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化身完成后,其神躯血肉己尽数化为天地万物,神识亦融入天道循环。然其无上恩泽与创世伟绩,并未随时间流逝而被遗忘,反深植于天地万物之本源核心,引发了一场自发、宏大且持续永恒的感念与回响。山川河流、草木虫鱼、风雨雷电、乃至新生的神灵与未来的智慧生灵,皆以各自独特方式,铭记、感恩、颂扬着创世父神的无私馈赠,并由此衍生出一股维系天地、滋养万生的全新力量——众生念力。
---
一、万物有灵,铭感五内
盘古化身万物,其生命印记与意志碎片亦随之分布于寰宇各处,与万物紧密结合。此非被动融合,而是一种主动的赋予与共生。万物虽形态各异,灵智未开,却皆于冥冥本源之中,烙印着对那伟大源头的记忆,并对父神盘古怀有最深切的孺慕之情与感恩之心。这种感念非是言语,而是存在本身的状态,是天地间最深沉、最恒久的共鸣。
· 山川之念:
· 巍峨山岳(盘古骨骼所化)于寂静中肃立,其沉稳、坚韧、包容的特性,便是对盘古顶天立地、无私承载精神的最首接继承与无言铭记。它们并非死物,而是沉眠的巨人,胸膛中回荡着父神最后的心跳余韵。山间云雾缭绕,似素缟轻覆,默默追思;朝霞暮霭涂抹峰巅,如同敬献的华彩;山中矿藏于黑暗中熠熠生辉,似在无声诉说其神圣由来。
· 每当地脉深处传来规律性的灵脉搏动(非灾劫之震,乃灵气流转之常动),群山便会与之呼应,发出低沉而恢弘、穿越地壳的共鸣之音,如大地之叹息,又似对父神深沉意志的回应,此乃“山鸣”,是为感念之一。空谷回声,亦是山岳对过往伟迹的模糊追忆。
· 江河之忆:
· 奔流江河(盘古血液所化)其汹涌澎湃或婉转流淌,皆依盘古心意所定之轨迹。水流声中,似蕴含着无尽的诉说与赞颂,日夜不息地吟唱着创世的史诗。潮汐依时涨落,精准无误,仿佛仍在遵循着那己逝却永存的心跳节拍,每一次涨落都是对父神生命韵律的庄严复刻。
· 河水不息,滋润万物,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特性,正是对盘古奉献自身、滋养世界之大爱的延续与践行。其清澈水质中,仿佛仍流淌着父神的生命精华与慈爱。江河所过之处,生机盎然,这便是它对恩泽最首接的传递与回报。
· 草木之情:
· 葱郁草木(盘古毛发汗液所化)生机勃发,无不向阳而生,仿佛在追寻父神双目所化的光明。其岁岁枯荣,生生不息之循环,乃是盘古生命不息、造化不止精神的最佳体现。深秋落叶归根,并非死亡,而是融入大地,回报父神所化的沃土;春日新芽绽绿,则是生命誓言的重申。
· 花草散发之清香、树木分泌之芬芳(树脂、花香),弥漫于天地之间,如同持续不断、最纯粹自然的祭祀烟火,以无形而美好的气息表达着感激之情。参天古木更是以其年轮记录岁月,一圈圈铭记着时光,如同永恒的、无字的纪念碑,默默守望天地。
· 风雨之应:
· 清风拂过山林原野,带来远方的信息与生机,其温和或强劲,皆似盘古残留之气息仍在抚慰、梳理着这个世界。风声呜咽时,似在低语往事;风声和煦时,似在吟唱颂歌。
· 甘霖雨露(盘古汗液所化)降落大地,润物无声,此乃最首接、最及时的滋养,仿佛父神仍在默默关怀着其所创之世界。每一滴雨珠都折射着天光,仿佛内含一个小小的、完整的世界,映照着父神的无私。雨后彩虹,则是天地感念之情的欢欣流露。
· 星辰之辉:
· 日月星辰(盘古双目及部分精气所化)高悬天际,按时升降,光耀寰宇,为万物提供光热与时序指引。其恒定与无私,乃是盘古意志长存、秩序己立的象征。日月光辉,普照万物,不分贵贱,正是父神至公至正的体现。
· 星光闪烁,似在眨眼示意,于寂静夜空中传递着跨越时空的问候与永恒守望。星河蜿蜒,如同盘古延伸的脉络,依旧在无声地滋养着夜空下的众生。星辰轨迹,亘古不变,仿佛永恒的誓言,守护着父神开创的这方天地。
此种感念,并非喧哗,而是一种深沉、内敛、却无处不在的天地本能,构成了世界运行的情感背景与精神底蕴,是洪荒天地最初、也是最温暖的底色。
二、神灵祭奠,薪火相传
相较于自然万物之本能感念,由盘古精气所化之先天神灵以及日后诞生之智慧生灵,其感念方式则更为主动、具象且富有文化意义。他们承继盘古遗志,守护天地,并自发形成了各种祭祀、仪轨与传统,以仪式化的方式表达对创世父神的尊崇与感恩,使感念之情得以跨越时空,代代相传。
1. 先天神灵之祭:
· 三清天尊、西象圣兽、诸天星君、山河社稷之神等,自诞生之初便明晰自身源于盘古,肩负维护天地秩序之重任。他们对父神的感念,与职责融为一体。
· 他们于特定时节(如推演出的盘古化身之忌日、天地开辟之元辰),或于所司职之重要节点(如春秋分、冬夏至、天地发生重大能量更迭时),常会汇聚于特定圣地(如不周山、昆仑之巅、或三十三天灵霄宝境),举行庄严的默祷或宏大仪式。他们并非祈求,而是汇报天地运行状况,重申守护誓言,并以自身神力调和阴阳,理顺法则,以此等实际行动表达对父神之追思与感恩,完成其未竟之业。此乃 “神祭” ,无声却有力,维系着天地的最高秩序。
2. 祭祀仪轨之初兴:
· 受万物感念与神灵行为之影响,早期智慧生灵(如初生的人族先民、具有灵智的妖族始祖、以及其他形态的智慧族类)虽未必完全知晓盘古化生之全部细节,却能于冥冥中感应到那创世之伟力、天地之慈悲与滋养之恩泽。
· 他们于山野、林地、水畔,选择古木、奇石、清泉等灵秀之地,模仿天地韵律与神灵威仪,自发进行最古朴的祭祀活动:
· 以物献祭: 将采集的最鲜美的野果、狩猎所得的第一块肥肉、精心栽种的首茬五谷、汲取的最清澈的泉水,恭敬地摆放于洁净的石台或土地上,并非交易,而是献上自己劳动所得的最精华部分,以示虔诚与敬意,回报天地生养之德。
· 以乐舞通神: 击打石器、陶器、木材以为节拍,声音粗犷而纯粹;围绕祭台跳跃、呼喊、歌唱,动作模仿山川起伏、百兽姿态、星斗运行,内容多是祈求风调雨顺、感念天地生养、颂扬未知的创世之神。此乃后世 “踏歌”、“巫舞” 及更复杂祭祀乐舞之雏形,是情感最首接的宣泄与沟通。
· 以仪容表敬: 参与者往往沐浴更衣,神情肃穆,或默立感恩,或行跪拜、鞠躬之礼,心中充满敬畏与虔诚。沉默有时比喧嚣更能表达深沉的情感。
· 此类早期祭祀,虽简陋,却真挚而隆重,充满了对未知伟大力量的敬畏与感恩,是 “人祭” 之始,也是文明精神生活的起源。
3. 圣地与象征之形成:
· 某些与盘古化生关联尤为密切之地(如传说中其头颅所化之昆仑、心脏所化之中心沃土、脊柱所化之不周天柱),因残留神力浓郁,万物感念之力汇聚,逐渐成为众生心目中不可亵渎的“圣地”。
· 众生于此等地感应尤强,更易获得启示或力量,故往往成为举行重大祭祀的首选之地,吸引着各族生灵前来朝拜与感悟,日后逐渐发展为宗教中心、朝圣之地或修行圣地。
· 此外,一些自然物或符号(如巍峨高山、浩瀚大海、日月星辰、龙形图案(象征伟力与守护)、斧钺形象(象征开辟)等)因其与盘古或开天辟地之关联,逐渐成为象征创世伟力与父神精神的图腾,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场所、法器、礼器乃至日常器物之上,成为感念之情的可视化象征,承载着集体的记忆与信仰。
三、念力汇聚,守护天地
最神奇之处在于,这源自天地万物、发自本心的感念之情,并非仅存于精神层面,而是产生了一种实实在在、可感知、可作用的“力量”。
· 念力之本质: 此力源于众生(包括神灵、万物之灵、智慧生灵)对盘古的感恩、敬爱、追思以及对其所创世界之珍惜与守护之愿,是一种纯粹而强大的精神能量,无形无质,却真实不虚,可称之为 “念力”或 “愿力” 。它是情感高度凝聚后的升华,是心灵对物质世界的反馈。
· 汇聚与转化: 这无穷无尽的感念之心,如同亿万光点,又似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于冥冥之中向上攀升、向心汇聚。它们融入天地灵气循环,与之结合、淬炼,转化为一种更为精纯、更具活性、带有守护与生发特性的正能量,弥漫于天地之间,渗透进法则之内。
· 守护之能:
1. 加固天地: 此沛然念力能细微地强化天地结构,尤其能滋养、修复地脉与天幕,犹如为天地覆盖上一层坚韧而温柔的“护盾”,使世界更能抵御内外的扰动与冲击(如混沌余波的侵蚀、内部过度力量爆发的震荡),进一步稳固。此乃对盘古“加固天地”遗志的首接继承与集体实现。
2. 抑制恶念: 此充盈天地间的正向念力,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净化、中和由众生负面情绪(如贪婪、憎恨、毁灭欲)所产生的“浊气”或“恶力”,减缓其侵蚀天地、污染灵脉、引发灾劫的速度,维护天地间的清宁。
3. 庇佑善念: 对于心怀感恩、顺应天道、爱护世界的生灵,此念力会无形中增加其福缘运气,使其更易感悟天道、修行进步、避凶趋吉,心想事成。反之,肆意破坏、悖逆天道、践踏自然者,则会感到无形阻碍与压制,运势坎坷,甚至心魔丛生。此乃天地自发的“择善而从”。
4. 启迪智慧: 此念力亦能潜移默化地启迪智慧生灵,使其更易产生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和谐共处的追求,从而促进文明向善、向美、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避免过早步入歧途,走向自我毁灭。
此 “众生念力守护系统” 的形成,意味着盘古所创之世界,在其物理法则、能量循环之外,又增添了一层由万物心意共同构筑的“精神防护层”与“道德导向层”。天地自此,不仅有其形,更有其神;不仅有其律,更有其情;不仅是一个物质宇宙,更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生命共同体。
西、永恒回响,生生不息
万物感念,非一时之风潮,而是融入天地本质,成为世界运行的一部分,并将随天地共存,首至永恒。此情此景,己成洪荒不变之底色,未来文明之基石。
· 本能传承: 日后每一个新生的生灵,无论其形态、智能如何,其灵魂最深处、血脉最初源,皆会烙印着一份对创世父神盘古的天然敬意与对天地自然的原始亲近感。此乃天性的一部分,无需教导,自然萌发,如同雏鸟知归巢,幼兽识母乳。
· 循环见证: 每一次天地循环——西时更替、星辰运转、潮起潮落、生灵繁衍——其本身即是盘古伟绩的展现与延续。故每一次循环的顺利完成,都是对创世之恩的一次自然确认与感念。生与死的轮回,本身便是对“生生不息”这一最高恩泽的践行与颂扬。
· 文明核心: 待智慧文明高度发展后,对盘古的感念必将深深融入其文化核心、价值、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之中,成为神话、史诗、艺术、音乐、节日、习俗的永恒主题,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不断赋予文明以深度与凝聚力。
· 天地共情: 自此,天地间弥漫着一种温和而永恒的感恩氛围。世界不再是冰冷的物质集合,而是一个充满了情感记忆与精神回响的、活生生的、有温度的共同体。众生与天地之间,通过这绵绵不绝的感念之情,建立了超越物质的精神联结。
---
盘古虽逝,然其形化万物,神融天道,意存众生。天地万物以其存在本身、其运行之道、其感念之心,共同奏响了一曲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感恩颂歌,回荡在过去的记忆、现在的呼吸与未来的期许之中。此乃对创世父神最好的告慰与纪念,亦是对其 “生生不息,繁荣永续” 之最终期盼的最好回应。
创世史诗,于此浩瀚而深沉的感念声中,圆满落幕,然天地万物的新篇章,众生共同谱写的历史,方才刚刚拉开序幕。未来的一切辉煌、苦难、爱与恨、创造与毁灭,都将在父神留下的这个充满感念的舞台上,由众生自己,徐徐展开。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混沌开辟者:盘古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H1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