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庄园“龙宫”建成后的一个星期,陈冬的日子过得悠闲而充实。
他每天都会开着“海龙号”去自己的专属渔场转一圈,像个地主老财一样,巡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看着那些被吸引来的珍稀鱼类,在新的家园里安顿下来,看着它们在“渔场之心”的加成下,茁壮地成长,繁殖,心里就充满了满足感。
他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捕捞,只是偶尔用鱼竿钓上几条最顶级的货,一部分送去京城,维持“国宴特供”的品质,另一部分,则带回家,给媳妇和家人改善伙食。
工厂的日常生产,则完全依靠江老头和张浩他们,从另外两个渔场捕捞回来的普通渔获,来维持运转。
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这天,陈冬正在办公室里,听着黄掌柜汇报最近的销售情况。
“陈老弟,咱们的罐头,现在是彻底火了!”黄掌柜的脸上,红光满面,说起话来都中气十足,“不光是省城和京城,就连更远的沪市,羊城,都有客商打电话来,指名道姓地要咱们的货。咱们现在的产量,都有点供不应求了!”
“这是好事。”陈冬笑着点了点头,“产量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咱们现在不缺船,也不缺人,只要原料跟得上,想扩产是随时的事情。但是,产品的质量,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这根弦,你得时刻给我绷紧了。”
“那是自然!”黄掌柜拍着胸脯保证道,“有孙师傅那个老顽固在,谁敢在质量上动歪脑筋,他能把那人给生吞了。”
两人正聊着,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黄掌柜接起电话,只“喂”了一声,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有些古怪。
他捂着话筒,对陈冬小声地说道:“陈老弟,是省城机械厂的王科长打来的。”
王科长?
陈冬想了一下,才记起来,就是上次卖给他们那台“废铁”一体机的那个科长。
说起来,他们厂能有今天,还真得感谢他。要不是他,他们也淘不到那台宝贝机器。
“他找我?”陈冬有些好奇。
黄掌柜点了点头,表情更加古怪了:“他……他想从咱们厂,订购一批海鲜罐头。说是,他们厂里最近接了个大任务,要给一批援外的专家,提供一批高档慰问品。他尝过咱们送去的样品,觉得特别好,就想到了咱们。”
陈冬听完,和黄掌柜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笑意。
这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想当初,他们去求着王科长买机器,对方还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这才过了多久,对方竟然反过来,求着他们买罐头了。
“把电话给我吧。”陈冬笑了笑。
他接过电话,对着话筒,客气地说道:“喂,王科长吗?我是龙宫食品厂的陈冬啊。”
“哎哟!是陈老板啊!”电话那头,立刻传来了王科长那热情得有些夸张的声音,“陈老板,您可真是神人啊!我听老黄说,你们厂,现在可是咱们省的明星企业,京城里都有你们的路子!厉害!实在是太厉害了!”
“王科长您客气了,都是混口饭吃。”陈冬谦虚地说道,“听说,您想从我们厂,订一批罐头?”
“是是是!”王科长连忙说道,“陈老板,不瞒您说,我们厂最近接了个政治任务,时间紧,要求高。我这不想来想去,也只有你们‘龙宫’的罐头,才能配得上这个档次嘛。您看,能不能给兄弟我行个方便,匀一批货出来?”
他的语气,带着几分恳求。
陈冬沉吟了片刻。他从王科长的这番话里,嗅到了一个新的商机。
援外专家,高档慰问品。
这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官方的,甚至是带有涉外性质的采购渠道。
如果能搭上这条线,那“龙宫”这个品牌,可就不再仅仅是“国宴特供”了,而是有机会,真正地,走出国门。
想到这里,陈冬的心里,有了计较。
“王科长,您这个忙,我肯定得帮。”陈冬笑着说道,“不过嘛,我们厂最近的订单,也确实是排满了。特别是那些顶级的,用大龙虾,东星斑做的罐头,原料稀缺,基本上刚生产出来,就被京城那边给包圆了。”
电话那头的王科长,一听就急了:“陈老板,那……那可怎么办?我们这边要得还挺急的。”
“您别急。”陈冬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普通的罐头,匀给您没问题。至于那些顶级的……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我听说,你们机械厂,最近不是新研发了一批,专门给出口任务准备的,高性能的,全自动的生产线设备吗?”
陈冬的话,让王科长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陈冬会突然提起这个。
“是……是有这么回事。”王科长有些不解地回答道。
“那就好办了。”陈冬的声音,充满了诱惑力,“王科长,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龙宫食品厂,用我们最顶级的,不对外销售的,特供海鲜罐头,来换你们那套,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
“以物换物。”
“你觉得,这笔生意,怎么样?”
陈冬的提议,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王科长的脑子里,轰然炸开。
用罐头,换他们厂最新,最宝贝,连钱都买不到的出口级生产线?
这个乡下来的小子,他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他的胃口,也太大了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7GO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