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中的短暂休整无法真正恢复体力,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从鬼门关爬回来、身体破败如风中残烛的人。
每一口呼吸都牵扯着胸腔深处的剧痛,每一次微小的移动都需要耗尽全身力气。但苏醒的意识,如同在无尽寒夜中点燃的一缕微弱火苗,至少驱散了任人宰割的绝望。
李毅(曹操)的判断是正确的。黑甲军的搜索重点似乎放在了通往城镇的要道上,这片贫瘠的山区反而成了灯下黑。
在又熬过了一个冰冷刺骨的夜晚后,他决定带领我们继续向西南方向移动,寻找更稳定的水源和可能存在的、极其渺茫的补给机会。
“能走吗?”李毅蹲在我面前,声音依旧没什么温度,但不再是纯粹的漠然,而是带着一种审慎的评估。
我尝试动了一下,剧烈的虚弱感和疼痛立刻让我眼前发黑,冷汗瞬间浸透了额角。我艰难地摇了摇头。
没有任何废话,李毅再次将我扛起。他的动作似乎比之前更加吃力,肋下的血迹范围又扩大了一些。
刘备(王胖子)想替换他,被李毅用眼神制止了——刘备自己的手臂伤也没好利索,体力消耗更大。
张涛(袁绍)嘟囔着抱怨了几句,被李毅冷冷一扫,立刻噤声,认命地跟在后面,他的“高贵系统”似乎因为能量过低而彻底沉寂,只剩下一副被抽掉骨头的样子。阿穗则默默搀扶着有时踉跄的刘备。
一行人如同末日后的残兵游勇,在荒山野岭中艰难跋涉。我的视野因为虚弱而不断晃动模糊,但那种奇异的感知却愈发清晰。
我能感觉到李毅扛着我时,那冰冷外壳下隐藏的、如同绷紧钢丝般的意志力;能感觉到刘备身上散发出的、尽管疲惫却依旧顽固的“仁德”暖意。
能感觉到张涛那几乎凝成实质的恐惧和怨念;甚至能模糊感觉到阿穗那细微的、带着依赖和某种决绝的情绪。
最奇特的是对环境的感知。我能隐约“嗅”到风中传来的、极其遥远的杀戮和混乱的气息(或许是黄巾大队人马的方向?),也能感知到脚下大地传来的、某种微弱而不安的“颤动”。
【系统…能量…汲取…环境…负面情绪…微弱…】断断续续的提示音在我脑中响起,证实了我的猜测。这变异后的野生系统,似乎在以某种极其低效的方式,吸收着周围弥漫的恐惧、绝望、杀意等负面情绪来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行?这算哪门子充电方式?
不知走了多久,日头开始西斜。就在所有人都快要达到极限时,走在最前面的李毅突然停下了脚步。
“前面…有个村子。”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众人精神一振,艰难地抬头望去。
只见在山路的拐角下方,一片相对平缓的坡地上,散落着几十间低矮的土坯茅草屋。没有一丝炊烟,没有一声鸡鸣犬吠,死寂得令人心头发毛。村口的篱笆大多倒塌破损,几片破布挂在朽木上,在风中无力地飘荡。
一个被废弃的村庄。
希望和失望同时涌上心头。希望是因为可能有遗落的物资;失望是因为这死寂本身就在诉说着不幸。
“小心点。”李毅压低声音,将我先安置在一块山石后面,“刘玄德,你看住他。袁本初,阿穗,跟着我,保持距离。”
他拔出那柄锈蚀的短刀,率先小心翼翼地向村庄摸去。张涛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着牙跟了上去。阿穗则紧张地捡起一根木棍,紧随其后。
刘备守在我身边,紧张地望着他们的背影。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村庄里寂静无声,只有风吹过破屋缝隙发出的呜咽,像是亡魂的低语。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李毅三人的身影才重新出现。李毅的脸色更加凝重,张涛则是一脸晦气,嘴里骂骂咧咧,阿穗的眼圈有些发红,似乎哭过。
“怎么样?”刘备急切地问。
“死村。”李毅的声音干涩,“人应该刚撤走不久,不是被黄巾裹挟,就是自己逃难去了。大部分东西都被抢光或带走了。”
张涛啐了一口:“呸!白高兴一场!连个像样的瓦罐都没剩下!真是穷鬼窝!”
“但是…”阿穗怯生生地插话,声音还带着一丝哽咽,“俺…俺在村尾那间最大的屋子后面…发现了一个地窖…藏得很隐蔽…里面…里面好像有点东西…”
李毅点了点头:“地窖里有些散落的粟米,大概够我们吃一两顿。还有一小袋粗盐,几个破陶罐。最重要的是…”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块被揉得皱巴巴、沾着些许油污的粗麻布。
那似乎是从某件衣物上撕下来的,上面用烧黑的木炭,潦草地画着一些歪歪扭扭的符号和箭头,旁边还有几个模糊的字迹。
“这是在村正家屋里找到的,塞在墙缝里。”李毅将布条摊开。
布条上的信息杂乱而仓促,显然是在极度慌乱中留下的。百干从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有些符号像是代表黄巾军的头巾图案,指向东北和正东方向,旁边标注着“大股”、“过境”等字眼。还有一个箭头指向南方,旁边写着“官兵?
溃兵?”字样,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透露出留下信息者的不确定和恐惧。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的另一行小字,字迹与其他不同,更加用力,仿佛带着最后的希望:
“粮…藏于祠…碑下…”
祠堂?碑下?
所有人的呼吸都微微一滞!
粮食!在这个易子而食的年代,这两个字拥有着无法想象的魔力!
“祠堂!村里肯定有祠堂!”张涛的眼睛瞬间亮了,贪婪和渴望压倒了一切恐惧,“快去找!就在祠堂的碑下面!”
希望如同野火般重新燃起!
李毅却没有立刻行动,他仔细地将布条收好,眼神锐利地扫过死寂的村庄:“不要大意。
留下这信息的人未必安好心,也可能是陷阱。而且,就算真有粮食,这么明显的地方,恐怕也早就被搜刮过了。”
但他同样明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冒险一试。尤其是在所有人都己濒临极限的时刻。
“走,去祠堂。”李毅做出决定,再次扛起我。
村庄不大,祠堂很快找到。那是一座比普通民宅稍好些的砖石结构建筑,同样破败不堪,门板歪倒在一旁,里面的牌位东倒西歪,积满了灰尘和蛛网,散发着一股陈腐的气息。
祠堂前的小空地上,果然立着一块半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村中捐资修祠者的姓名,如今己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
石碑周围的地面看起来并无异样。
“挖!快挖开!”张涛激动地就要上前用手去刨。
“慢着!”李毅喝止他,他仔细观察着石碑的基座和周围地面的痕迹。
他的“至尊系统”进行着微观扫描:【地表土层有近期扰动痕迹…非大规模挖掘…疑似小型动物刨抓或…人为掩盖?概率各50%。】
他示意张涛和阿穗找来几根坚硬的木棍和破铁片,小心地沿着石碑基座向下挖掘。
泥土被一点点刨开。挖掘了大约一尺深后,木棍似乎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
不是石头!是木板!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小心地清理掉泥土,一块约莫两尺见方的老旧木板的轮廓显现出来!木板边缘有清晰的撬动痕迹,但似乎被重新盖上了!
李毅用短刀撬开木板的一个角。
一股混合着谷物和霉味的陈腐气息扑面而来!
下面是一个不大的暗格!里面赫然放着两个沉甸甸的、鼓囊囊的麻布口袋!
“粮食!真的是粮食!”张涛发出狂喜的惊呼,眼睛都绿了!
就连李毅的呼吸也粗重了几分!刘备更是激动得差点落泪!阿穗捂着嘴,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两袋救命的口粮。
然而,当李毅将口袋拖出来,解开绳索时,众人的心情瞬间从狂喜跌入了复杂的境地。
袋子里装的,并非想象中的金黄粟米或麦粒,而是混合着大量糠麸、沙土、甚至还有小虫尸体的、颜色发暗的劣质杂粮!而且数量并不多,两个口袋加起来,恐怕也就二三十斤的样子。
就这点东西,还是最劣等的货色…
但对于快要饿死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真正的救命粮!
而且,在其中一个口袋的底部,还发现了一个用油布紧紧包裹着的小东西。
李毅小心地打开油布,里面竟然是一块小小的、雕刻粗糙的木质印信,上面刻着一个“亭”字。还有一小卷帛书,上面字迹工整地写着几行字,大致意思是:本亭长奉命转移,恐粮草资敌,特藏于此,若后来者乃汉室忠良,望以此印为凭,前往邺城求援…
一个落难的小官吏,在逃亡前,所能做的最后的努力和寄托。
看着这劣质的粮食和这枚小小的亭长印信,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沉重感压在每个人心头。
这破败的村庄,这藏匿的劣粮,这绝望中的托付…无比真实地映照出这个时代的残酷和卑微的希望。
“生火!煮饭!”李毅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无论如何,先活下去。
篝火在死寂的村庄里重新燃起,破陶罐里煮着浑浊但香气(对他们而言)扑鼻的杂粮粥。没有人说话,只有吞咽口水的声音和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我靠坐在冰冷的断墙下,看着那跳跃的火光,看着同伴们眼中那因为一点点劣质粮食而重新燃起的求生光芒,心中那股对于“关羽”身份的模糊认同,似乎又沉重了一分。
乱世如炉,人命如草。
但只要还有一口吃的,就还能挣扎,还能…走下去。
远处,夕阳如血,将破败的村庄和远山染上一片凄艳的红色。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