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境的文气在李文才体内奔涌,与文道印玺的金光交织成璀璨的光茧。可这股喜悦尚未蔓延开来,太学的地面突然剧烈震颤,藏书阁后方的文庙方向,竟传来阵阵细碎的碎裂声,像是有什么东西正从地下破土而出。
“怎么回事?”秦落雁握紧定边笔,警惕地望向文庙。只见原本供奉文圣雕像的文庙屋顶,瓦片正成片滑落,地面裂开蛛网般的纹路,纹路中渗出淡金色的光晕,光晕里隐约漂浮着无数细小的字迹——那是被掩埋在地下的诗稿残魂,正随着震动缓缓苏醒。
启帝脸色骤变,快步走到李文才身边:“传闻文庙地下埋着‘文魂冢’,里面安葬着前朝殉道文士的诗稿与文魂。当年武庙曾想挖开文魂冢焚毁诗稿,却被先帝以‘文道根基不可动’阻拦,如今这般异动,怕是……”
话音未落,文庙方向突然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地面轰然塌陷,露出一个深不见底的巨坑。坑中升起浓郁的金色雾气,雾气里浮现出无数模糊的身影,他们身着前朝文士服饰,手中握着残破的笔杆,口中吟诵着断断续续的诗句,声音苍凉却充满力量。
“是文魂!文庙的文魂苏醒了!”太学祭酒激动得声音发颤,跪倒在地朝着巨坑叩拜,“先帝护佑,文道不亡啊!”
可就在这时,巨坑边缘突然冲来一队武庙残兵,他们虽己放下武器,眼中却仍有不甘。为首的士兵突然捡起地上的火把,嘶吼着冲向巨坑:“文道害我武庙覆灭,今日我便烧了这文魂冢,让你们这些酸儒的魂魄永世不得安宁!”
火把带着屠文火的余温,朝着金色雾气砸去。李文才瞳孔骤缩,刚要挥笔阻拦,却见巨坑中的金色雾气突然翻涌,一道苍老的身影从雾气中飘出——那是一位身着前朝翰林服饰的老者,他手中握着一卷残破的诗稿,轻轻一挥手,火把便在半空熄灭,化作点点火星消散。
“痴儿,何必要与文道为敌?”老者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却字字铿锵,“当年我等殉道,并非为了争权夺利,只是为了守住这天下的文字,守住百姓心中的念想。你们武庙追求武力,可若没了文字记录功绩、传承教化,即便平定了天下,又能守得住几时?”
那名士兵愣住了,手中的火把掉落在地。老者飘到他面前,展开手中的诗稿,诗稿上的字迹虽己模糊,却仍能辨认出是前朝的《安边策》:“你看,这是当年我为戍边将士写下的策论,里面记录着他们的牺牲与期盼。若这策论被焚毁,后世之人,又怎会记得他们曾为守护家国洒下热血?”
士兵看着诗稿,眼中的不甘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愧疚。他跪倒在地,朝着老者磕了三个头:“晚辈知错了,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与文道为敌!”
老者欣慰地点了点头,转身飘向李文才。当看到李文才手中的金笔与文道印玺时,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你便是那唤醒万经窟、熄灭焚书岭的后生?果然有我文道修士的文风之骨!”
李文才躬身行礼:“晚辈李文才,见过前辈。”
“好,好啊!”老者大笑起来,金色雾气随着他的笑声翻涌,更多的文魂从巨坑中飘出,他们手中的诗稿纷纷展开,残破的字迹在空气中汇聚,渐渐组成完整的诗句——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迈,有苏轼“但愿人长久”的温情,还有无数不知名文士写下的民间歌谣、田间杂记。
“这些,都是我等当年拼死护住的诗稿。”老者指着空中的诗句,声音带着哽咽,“武庙当年围剿文庙,我们将诗稿埋在地下,以文心为引,护住它们的魂魄。如今看到文道薪火未绝,还有你这样的后生坚守,我等便是魂飞魄散,也无憾了!”
李文才看着空中飞舞的诗句,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苏婉儿化作流萤时的笑容,想起了女先生护住童生时的决绝,想起了万经窟里那些握着笔的枯骨——原来,从古至今,始终有人在为文道坚守,始终有人在为文字牺牲。
就在这时,文道印玺突然腾空而起,朝着金色雾气飞去。印玺上的光芒与雾气交织,巨坑中的地面开始震动,无数残破的诗稿从地下破土而出,像是春天的嫩芽般,朝着阳光生长。这些诗稿在空中自动拼接,残缺的字迹被金色雾气填补,渐渐恢复成完整的模样。
“是地下诗稿显灵了!”秦落雁惊喜地喊道。只见那些恢复完整的诗稿,纷纷朝着李文才飞来,自动融入他怀中的《边声集》。《边声集》的书页飞速翻动,原本空白的页面上,开始自动书写新的诗句——有前朝文士的绝笔,有民间流传的歌谣,还有苏婉儿之前写下的两首绝笔诗,此刻竟多了一句批注:“文道不绝,我便永存。”
李文才抚摸着《边声集》,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仿佛苏婉儿就在身边。他抬头望向空中的文魂,眼中满是坚定:“前辈放心,晚辈定会守住这些诗稿,守住文道的薪火,让天下人都知道,文字从未消亡,文魂永远不灭!”
老者点了点头,转身朝着其他文魂挥手:“诸位,既然文道己有传人,我等也该放心了。不如将剩余的文气,都传给这后生,助他早日撑起文道的大梁!”
众文魂齐声应和,他们手中的诗稿纷纷化作金色的光流,朝着李文才涌去。光流融入李文才体内,他的文气开始剧烈翻腾,举人初境的壁垒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文道印玺在半空发出嗡鸣,与光流交织成一道巨大的光柱,将李文才笼罩其中。
武庙残兵们看到这一幕,纷纷跪倒在地,朝着光柱叩拜;太学的文士们则举起手中的笔,与空中的诗句共鸣,口中吟诵着流传千古的名篇。整个太学,都被文气与诗意笼罩,仿佛成了文道的圣地。
可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骑着快马,朝着太学冲来,声音带着焦急:“启帝!李大人!不好了!武庙余孽逃往西北,他们勾结了蛮族,扬言要焚毁西北的所有书院,屠杀那里的文士!同时联系了数国的武庙长老、将军共同打造天下武庙”
李文才心中一震,刚要收起文气,却被老者按住肩膀:“后生,莫急。你如今正处于突破的关键时期,若强行中断,恐怕会伤及文心根基。西北的事,让你的同伴先去应对,我等文魂,再助你一把,让你早日突破举人境!”
“可是西北的文士……”李文才眼中满是担忧。
秦落雁走上前,握住李文才的手:“李大哥,你放心,西北的事交给我!我带着赵将军与部分文士先去支援,你在这里安心突破,我们在西北书院等你!”
赵烈也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李大人,末将愿率军随行,定要护住西北的文士与书院,弥补之前的过错!”
白发老秀才与年轻童生也纷纷请战:“李大人,我们也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李文才看着众人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他点了点头:“好!秦姑娘,赵将军,你们一定要小心!若遇到困难,便用文道印玺的碎片传讯,我突破后立刻赶来支援!”
秦落雁等人收拾行装,很快便踏上了前往西北的路途。李文才目送他们远去,转身回到文庙前的巨坑旁。老者与众文魂早己做好准备,金色的光流再次朝着他涌来。
李文才深吸一口气,握紧金笔,闭上双眼。体内的文气与光流交织,举人初境的壁垒越来越薄。他想起了苏婉儿的嘱托,想起了女先生的牺牲,想起了天下文士的期盼,心中的信念变得无比坚定。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文才突然放声吟出杜甫的诗句,体内的文气瞬间爆发,举人初境的壁垒轰然破碎,一股更加强大的文气从他体内涌出,与空中的文道印玺、地下的诗稿共鸣。
老者与众文魂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化作点点金光融入李文才体内:“后生,文道的未来,就交给你了!切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忘记心中的诗意,不要忘记文字的力量!”
金光消散,巨坑中的地下诗稿也纷纷落下,自动排列成整齐的书架,文庙的屋顶重新合拢,仿佛从未塌陷过。唯有空中的文道印玺,光芒比之前更加耀眼,印玺上浮现出一行新的字迹:“西北有难,速往支援。”
李文才睁开双眼,眼中满是坚定。他握紧金笔,将《边声集》揣入怀中,翻身上马。夕阳下,他的身影朝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文道印玺悬在他头顶,化作一道金色的长虹,照亮了前路。
他知道,西北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武庙余孽与蛮族的勾结,远比之前的叛乱更加凶险。但他更知道,只要手中有笔,心中有诗,有文魂在暗中守护,有同伴在并肩作战,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守不住的文道。
西北的风,带着书院的墨香与蛮族的黄沙,在远方呼啸。李文才勒紧马缰,金笔指向西北,口中放声吟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气激荡间,他的身影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只留下一道金色的长虹,朝着西北方向延伸,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文魂不朽、诗道长存的故事。而西北的书院里,无数文士正握紧手中的笔,等待着他们的希望…….
作者“百干从文”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助我证道》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7EA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