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章:潜移默化,星火初燃

小说: 我在仙武当司命   作者:文昌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仙武当司命 http://www.220book.com/book/7EG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离王朝,安兰县,清河村土地神域。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确切的刻度,唯有那铜香炉中不时燃起的线香,以及通过【诸天托梦】符文隐约感知到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昼夜更迭,提醒着江凡时光的流逝。

他盘膝坐在那硬邦邦的卧榻上——或许称之为“神座”更为合适——心神沉静。经历了几次与北宋世界的惊险交互后,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巩固自身和精细化操作。

那枚蜕变后的【诸天托梦】神通符文,己成为他意识海中最耀眼的存在。其内沉淀的混沌色愿力结晶,如同一条微型的星河,缓缓旋转,散发着磅礴而内敛的力量。这是他的底牌,他的私库。而符诏上那【诸天司命】的淡金色虚影,也在这持续的能量滋养下,变得略微清晰了一丝,虽然依旧模糊,却己不再是随时会消散的模样。

“诸天司命的路子要走,但这安兰土地的根脚,也不能放松。”江凡心如明镜。北宋的愿力虽好,终究是外来的变量,难以完全掌控。唯有将本土的根基打牢,才能进退有据。

他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土地神的职责与权能。神道符诏赋予他的两个基础神通——【托梦】与【祈福】,他决定不再仅限于练习,而是要真正用起来, albeit 在最小的影响范围内。首先目标是【祈福】。她不再漫无目的地散发那微弱的神力,而是将神念细细铺展开,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覆盖整个小小的清河村。

十一户人家,五十六口人,耕牛三头,鸡鸭若干……村民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渴望与忧愁,如同细密的溪流,隐约汇入他的感知。张老倌担心春旱秧苗不长,李婶子为久病不愈的丈夫忧心,村东头的娃娃盼着赶集时能吃块麦芽糖……

这些微末的念头,构成本地香火的主体,虽然稀薄,却纯粹得多,带着泥土的气息和生活的温℃。

江凡锁定了几户平日里似乎对土地庙稍显恭敬的人家(香火愿力也略微强那么一丝),小心翼翼地调动起那由本土香火炼化的、为数不多的纯净神力,尝试进行微效【祈福】。

过程极其精细,如同用绣花针撬动巨石。他将神力化为无形丝线, 拂过张老倌家的几亩水田,试图将一丝“风调雨顺”的意念融入其中;又分出一缕,渗入李婶子家的屋舍,带去一点“祛病消灾”的期盼。

效果无法立竿见影,更像是播下一颗幸运的种子。或许第二天,田里的禾苗会显得更精神些;或许病榻上的男人会觉得胸口松快了一丝。无人会察觉这是土地爷显灵,只会归咎于天气转好或是自身康复。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尝试履行“疏导阴灵”的职责。神念扫过村庄周边,果然在村后荒僻的山坳里,感应到了一缕极其微弱、即将消散的游魂意识。那是一个无名的夭折孩童的残念,懵懂无害,只因一丝对尘世的留恋而徘徊不去。

江凡以神道符诏之力,凝聚一丝安抚的意念传递过去,如同温柔的指引。那缕游魂仿佛找到了归宿,绕着土地庙盘旋三圈,最终慢慢消散于天地之间,归于平静。做完这一切,江凡感觉自身与这片天地的联系似乎紧密了微不足道的一丝,符诏也微微一亮。

这点滴的积累,效果缓慢却真实。清河村的本土香火,似乎因此变得更加…“鲜活”了一点。每日汇入香炉的愿力,虽然量依旧少得可怜,但质似乎纯净了微不可察的一分。

北宋,东京汴梁。

皇宫深处的变化,则更为显著, 隐藏在绝对的秘密之下。

被赵佶命名为“金薯”的红薯,在精选的皇庄沃土和老农的精心照料下,迎来了第一次收获。当一株株藤蔓被挖开,露出底下成串、硕大、形态的块茎时,现场所有被严格控制的参与者都惊呆了。负责此事的蔡京心腹颤抖着丈量土地,计算产量,得出的数字让他几乎晕厥——远超官家最初所言!

密奏以最快速度呈送御前。赵佶看着报告中那惊人的数字,手都在发抖。他强压住狂喜,立刻下令:扩大种植范围,但必须绝对保密!所有种子、藤蔓必须严控,所有知情者及其家眷皆受皇城司暗中监控。同时,挑选部分品相最好的“金薯”,作为祥瑞,供奉于“司命天尊祠”内。

另一边,秘密基地内。

百名被选的幼童,在皇城司张虞侯和几名绝对忠心、作者“文昌君”推荐阅读《我在仙武当司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且被传授了完整“初级强身法”的教头督导下,己经操练了数月。

效果是震撼的。这些原本面黄肌瘦的孤儿或军户子弟,如今个个面色红润,目光有神,身体结实了一圈。他们的力量、耐力、敏捷度远超同龄人,甚至堪比久经训练的老兵。更重要的是,封闭的环境、严格的纪律、灌输的绝对忠诚思想,让他们成为了一支只知效忠皇帝、效忠“赐下神法”的天尊的秘密力量。

赵佶曾秘密视察过一次,看着少年们整齐划一地演练拳脚,口号震天,气血旺盛,他心中那份因国事糜烂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仿佛找到了一个坚实的宣泄口。他对“司命天尊”的信仰,变得更加狂热和依赖。

这一日,赵佶于修缮一新、越发华丽的“司命天尊祠”内,举行了又一次小规模的高层祭祀。这一次,他的祈祷中除了长生与国运,更多了实实在在的感激。

祭祀完毕,他独处静室,心中充满热切,再次虔诚祈祷,渴望向天尊汇报“成果”,并祈求更多的指引。

土地神域内,江凡心有所感。

来自赵佶的祈祷波动再次变得强烈而清晰,其中夹杂的喜悦、感激和敬畏之情尤为浓郁。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比以往更加精纯、量更大的愿力洪流,以及更加清晰的一些记忆碎片反馈:

* 堆满箩筐的硕大红薯,老农激动流泪的脸庞;

* 少年军操练时虎虎生风的画面;

* 赵佶在装饰华美的祠内虔诚上香的场景;

“反馈不错,看来‘投资’初步成功了。”江凡心中了然。这次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仔细感知着这股新涌入的愿力。

他发现,或许是因为赵佶的感激发自内心,或许是因为红薯丰收带来的“功德”反馈,这次愿力中的杂质——那些过于个人的奢靡欲望和艺术遐念——似乎少了一些,而纯粹的信赖、敬畏和期盼之情占了更大比例。这使得愿力更容易被【诸天托梦】符文吸收转化,沉淀下来的混沌色结晶也更加纯粹了一丝。

“是时候再添一把火了,但不能给太多。”江凡思忖着。他需要引导赵佶,将这份力量用在更实际的地方,进一步绑定利益。

他再次分离出一丝结晶能量,这次,他包裹的神念信息不再是具体的实物或技能,而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和“方向”。

大宋,静室。

赵佶的祈祷得到了回应。天尊的法相在梦中依旧威严,但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赞许?

“善。耕耘己见收获,朕心甚慰。”

神音响起,赵佶激动得屏住呼吸。

“然,国本之基,在于民安。粮粟丰足后,需防天时不测,沟渠水利,不可不察;疫疠流行,防疫消杀,亦需谨记。”

一些关于兴修水利、注意卫生、预防瘟疫的极其基础的理念,化为模糊的意念融入赵佶脑海。这些理念超越时代,却又符合常识,让赵佶觉得深奥无比,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强军非为逞凶,乃为护国安民。军纪为上,忠勇为先。择其优者,潜移默化,可逐步替换宿卫,拱卫京畿。”

这几乎是明示他可以将这支秘密力量逐步用于实际掌控了!赵佶心中狂震。

“香火虔诚,非止于庙堂。朕感尔诚,然众生之念,亦可通神。好自为之。”

神音袅袅散去。

赵佶惊醒,回味着梦中的指引,只觉得高深莫测,却又方向明确。水利、防疫、逐步掌控军权…还有,扩大信仰范围?

他沉思良久,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次日,几道新的密旨发出:令工部暗中考察京城左近水利设施;令太医院整理防疫古方,预备药材;指示皇城司张虞侯,开始着手拟定计划,如何将表现最优异的“神武幼军”成员,以各种合理名义,逐步安插入皇宫宿卫和汴京守军的关键岗位…

至于扩大信仰,他决定暂时从皇室宗亲和少数核心勋贵开始,通过“偶然”显露部分祥瑞(如个头惊人的“金薯”),暗示天佑大宋,有天神庇佑,引而不发,吊足胃口。

土地神域内,江凡感受着又一次愿力反馈的到来,以及其中蕴含的、更加坚定的信仰和一丝微弱的、属于北宋王朝的“秩序”气运,满意地闭上了眼。

星火己然播下,正在两个世界悄然点燃。

而他面钱,那三柱代表本土香火的线香,再次燃至尽头。

安兰县城隍庙收取“香火符钱”的日子,进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E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仙武当司命 http://www.220book.com/book/7EG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