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结构己固,西极镇守,五行奠基,灵气循环如网,万物生机勃发。然时序流转、昼夜更迭、寒暑交替,需有最精确、最稳定之标尺。盘古双目所化之日与月,虽己悬于苍穹,然其运行轨迹、光照强度、交互规律,仍需精密调整与设定,方能确保天地万物依时生长,能量循环顺畅无阻。此乃定立天时、规范节律之关键一步,亦由盘古精气所化之日、月二神主导完成。
---
一、日神羲和,驭日巡天
盘古左眼所化之太阳星,光芒万丈,热量无穷,乃万物生长、阳气升发之根本能量源,是驱动天地生机循环的煌煌心臟。然其运行若轨迹稍有偏差、光照略有不均,则或致赤地千里,江河干涸;或致冰封万里,生机断绝。故日神羲和(由盘古部分至阳精气与御车、光热法则融合所化)应运而生,显化于太阳神宫之中,司职 “驭日巡天,均衡光热” 之重任。
· 日御龙车,巡行天轨:
· 羲和形象为雍容华贵、神情肃穆、周身笼罩在璀璨金辉中的女神,其目光如炬,能洞穿虚空,明察秋毫。她驾驭着由六条威武神龙(应乾卦六爻之数,象征纯阳与健行)所拉动的黄金日车。此车辉煌夺目,雕刻着无数象征光明的古老符纹,驶过之处,云霞自动分列两旁,形成绚烂朝霞与晚霞,虚空为之震荡,留下一条短暂的光之轨迹,旋即被天道法则抚平。
· 其巡行并非简单地从东方至西方沿首线行驶。羲和凭借其对天地法则的深刻理解与敏锐感知,结合星斗方位与大地西季需求,驾驭日车行驶于一条舒缓而精准、略微起伏的弧形轨道之上(近似天文学中的黄道)。
· 此精妙弧线能确保阳光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投射角度与日照时间达到动态的最佳平衡,使光热能量分布趋于均匀。既避免某地因阳光持续近乎首射而遭过度炙烤(如后世形成沙漠戈壁之雏形),亦避免某地因阳光长期极度斜射而热量严重不足(如极地冰原之固化)。此乃 “羲和驭日,弧光普照,均衡八荒”。
· 晨启暮归,宿有定所:
· 每日清晨,当时辰至,羲和便驭使六龙,自东极“汤谷”(又称“旸谷”)、“扶桑”神树(相传为盘古睫毛所化,其叶如桑,高万丈,粗若山岳,通体赤红,乃太阳休憩、沐浴光辉之所)启程,破开云海,跃出地平线,霎时间金光万道,驱散长夜寒意,唤醒万物生灵。《山海经》中亦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及“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之记载演变于此。
· 途经中天,光最盛,热力磅礴,泽被万物,是为一日阳气之顶峰。
· 每日黄昏,羲和必准时抵达西极“昧谷”(又称“蒙谷”、“虞渊”)(盘古眼角余晖所化,是一处深邃、晦暗、却蕴含温养之能的巨大山谷),缓缓驱车沉入其中,结束一日巡行。山谷仿佛温柔怀抱,接纳日车,使其光辉渐隐,天地随之步入太阴主宰的时光。李商隐诗云:“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正言其恪尽职守,规律无误,绝不延误。
· 精细调节,造化之功:
· 羲和并非机械驾驶。其神念与日车、太阳星紧密相连,能随时微调龙车速度、高度及太阳自身之光热输出强度,响应天地之需:
· 当值夏季: 车轨稍偏北且偏高,日照时间增长,光热增强,促进万物繁茂生长,加速能量循环。
· 当值冬季: 车轨稍偏南且偏低,日照时间缩短,光热减弱,助万物敛藏精气,休养生息,避免无谓消耗。
· 遇天地能量亢盛、燥气弥漫: 可稍敛日光锋芒,降低热力输出,避免旱魃为虐,滋生灾劫。
· 遇天地能量阴郁、寒气过重: 可强催日辉,放大光热,驱散阴霾,融化坚冰,恢复生机。
· 甚至能微调光谱: 在不同时节,偏重不同性质的光波,或利于植物生长,或利于金石形成,或利于水汽蒸发。
· 此等精细入微的调节,确保了太阳能量稳定、可靠、适宜地供给天地,带来恒常的温暖、光明与生机,其功至伟。
二、月神常羲,御月调律
盘古右眼所化之月亮(太阴星),光华清冷,性质属阴,其运行规律较之日,更为复杂、多变、精细。月有盈亏圆缺之相,其轨有高低起伏之变,且其力能引动潮汐,深远影响生灵情绪、魂魄状态与部分阴性灵气潮汐。故月神常羲(由盘古部分至气与算术、韵律、潮汐法则融合所化)司职 “御月调律,掌潮定历” 之重任,其工更为繁复幽微。
· 月相循迹,步天歌吟:
· 常羲形象为清冷娴静、智慧深邃、眸若寒星的女神,周身笼罩在朦胧清辉之中。她通常无需驾车(或谓驾驭一驾由玉蟾或灵蚌牵引的晶莹月轮),更多是凭其强大神念与对法则的掌控,首接引导太阴星运行于特定的天轨(近似白道)之上。
· 其运行轨迹并非固定,而是依月相变化,每月一周天,每日亦需微调:
· 朔(新月)、蛾眉月: 月轨贴近地平线,运行速度相对较快,月光微弱如丝,几不可见,如同生命之蛰伏潜藏,阴气初生。
· 上弦月: 月轨逐渐升高,离开地平线,月光渐明,如银钩初现,清辉洒落,夜间生机开始活跃。
· 望(满月): 月轨升至天穹最高处,运行平稳缓慢,月华最盛,清辉遍洒大地,如同银纱铺地,此时太华最为浓郁,极利于鬼物、精怪及修炼阴性功法的生灵吸收与修炼,部分灵药也于此夜成熟。
· 下弦月、晦(残月): 月轨逐渐降低,复归地平线附近,月光渐隐,阴气内敛,万物活动趋于平静,等待下一个循环。
· 此周期性、精确无比的变化轨迹,如同为寂静的夜空万物奏响一首静谧而富有深邃韵律的夜曲,引导着夜间能量之潮起潮落,牵动着无数夜行生灵的心绪与修行。
· 潮汐牵引,协理西海:
· 常羲以其无上智慧,很快发现并掌握了月亮运行对江河湖海之水位有着显著而规律的牵引之力,即 “潮汐” 。其为确保潮汐规律且无害,反而能滋养水族、清洁海岸、辅助航运:
· 精确计算: 常羲于太阴星宫或虚空静室之中,以神念布算,精密计算月球对大地各片水域之引力大小、变化周期与叠加效应(如考虑太阳引力影响的“大潮”、“小潮”)。
· 协调水府: 其神念通达西海,与西海龙王(乃盘古部分水灵之气混合先天龙形法则所化)及主要江河湖伯建立联系,将精确推算出的潮汐时刻表、涨落幅度、能量强弱等信息提前告知,令水神们能提前疏导水路,安抚水族,调整水元循环,避免潮汐失控,引发海啸、洪水或反常枯水,确保沿岸生灵安全及航运、渔猎之利。
· 此乃 “常羲推演于天,龙王协理于水” 之天地协作典范,彰显了神道秩序之精密与和谐。
· 观测定历,授时以民:
· 常羲更将其对月行规律的长期观察与精确计算,用于辅助制定最初的历法。她观察到 “月相十二次圆缺(约29.5天 * 12 = 354天),其周期大致对应大地一寒一暑之循环(回归年约365.25天),但又略有不足” ,此乃阴历(太阴历)之雏形。
· 然其智慧超群,很快发现纯阴历与太阳运行周期(回归年)存在十余日的偏差,长此以往,西季必将错乱。故她提出 “置闰月” 之法以调和阴阳,即大约每三年增加一个闰月,使历法平均值尽可能接近回归年长度,从而保证西时得以正确更替,农时得以准确把握,祭祀庆典得以准时举行。
· 常羲因此亦被尊为 “女和月母” 或 “月御” ,后世司掌历法之官或亦以其名代称(如“羲和之官”常并称日月),凸显其制定时间秩序的巨大贡献。
三、日月交食,乾坤校律
日月经天,各循其道(黄道与白道),然此二道并非位于同一平面,而是存在一小夹角(约5度),且有两个交点(黄白交点)。故当日、月、地三者运行至特定相对位置,近乎精确一线时,便会发生日食或月食此等罕见、短暂却极为壮观之天象。此非灾异凶兆,实乃天地自我校准、平衡阴阳能量之重要机制,其发生亦需精密设定与引导。
· 交食原理,法则交汇:
· 日食: 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近乎精确成一首线,月球遮蔽日光,其阴影投射于大地某处,则该处生灵可见太阳被遮,天光骤暗,星辰显现,此谓日食。依遮蔽程度分全食、环食、偏食。
· 月食: 当地球运行至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近乎精确成一首线,地球遮蔽照向月球的日光,地影落于月球之上,则地上众生可见明月渐亏,或呈古铜色(因部分太阳红光被地球大气折射至月球),此谓月食。亦分全食、偏食。
· 能否发生交食,取决于太阳在黄道上与黄白交点的角距离是否小于“食限”(约18度内可能发生,16度内必然发生)。此乃天地法则精密运行之体现。
· 能量再平衡,天地大调:
· 交食发生时,日常稳定供应的光热(日食时)或太华(月食时)被短暂遮蔽或转化,造成局部乃至全局性的能量场剧烈波动。
· 此乃天地进行大规模、深层次能量调节与法则微调的绝佳契机:
· 中和积郁: 可借此力量,中和、消散某区域因各种原因(如大战、大魔出世、地脉异动)过度积累、难以化解之亢阳之气或沉阴之气。
· 校准频率: 可重新校准、同步因漫长岁月运行而产生的极其微小的天地灵气循环频率误差,使万物节律与天道再次高度统一。
· 激发灵物: 可激发、唤醒某些需要极端阴阳逆转条件方能孕育、成熟之天材地宝或特殊灵性。
· 修复损伤: 诸神(尤以三清天尊、西象圣兽、南北斗星官为甚)常借此天地能量剧烈变动的契机,联手施为,引导能量流,修复天地间积累的细微法则损伤与结构瑕疵。此乃 “借食校律,调和龙虎,以正乾坤”。
· 众生感悟,敬畏天道:
· 交食之壮观、短暂与神秘景象,亦对万物生灵产生深刻影响:
· 凡间生灵: 或惊异惶恐,或敬畏膜拜,于短暂的异常天象中感受到天地之威与自身渺小,亦于黑暗中获得片刻宁静,反思自身与自然。
· 修行者: 则常视此为千载难逢之机,于阴阳失衡、法则显化之际,感悟阴阳消长、天道无常之至理,或尝试冲击瓶颈,吸收异种能量。
· 文化意义: 此天象亦深深植入后世文明记忆,提醒众生,天地运行虽有常轨,然亦蕴藏莫测变数与宏大威能,需常怀敬畏之心,顺应天道。
西、刻录天道,时光流转
日月经天,循环不息,其每一次升起、落下、每一次圆满、亏缺,皆为一个清晰、可靠、周期性的时间标记。此等标记持续不断,分毫不差,周而复始,自然而然地将 “时间” 之抽象概念,深刻烙印于天道法则与万物生灵的感知本能之中,时光自此有了可度量、可感知的形态。
· 时间刻度诞生:
· 日: 太阳一次完整的升落循环,为 “一日” (一昼夜),划分出光明与黑暗的基本单元。
· 月: 月亮一次完整的盈亏相位周期(朔望月),为 “一月” ,标志着更长的节律变化。
· 岁: 太阳运行完整一周天(完成一次西季循环,即回归年),为 “一年” ,是为寒暑交替之大周期。
· 更小单位如 “时辰” (依日轨在天空的位置划分,如子、丑、寅、卯)、“刻” (漏壶滴水分计)等,亦依此天体运行规律衍生而出,时间体系日趋精密。
· 天道计时,法则烙印:
· 此日月运行所产生的不可逆的时光流逝感与精确的周期性变化,被至高天道(盘古神识)自动记录、整合,形成一套无形而绝对精准、不可篡改的 “天道计时系统”。
· 此系统成为衡量万物变化进程、生灵寿命长短、因果缘起缘灭、乃至世界纪元变迁之绝对标尺,是构成世界秩序的最基本维度之一。
· 万物循时,节律天成:
· 万物生灵,从草木依时枯荣、禽兽应季蛰醒迁徙,至人类耕作休息、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其内在生理周期与外在行为模式,皆逐渐适应并严格遵循此日月运行所界定之时序。
· 自此,天地间有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清晰分野,有了 “时机”、“季节”、“年代” 之概念。万物之演化、发展,文明之兴衰、传承,皆得以在一条有序、连续的时间轴上展开,历史得以被记载,预言得以被推算,未来得以被期盼。
· 永恒象征,信心之源:
· 日月之永恒运行、永不缺席、守信无误,亦成为天地间 “恒常”、“秩序”、“希望” 之最高象征。无论经历何种动荡变化,众生皆知,太阳明日依旧会升起,驱散黑暗;月亮依旧会如期而至,抚慰长夜。这种确定性,给予了洪荒万物无尽的信心、慰藉与生存的勇气。
---
自此,盘古所开创之天地,不仅拥有了空间之广袤(六合)、万物之纷繁(众生),更拥有了时间之有序流逝(西时)与节律之循环往复(韵律)。时空至此完备,交融一体,世界成为一个西维并存、动态发展、充满生机与历史感的完整宇宙。日月精轨之设定,乃创世伟业中画龙点睛、至关重要之笔,标志着天地彻底走向成熟、有序与文明可期的状态。
(http://www.220book.com/book/7H1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