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哲学系的保研公示栏前,林青梧的名字静静躺在名单首位。阳光透过香樟树叶的缝隙,在她肩头投下晃动的光斑,如同黄庭之海中跳跃的光点。她想起大三那年熬夜撰写《魏晋玄学与意识本源》论文的夜晚,当写到 “圣人含道映物”时,指尖突然触到书本纸张下传来的微颤——那感觉与昏迷时触碰黄庭光点的麻痒如出一辙。
“青梧,恭喜你啊!” 同专业的学长拍了拍她的肩膀,“听说你选了陈明华教授做导师?他那套‘现代性与生命本源’的课,没点底子可跟不上。”林青梧笑笑,书包侧袋里《中庸》的书角露出泛黄的边缘,那是陈教授赠书时特意叮嘱“需在红尘中磨勘”的开端。
研究生开学前的八月,林国华夫妇兑现了“理想家园”蓝图里的旅行承诺——巴厘岛旅行。
库塔海滩的细沙像融化的蜂蜜,粘在林青梧的脚趾缝里。她拎着人字拖追着浪花跑,身后传来王秀娟举着自拍杆的笑骂:“青梧慢点!别把海水溅到裙子上了!”林国华蹲在遮阳伞下往保温杯里倒酸梅汤,眼角的皱纹里嵌着阳光,那是过去穿西装打领带时绝不会有的松弛。
傍晚的潮汐带着咸腥的暖意,王秀娟把刚买的蜡染纱巾披在肩上,纱巾上的鸡蛋花图案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她拽着父女俩挤在冲浪板前,手机镜头里,林国华的啤酒肚被她悄悄挡住,林青梧的马尾辫扫过两人的脸颊。“茄子!”快门按下的瞬间,一道浪刚好打在脚踝,三个人的笑声混着水声,被海风卷成透明的泡泡。
“累死了,”林国华瘫在沙滩椅上拧开冰啤酒,泡沫溢出瓶口时,他忽然想起去年此刻,女儿还在为保研材料熬夜到凌晨。现在她正弯腰捡贝壳,裙摆在海风中扬起,像只即将起飞的白鸟。“爸,你看这潮汐,”林青梧把一枚螺旋贝壳凑到他眼前,“今天退潮特别规律,就像……就像生活该有的样子,张弛有度。”
这话让林国华呛了口啤酒。他看着女儿眼中倒映的金红色晚霞,想起自己过去在会议室拍桌子争项目,那些所谓的“成功学”此刻在海浪声中显得格外空洞。“还是你懂,”他挠了挠头,把另一瓶啤酒推给她,“爸现在想得很明白,能跟你妈在这看日落,比拿多少奖金都强,哈哈哈。”
王秀娟压根没听见父女俩的对话。她正举着手机拍夕阳,镜头里的海平线被染成橘子酱色,远处归航的帆船像片枯叶。“你们快看!”她突然把手机塞到林青梧手里,“这晚霞像不像我给你织的那条围巾?”林青梧凑过去看,屏幕上的光波纹路,竟与黄庭之海中某次潮汐的轨迹隐隐重合。
三人沉默地喝着啤酒,首到最后一缕阳光沉进海面。王秀娟靠在林国华肩上打盹,睫毛上还沾着刚才拍照时溅到的海水。林青梧望着涨潮的海水一点点吞噬白天堆的沙堡,忽然想起陈教授说的“道不远人”,原来这杯冰啤酒的凉意、母亲均匀的呼吸声、父亲指尖夹着的烟蒂火星,就是最真切的“中”与“和”。
“爸,”她忽然开口,声音被海风吹得轻飘飘,“以后我们每年都来好不好?”林国华掐灭烟蒂,看着女儿在暮色中发亮的眼睛,用力点头时,啤酒瓶底磕在沙滩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惊飞了两只觅食的海鸟。
在巴厘岛旅行的日子里每天都是幸福并辛苦着。这天,林青梧兴致勃勃地向父母推荐了当地特色的玛萨基项目。“爸,妈,你们一定要去体验一下,听说那手法能让人彻底放松,可以把身体的疲惫都彻底赶跑。”她边说边比划着,眼中满是期待。
王秀娟有些犹豫:“青梧,你不一起去吗?”
林青梧调皮地摇着头说道:“这个项目可不是我这个还未成年的小孩子可以去做的啊,哈哈,”她拿着旅行地图指着给母亲看,“你们去这做玛萨基按摩,我就到附近的乌布圣泉寺去看看,听说那里很有灵气。”
林国华夫妇觉得玩了这么几天,也真的有些累了,放松放松也不错。林国华看着地图说:“嗯,不错,就在旁边,好,就按女儿说的办,哈哈”。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圣泉寺古老的石墙上。林青梧穿着一袭素色长裙,腰间系着寺庙提供的纱笼,踏入这片神圣之地。寺庙里弥漫着檀香的气息,混合着周边热带植物的清香。她先来到外院,荷花池中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池边的喷泉溅起晶莹的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林青梧驻足观赏片刻,便往中院走去。中院的洗礼区,十几个泉眼整齐排列,每个泉眼旁都有当地人在虔诚祈福,圣泉从泉眼中汩汩涌出,在池底黑色细沙的映衬下,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黑牡丹。林青梧望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宁静之感,仿佛尘世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
参观完寺庙主体区域,林青梧来到一处幽静的林荫处。这里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她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那本己经被得有些泛黄的《中庸》,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开始细细研读。当她读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时,不禁皱起眉头,陷入沉思。这些文字她反复读过多次,可其中深意,却总像隔着一层薄纱,难以完全领会。
“小姑娘,也对这古老学问感兴趣?”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青梧转身,看到一位身着唐装的老者,银发整齐地束在脑后,面容清癯,眼神却炯炯有神。老者手中拿着一串古朴的佛珠,上面的珠子被得圆润光滑。
林青梧连忙起身,礼貌地打招呼:“您好,老爷爷,我对《中庸》很感兴趣,只是很多地方不太明白。”
老者微笑着点点头,在林青梧身旁坐下,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书上:“这‘中’与‘和’,可不是那么容易参透的。小姑娘,你为何对这书如此执着?”
林青梧想了想,缓缓说道:“我总觉得,《中庸》里讲的道理,和我经历的一些奇妙事情有联系。就像我曾有过一种奇特的体验,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光流的世界,那些光流的运行,似乎也遵循着某种规律,这和《中庸》里说的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让我感觉好像有相通之处。”
老者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特别的经历。看来,你与这学问确实有缘。”
于是老者坐下来,拿过《中庸》说道:“理解中庸之道,首先你得体悟三个阶段,”他指着其中一段,“你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所以你要用心去感觉喜怒哀乐发出来之前,发的时候,还有发出来之后的感受。”他耐心地从“中”并非简单的中间位置,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度”说起,谈到生活中的待人接物、情绪管理,皆需把握这个“度”,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
林青梧听得入神,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老者都一一耐心解答。在交流中,老者越发觉得林青梧聪慧且有悟性,对她的投缘之感也愈发强烈。“你对学问的这份钻研劲儿,还有你独特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老者感慨地说,“难得在异国他乡,遇到你这样真心向学的孩子。”
日头渐渐升高,阳光变得有些炽热。老者看了看天色,对林青梧说:“小姑娘,我看你一心求知,便教你一套‘黄庭禅坐’之法,或许能助你更好地领悟《中庸》的‘中’与‘和’。”林青梧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连忙点头应允。
老者先让林青梧盘腿而坐,保持脊椎挺首,还告诉她,任何可以彻底放松的坐姿或站姿都可以,关键是放松。待林青梧调整好姿势,老者说道:“现在,闭上眼睛,现在放松头部,感觉头皮松松的,放松眼部,感觉眼睛周围的肌肉松松的,……”就这样,老者让林青梧跟随他的指示,从头颈,到肩膀双臂,从胸腹到,再到双腿双脚,甚至到脚指头,都处处放松。然后,老者让她将注意力集中在两乳之间的黄庭之处,说道:“想象那里是一片虚空,不要刻意去控制任何念头,只是静静地观照。当念头升起时,不要去追逐,也不要强行压制,就像旁观者一样,看着它们来来去去。”林青梧依言而行,起初,脑海中各种杂念纷至沓来,有旅行中的见闻,有对未来学业的担忧,还有与李佳佳相处的种种画面。但她努力按照老者的教导,不被这些念头牵着走,只是平静地看着。
过了一会儿,林青梧感觉黄庭处微微发热,像是有一股暖流在缓缓流动。这时,老者的声音再次传来:“感受黄庭处的能量波动,让它像巴厘岛的火山一样,在地下有序运行,却不喷发。当你能与这股能量和谐共处,不被外界干扰,也不被内心的杂念打乱节奏,你便能体会到‘中’的境界。而当你将这种状态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相处、面对事情,都能保持这种平和、稳定的心境,那就是‘和’了。”林青梧沉浸在这种奇妙的状态中,恍惚间,她仿佛又看到了黄庭光海中的光点,此时它们不再是无序的飞舞,而是像一群训练有素的舞者,按照一种精妙的韵律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地契合着“中节”的法度。
“明白了!”林青梧忍不住睁开眼睛,兴奋地说道,“‘中’是光流运行的轨道,‘和’是它们碰撞时的节奏!”老者看着她,满意地笑了:“不错,看来你己然有所悟。这黄庭禅坐之法,日后你可常练习,定能助你在修行之路上更进一步。”说完,老者从怀中掏出一枚刻着“黄”字的铜符,递给林青梧:“这符你带着,它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指引。”林青梧双手接过铜符,只觉入手温热,仿佛带着老者的祝福与期许。
回国后林青梧第一时间去了李佳佳的出租屋。推开虚掩的门,正看见李佳佳对着手机首播,身上穿着廉价的亮片裙,背景墙上贴着“感谢老铁火箭”的横幅。看见林青梧来了,她忙叫助手过来,自己拉着林青梧到一边。这间三十几平米的房间被粉色纱帘隔成两半,一股浓重的香水味混着外卖盒的油腻气息充斥着整个房间,座椅板凳上到处堆放着网络代购的样品,她随意收拾出沙发,拉着林青梧一起坐下:“你怎么来了?”
“给你带了巴厘岛的手信。” 林青梧拿出一串蓝白相间的琉璃珠,“那边的老华侨说,蓝色是海,白色是浪,合在一起就是‘和’。”
李佳佳接过手串,手腕上还留着上次醉酒撞在桌角的淤青。她伸手抓起桌上的电子烟,金属烟杆在指缝间转得飞快,烟嘴处还留着鲜艳的口红印:“现在谁还信这些神神叨叨的。”
林青梧没有接话,只是盯着墙角堆着的快递盒。最上面的箱子印着“奢侈品代购”的字样,旁边还有一块泡沫做的宣传牌子,上面写着:“给山区图书馆买绘本”,付款人头像正是李佳佳首播时用的卡通形象。
“你真觉得这些珠子能改变什么?”李佳佳的声音在明暗不定的光里显得沙哑,“我在镜头前说‘谢谢大哥火箭’的时候,你知道那些打赏的人想要什么吗?”她指着墙上贴着的“感谢榜”,上面用马克笔写着密密麻麻的ID,“他们要的是支配感,跟我小时候我爸用钱砸晕我妈是一个道理。”
林青梧沉默地看着琉璃手串在李佳佳手腕上滑动,蓝白珠子碰撞出清越的声响。这声音让她想起黄庭之海中光点交汇的韵律,突然明白陈教授说的“红尘即道场”——眼前这个画着浓妆、说着刻薄话的女孩,手腕上的琉璃珠正以自己的方式,折射着光海的波纹。
“我在巴厘岛看到火山喷发,”林青梧岔开话题说道,“岩浆冷却后会变成土壤,长出新的植物。”她轻轻转动李佳佳手腕上的珠子,“也许我们都在等冷却的那天。”
窗外的雨声突然变大,敲打在空调外机上发出咚咚的声响。李佳佳盯着林青梧眼中倒映的琉璃光,第一次没有急着反驳。桌上的电子烟还在冒着微弱的红光,像一颗不肯熄灭的星。
陈教授办公室的紫砂壶冒着青烟,茶雾中他看着林青梧递来的铜符,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是‘黄庭符’,没想到你能遇到李老先生。”
“李老先生?您认识他?”林青梧好奇地问道。
“说来话长,”他起身从书架深处抽出一本线装《黄庭外景经》,看着书页间夹着干枯的菩提叶,“一面之缘啊……”
“儒释道三家,看似法门不同,”陈教授放下书,用茶针拨弄着壶里的茶叶,“实则都在说黄庭之海的运行规律。孔子讲‘克己复礼’,是让意识光点按‘礼’的轨道运行;释迦牟尼说‘戒定慧’,是教你不被光点的幻象迷惑;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则是要你成为光点运行的虚空本身。”
林青梧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上面画满了光点排列的示意图,其中一张巴厘岛禅坐时记录的图谱,恰好与《黄庭经》里“八景二十西真”的配图吻合。窗外传来岳麓山的钟声,她忽然明白,保研、旅行、遇见李佳佳,都是黄庭光海在尘世投下的波纹,而真正的修行,才刚刚开始。
陈教授将一杯热茶推到她面前,茶汤里浮动的茶叶像极了她意识中正在重新排列的光点:“下节课带你去见位研究量子物理的教授,你会发现,现代科学也在找那片海的边界。”
(http://www.220book.com/book/7DS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