何配合李班长的节奏——他知道,严厉的长官往往注重细节,容不得半点马虎。韩禧心里却有一丝期待,李班长有长城抗战的实战经验,跟着他训练,新兵们肯定能学到真东西,只是不知道这份“严厉”,新兵们能不能扛得住。

“都给我站好!”李铁柱的声音洪亮如钟,在训练场上回荡,“我不管你们之前是农民还是工匠,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国民革命军第62师补充团的兵!兵就要有兵的样子,站要有站相,走要有走相,要是连队列都站不好,还谈什么打鬼子?”

他走到队列前,目光从新兵们脸上一一扫过,在一个缩着肩膀的新兵面前停下,马鞭轻轻敲了敲新兵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把肩膀挺起来!像个没骨头的样子,日军的刺刀捅过来,你连躲的力气都没有!”

新兵脸色发白,赶紧挺首肩膀,声音有些发颤:“报、报告班长,我叫王二柱,来自温岭农村。”

“王二柱是吧?”李铁柱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我知道站队列累,但累也得练!在战场上,整齐的队列能提升士气,还能让长官快速掌握兵力部署,一个松散的队伍,没等日军打过来,自己先乱了!”

韩禧站在一旁,悄悄观察着李铁柱的训练方式——他没有一上来就苛责新兵,而是先讲清楚队列训练的重要性,既威严又不失耐心,比想象中更懂得如何带新兵。他朝陈标递了个眼神,陈标立刻会意,走到队列后侧,把训练记录册摊开,准备记录新兵们的表现。

“现在开始练‘立正稍息’!”李铁柱走到队列中央,示范起动作,“立正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挺首,双手贴在裤缝,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稍息时,左脚向左迈出半步,重心放在右脚,双手依旧贴在裤缝,不准随便乱动!”

新兵们跟着模仿,有的双脚分得太宽,有的双手没贴紧裤缝,有的甚至还在偷偷挠痒。李铁柱耐心地一个个纠正,马鞭轻轻碰了碰动作不标准的新兵:“你,双脚再并拢点,跟肩同宽,不是让你劈叉!还有你,双手贴紧,别跟揣着东西似的!”

郑劼也主动上前帮忙,他力气大,能帮新兵调整站姿——有个新兵膝盖总打不首,郑劼蹲下身,轻轻按住新兵的膝盖,教他如何用力:“你把膝盖往后顶,别放松,坚持一会儿就习惯了,俺刚开始练的时候也这样,练两天就好了。”

新兵们渐渐进入状态,动作越来越标准。李铁柱看在眼里,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表情,对韩禧说:“韩队长,你这队伍底子不错,新兵们都肯学,比我之前带的那些散漫兵强多了。”

“都是班长您教得好,”韩禧笑着说,“您有实战经验,以后训练上,还请您多指点。”

“好说!”李铁柱拍了拍韩禧的肩膀,“咱们都是为了打鬼子,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一会儿练完队列,咱们去战壕区练卧倒和匍匐前进,这两项在战场上最实用,日军的子弹可不会因为你不会卧倒就绕着你走。”

练完队列,己经过了半个时辰。李铁柱让新兵们休息十分钟,自己则和韩禧、郑劼、陈标走到临时休息点,讨论接下来的训练计划。

“卧倒和匍匐前进看着简单,其实有很多讲究,”李铁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简易的动作示意图,“卧倒时,要先迈左脚,身体前倾,双手撑地,然后膝盖着地,最后全身趴在地上,尽量压低身体,减少被子弹击中的面积;匍匐前进分‘低姿匍匐’和‘高姿匍匐’,遇到日军火力强的时候,用低姿匍匐,身体贴着地面爬;火力弱的时候,用高姿匍匐,能快些前进。”

陈标赶紧把示意图画在训练记录册上,还标注了注意事项:“班长,我把这些动作要点记下来,一会儿复印给新兵们,让他们随时能看,这样学得更快。”

“好主意!”李铁柱点点头,“新兵们文化程度不高,光靠说,他们记不住,有示意图就不一样了,一看就懂。”

休息时间结束,作者“金陵痞帅”推荐阅读《烽火归途,1937》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李铁柱带着新兵们来到战壕区。战壕有一米多深,底部铺着干草,两侧堆着沙袋,模拟的是实战中的战壕环境。

“现在开始练卧倒!”李铁柱跳进战壕,示范着动作,“你们看清楚,迈左脚,撑地,膝盖着地,趴!整个过程要快,不能拖泥带水,在战场上,慢一秒就可能丢了命!”

新兵们轮流跳进战壕,练习卧倒。王二柱第一次卧倒时,没掌握好力度,膝盖磕在战壕底部的石头上,疼得龇牙咧嘴,却没敢出声,爬起来继续练。

李铁柱看到了,走到他身边,蹲下身,检查了一下他的膝盖:“没事吧?下次注意点,战壕里有石头,撑地的时候手往旁边挪挪,别磕着膝盖。”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草药(自己平时治跌打损伤用的),递给王二柱,“这个敷在膝盖上,能缓解疼痛,晚上回去用热水泡一下,明天就不疼了。”

王二柱接过草药,眼眶有些红:“谢谢班长!我一定好好练,不拖队伍后腿!”

韩禧站在战壕边,看着这一幕,心里对李铁柱的好感又多了几分——他看似严厉,实则心细,知道心疼新兵,这样的长官,才能带出让人信服的队伍。

郑劼和陈标也没闲着,郑劼负责在战壕外指挥新兵排队,防止拥挤;陈标则拿着训练记录册,记录每个新兵的动作掌握情况,对学得慢的新兵,标注上“需重点辅导”。

练到上午中旬,大部分新兵都掌握了卧倒和匍匐前进的基本动作。李铁柱让新兵们分组练习,自己则走到韩禧身边,递给他一壶水:“歇会儿吧,看你也忙了一上午了。”

韩禧接过水壶,喝了一口,问道:“班长,您参加长城抗战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新兵因为没掌握卧倒动作而受伤的情况?”

李铁柱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回忆:“怎么没有?当时有个新兵,跟王二柱一样,也是农村来的,没练几天就上了战场,日军的子弹打过来,他不知道卧倒,硬生生挨了一枪,没救过来……”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所以我现在对新兵的基础训练特别严,多练一遍,他们在战场上就多一分活下去的机会。”

韩禧心里一酸,更加明白基础训练的重要性。他看着战壕里认真练习的新兵们,心里默默想:一定要把他们教好,让他们不仅能打鬼子,还能活着回家。

上午的训练结束前,李铁柱带着新兵们去武器存放棚,认识真枪。武器存放棚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三八式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新兵们眼睛都亮了,却没人敢随便摸。

“这些枪是咱们的命!”李铁柱拿起一把三八式步枪,讲解道,“三八式步枪射程远,精度高,但后坐力大,开枪的时候一定要把枪托抵在肩膀上,不然会伤到自己;捷克式轻机枪适合压制日军火力,一个机枪组需要三个人,射手、副射手和弹药手,分工明确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他让新兵们轮流拿起步枪,感受重量和握枪手感,韩禧则在一旁提醒:“大家轻拿轻放,别碰扳机,安全第一。”

上午的训练在新兵们的兴奋和期待中结束。李铁柱对韩禧说:“下午咱们练刺杀和枪械拆解,刺杀是近距离作战的关键,枪械拆解则能让新兵们了解枪的构造,遇到简单的故障能自己排除。”

韩禧点点头,让陈标把下午的训练计划写在训练记录册上,又让郑劼通知新兵们中午好好休息,下午才有精力训练。

新兵们解散后,训练场上只剩下韩禧、郑劼和陈标。郑劼伸了个懒腰,笑着说:“没想到李班长这么厉害,不仅懂训练,还懂实战,跟着他练,新兵们肯定能很快成长起来。”

陈标也笑着说:“是啊,我刚才看新兵们的眼神,都跟早上不一样了,以前是迷茫,现在多了几分坚定,这就是好的开始。”

韩禧看着空荡荡的训练场,心里满是希望。他知道,基础训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难的战术训练和实战演练在等着他们,但只要有李铁柱这样的好长官,有同乡弟兄的支持,有新兵们的努力,他们一定能把补充团的新兵们,打造成一支能打胜仗、能保家乡的钢铁队伍。

下章预告:1937年7月23日下午,李铁柱带着新兵们练队列行进,按照传统的“分步训练法”——先练单独的“齐步走”动作,再练“排面整齐度”,最后合练“连队行进”,可练了半个时辰,排面还是歪歪扭扭,有新兵跟不上节奏,还有新兵走顺了脚。韩禧看着着急,想起穿越前学过的“分组对比训练法”——把新兵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动作标准的当组长,组内互相纠正,最后各组比赛,赢的组能休息十分钟。他犹豫着要不要跟李铁柱提这个方法,可李铁柱是有实战经验的老班长,会不会觉得他这个“新方法”不靠谱?甚至质疑他不懂训练?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烽火归途,1937 http://www.220book.com/book/7BL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