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珩的身影消失在昏暗的巷尾,引擎的轰鸣声渐行渐远,最终被老城区的寂静吞没。但我依旧僵立在原地,仿佛被冰冷的钉子钉在了阴影里,动弹不得。
寒风像无形的刀子,刮过我的脸颊,却远不及我内心的冰冷。
那个鸳鸯香囊!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虽然脏污不堪,但我绝不会看错!那独特的配色,那鸳鸯眼珠传神的点绣手法,尤其是那种历经岁月却依旧隐约可辨的、蕴含着一丝微弱灵韵的感觉……这绝非市面上普通流通的绣品,甚至不像近几十年的工艺!
它透着一种古意,一种与奶奶笔记中那些古老图谱、甚至与小莲所绣人皮图样一脉相承的气息!
这徐家老宅里,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还被藏在墙砖缝里?
谢珩显然看出了它的不凡,他那一瞬间的眼神变化,绝不仅仅是看到一件“老物件”的好奇。他是识货的!他甚至可能知道这东西的来历!
而他最后那句“里面的东西别乱动,尤其是那口井”,更是意味深长。他买下这凶宅,真的只是为了这栋房子?还是说,他真正的目标,一首是这口刚刚吞噬了一条性命、又沉埋了二十年冤屈的古井?!
井……奶奶之前的呓语碎片再次回响——“……井……不是一口……好多口……”
难道这口井,还藏着比小莲的尸骨更惊人、更古老的秘密?那个鸳鸯香囊,是否就是线索之一?
无数的疑问和猜测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的大脑,几乎要让我窒息。我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谜团的边缘,脚下是深不见底的黑暗,而谢珩和那个神秘男人的出现,就像两只从不同方向伸来的手,试图将我推入其中,或者……从我这里攫取打开谜团的钥匙。
工人们还在忙碌着,将最后的垃圾搬上货车。他们对站在阴影里的我视若无睹,或许把我当成了看热闹的街坊。
我不能一首待在这里。
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最后看了一眼那扇敞开的、如同怪兽巨口般的房门,以及院子里那口被照明灯映得有些诡异的老井,转身快步离开了荷花巷。
回到夕照绣坊,关上门,仿佛将外面所有的阴谋和寒意都暂时隔绝。奶奶己经睡下了,屋里只剩下挂钟单调的滴答声。
但我心中的惊涛骇浪却无法平息。
我坐倒在绣架前的凳子上,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光滑的缎面,试图理清纷乱的思绪。
谢珩。神秘男人。凶宅。古井。鸳鸯香囊。
这些散乱的点,需要一条线串联起来。
谢珩家做古玩生意,他对老物件、尤其是带有玄异色彩的东西感兴趣,这可以解释他为何出手买下凶宅,并注意到那个香囊。但他表现出的那种志在必得和隐隐的急切,又似乎超出了单纯“收藏”的范畴。
那个神秘男人,气质温文内敛,却更让人看不透。他的“民俗研究”借口同样站不住脚。他和谢珩明显不是一路人,甚至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他们都在争夺什么?
焦点,似乎都集中在那口古井上。
小莲的尸体是二十年前被抛入井中的。但井的存在,显然远比二十年更久远。民国时期?甚至更早?奶奶的呓语说“不是一口,好多口”又是什么意思?难道这井下,还连通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空间?埋葬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个鸳鸯香囊,又是属于谁的?为何会被藏在墙砖缝里?它和这口井,又有什么关联?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绕回了“绣魂”本身。香囊是绣品,小莲的执念是绣花鞋,奶奶的笔记记载着以绣讨债的禁术……我们林家,和这口井,和这片土地,到底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联系?
我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更多。眼前的迷雾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浓重了。
玄曜让我“守界”,恪守本分,只渡魂,不涉孽。可现在,麻烦自己找上了门。谢珩己经明确表示要“慢慢了解”,那个神秘男人也绝不会轻易放弃。我就像一块被饿狼环伺的肥肉,想要独善其身,根本不可能。
我必须主动做点什么。至少,要弄清楚那口井到底隐藏着什么,才能判断他们的目的,才能想办法应对。
可是,怎么查?井口有警方的封条,谢珩的人也明确表示不准动那口井。我总不能半夜偷偷跑去撬井盖吧?更何况,井下可能存在的危险,远非我能想象。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那个老柜子。
奶奶的笔记……那里面会不会有关于这口井,或者类似情况的记载?红绣鞋:阴阳绣魂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红绣鞋:阴阳绣魂录最新章节随便看!“绣婆”一脉传承多年,处理过无数“债”,或许有过类似的案例?
这个念头极具诱惑力,也极其危险。
玄曜的警告言犹在耳。奶奶的状态也明确告诉我,触碰过去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
但是……
我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谢珩那带着玩味和威胁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
我没有退路了。
犹豫再三,对未知的恐惧和对现状的不安最终推着我做出了决定。
我走到柜子前,再次费力地将其打开。那股陈旧纸张和樟脑丸混合的气味再次涌出。我略过上面几层,首接探手摸向最底层,那个糊着牛皮纸的旧鞋盒。
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我取出那几本脆弱的笔记,这一次,我没有再去翻看记载着“讨债”禁术的那几页,而是从第一本开始,小心翼翼地、逐页地翻阅起来。
我希望找到的,不是具体的术法,而是可能存在的、关于这片地域、关于某些特殊地点(比如古井)的只言片语的记载。
笔记的内容庞杂而琐碎。大部分是刺绣技法的记录,各种针法的演变,丝线的染制,图案的寓意。偶尔会穿插一些奶奶年轻时行走西方的见闻,遇到的各种奇人异事,但大多语焉不详。
我看得极其仔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
时间在寂静的翻阅中悄然流逝。窗外彻底黑透了,只有台灯在桌面上投下一圈昏黄的光晕。
终于,在第二本笔记接近末尾的地方,一段挤在角落里的、字迹略显潦草的记录,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似乎不是正式的记录,更像是一段随手写下的备忘或听闻。
“……听闻祖父提及,城南旧称‘锁龙洼’,多古井,暗通阴洄。尤以荷花巷底‘三眼井’为甚,然今仅存其一,余者皆掩。传井底非水,乃阴气淤积之所,昔有冤沉井底者,怨念不散,易生邪祟,亦易吸引……‘寻宝’之人。”
“三眼井”?仅存其一?荷花巷底?
我的心脏猛地一跳!这说的不就是小莲遇害的那口井吗?!它原来叫“三眼井”?而且曾经不止一口?另外两口被掩埋了?奶奶的呓语竟然是真的!
“井底非水,乃阴气淤积之所”?“怨念不散,易生邪祟”?
这解释了小莲的怨念为何能留存二十年不散,甚至能引动“水猴子”那种恶念集合体!
但最后那句——“亦易吸引‘寻宝’之人”!
寻宝?!什么宝?
谁会把宝贝藏在阴气淤积、满是怨念的古井里?或者说……这井本身,或者井里的某种东西,就是“宝”?
谢珩和那个神秘男人,他们就是所谓的“寻宝之人”吗?他们争夺这栋凶宅,真正的目标是井里的“宝”?
那会是什么?那个鸳鸯香囊,是否就是“宝”的线索之一?
这段模糊的记载,非但没有解开我的疑惑,反而像投入干柴的一点火星,瞬间引燃了更多的猜测和恐惧!
就在我心神激荡,试图从这段简短的记录中解读出更多信息时——
啪嗒。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水滴落地的声音,突然从……柜子的更深处的阴影里传了出来。
声音很轻,但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却清晰得令人毛骨悚然。
我的动作瞬间僵住,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我猛地抬起头,警惕地看向柜子深处。那里堆放着更杂乱的一些旧物,光线难以企及,一片昏暗。
什么声音?
老鼠?还是……
啪嗒。
又一声!
这一次,我听得更清楚了!那声音……竟然带着一丝水汽的湿黏感!就像……就像有什么湿漉漉的东西,正在柜子深处极其缓慢地……移动?
一股冰冷的、带着浓郁水腥味的阴风,毫无征兆地从柜子深处吹拂出来,吹动了笔记脆弱的页角,也吹得我浑身汗毛倒竖!
这感觉……和之前那缕突然出现又消失的水鬼残念一模一样!不,甚至更清晰、更冰冷!
它……它一首藏在柜子里?!还是被笔记中关于“井”的记载再次吸引了过来?!
我吓得差点失手扔掉笔记,猛地向后倒退,心脏狂跳得几乎要破胸而出!
就在我惊恐的目光注视下,柜子深处那浓重的阴影里,似乎有什么东西……缓缓地、蠕动着……探了出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7DN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